越小的个体,越要做高净值产品
最近在交付企业客户的过程中,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
很多人面对竞争,本能地选择降价、推低客单价产品,试图以量取胜。
结果往往是陷入更深的疲惫——客户挑剔、利润微薄、难以交付。
但真正的破局点恰恰相反:敢于做高净值产品。
就像很多从职场出来找我咨询的朋友,都有一个共性:不敢卖高客单,只敢卖标品、低客单。
比如199元、399元的课程、500元/1h的1v1咨询、365的会员……似乎定价超过1000元就心生恐惧。
我常常直接点破:如果你2999元的产品卖不出去,299元的你也卖不出去。
今天要告诉你一个截然不同的思路——越小的个体,越要卖高净值产品。
高净值产品的背后,是更高客单,更高净值人群、更高内在价值。
也是避开内卷的最有效的工具。
我们要明白,内卷从来不是市场饱和的产物,而是同质化竞争的必然结果。
当所有人都在用同样的方式,同样的价值,争夺同一群客户,竞争就只能停留在最低维度的“价格”死循环里。
最好的竞争策略是避开竞争
为什么?让我们算一笔账?
同样赚100万,
卖200元的课,你要卖5000份;
卖2999元的会员,你要卖333个;
卖1.28w的训练营,你只需要卖78个;
数字背后,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商业模式:
- 低客单变现模式:GMV=泛流量X转化率X低客单价,拼资金、拼规模、拼体力。
- 高客单变现模式:GMV=精准粉X转化率X高客单价,拼认知、拼专业、拼案例。
高手一年能卖3000份,已经是天花板级别,普通职场人往往没有流量能力。
而高客单业务只需要少量的精准流量即可维持运转。
就像我之前在狮途会内部的分享,培训是吃的流量池大小和转化率,1v多的标品模式。
走的是横向的路,做的是产品的生意,把一个标品卖给更多人。
企业咨询是走的纵向的路,吃的是高单客价值,不需要那么大的流量。
比如:
我们海淀有个升学指导老师,客单价10万+,专门帮学生准备资料、高考还是出国、选学校选专业的指导。
还有个老师,只做美国本科留学,客单价30-100万,每年做5-10单就能支撑一个小型工作室。
对个体来说,在资源有限情况下,高客单是最健康的业务模式。
所以,高客单业务的优势显而易见:
- 熨平业务波动:业务往往源于细分领域/场景、小众需求,相对竞争小,优质供给稀缺,有定价权。
建立一定数量的高价值、高粘性核心客户群,生意基本盘越稳。
- 针对高净值用户精准营销:虽然单客获客成本可能更高,但单客LTV(用户终身价值)巨大,带来整体回报率显著更高。
- 深度信任与粘性:高净值客户一旦建立信任并成功交付,复购率高、迁移成本高。
长期价值远大于首单: 一个客户的持续价值是其首次成交额的数倍乃至数十倍。
怎么做高客单?
这里有个关键认知转变:从追逐泛流量转向深耕高价值人群。
第一步:圈定战场
锁定一类细分人群:将有限的精力、财力All In在一个精准靶点上,找到那批愿意为高价值付费的人,不要试图服务所有人。
解决一个痛点:
面对目标用户,他们往往有无数个需求,我们必须找到那个“破局需求点”——一个他们持续性最痛、且我们能力最能解决的特定问题。然后,像针尖一样聚焦,单点切入。
打透一个渠道:结合自己优势,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主力平台。
视频号,做深度信任和私域沉淀。
抖音,适合做爆发性流量和影响力。
小红书,聚焦有精致女性圈层,更适合有调性的内容。
第二步:设计高客单产品
核心:什么样的高内在价值能支撑高客单产品。
思考高价值客户会为什么付费:确定性、高质量、省时间、解决问题。
高净值客户不怕花钱,怕的是浪费时间、怕试错成本、怕没有结果。他们愿意为确定性支付溢价。
所以,高客单内容不应该追求爆款,而追求信任。
第三步:交付决生死
70%时间精力投入到核心交付,给到客户深度价值,形成口碑和案例,反哺前端流量。
我越来越能体会到,
真正的利润,永远来自非对称竞争。
与其在红海中与对手拼价格、拼流量,不如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
采用不同的规则和打法参与竞争,反而更容易破局。
对个体而言,最稀缺的不是流量,不是用户规模,而是能为客户提供深度的价值的用户关系。
这正是高客单价的逻辑所在:起步或许慢,可一旦“获客—产品—交付”的价值飞轮转动起来,长期回报与壁垒将远超同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运营狗工作日记”(ID:yunyingriji),作者:韩叙,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