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忙疯了”

母基金周刊·2025年10月21日 10:17
市场的积极转向已不容忽视。

虽然挑战犹存,部分从业者虽仍感阵痛,但市场的积极转向已不容忽视。

一级市场热闹起来。

近期,多位投资人向我们表达了相似的感受:市场信心正在回升,交易活跃度明显增强。

一方面,项目融资节奏显著加快。另一方面,LP的出资意愿也在增强。随着市场信心的恢复,长期资金的配置需求正在释放。

有投资人笑言:“最近项目路演活动明显增多,创业大街的咖啡又热了。”

话音未落,一位刚聊完项目的投资人,已起身准备“赶场”——下一站,是奔跑前往深圳的高铁。

而这样高频的“双城记”乃至“多城记”,又成为许多从业者的常态了。

湾区速度

经过几年的资本寒冬与估值回调,市场正在显现出结构性“回暖”迹象。

据FOFWEEKLY数据显示:9月有1175家机构LP对股权投资基金进行了出资,出资笔数共计1282笔; 据不完全统计,9月份机构LP 一共参与了572支基金的出资。根据机构LP出资的趋势来看,9月份出资机构数量有所增长,出资笔数也持续增加,市场活跃度较上月有所上涨。

值得关注的是,9月机构LP出资最活跃的地区为浙江省,而广东省则超越江苏省位居活跃出资第二位。

而广东的活力,依然主要体现在深圳。今年3月份,《深圳市促进风投创投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6)》(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正式发布。《行动方案》针对创投的募资、投资、退出等方面明确安排,旨在推动深圳风投创投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大步迈向国际风投创投中心。《行动方案》明确到2026年形成万亿级产业基金群,VC/PE基金数量突破1万家。

更为关键的是政策创新:对符合条件的早期基金,深圳探索取消返投比例要求;建立全面的容错机制,为“耐心资本”保驾护航。

政策之外,新基金也快速集结。

2025年,深圳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资本布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精度展开。

10月9日,深圳南山区发布总规模达30亿元的“AI基金群”,三只基金各有侧重,瞄准人工智能和具身机器人赛道;10月16日,第二届湾区半导体投融资战略发展论坛在2025湾芯展中举行。论坛中,首期规模50亿元的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简称“赛米基金”)举行揭牌仪式。9月23日,由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属私募子公司、光明区引导基金、深圳市光明科学城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光明科发集团”)、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深天使”)联合发起的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科创母基金深圳市光明国湾中赢创新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简称“母基金”)完成工商登记。据悉,基金总目标规模50亿元。

一直以来,无论是找LP还是找项目,广东都是GP无法绕开的战略地。

一位投资人刚结束深圳南山的会议,便匆匆赶往东莞松山湖,频繁穿梭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各大创新节点。

他不禁感慨:“这节奏,像回到了十年前。”

而这样带着“未来产业”鲜明标签的复苏,并非广东独有。

今年,从北京到长三角,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等赛道热度持续刷新,进一步推动一级市场回暖。

涌入“未来产业”

2025年以来,一级市场复苏信号愈发明显,在经历了几年的调整后,中国创投圈正重新焕发活力,暖风频吹。不过市场回暖背后:资金正高度集中地流向“未来产业”。

从融资市场上来看,“短短半年完成两轮融资,拿下数亿元”的故事又开始上演。市场对优质项目的追逐重新升温,不过不同于过往互联网时代的疯狂,如今几乎只发生在机器人、人工智能、半导体等赛道。

根据IT桔子数据,从2024Q1到2025Q3,国内AI行业的新增融资事件数实现了连续大幅跨越,从188笔至2025Q2基本实现翻番。2025Q3则达到了435笔,环比增长了20.8%,同比增长了99%。从城市分布来看,“北上深杭”稳居第一梯队。

与此同时,今年也被称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元年”。

成立仅两年的智元机器人,今年营收预计暴增10倍以上;优必选Walker系列人形机器人全年已获得超6.3亿元订单……此外,原力无限、智平方等机器人项目也纷纷宣布拿到数亿元订单。

这股来自市场端的热度,最直观的体现便是投资人的行程表。“节后首日便奔赴项目现场,”一位投资人透露,“决策周期明显缩短,从接触到拍板甚至最快只需一个月。”

沉寂一段时间的市场出现了久违的“FOMO情绪”。伴随着项目和资金动向的活跃,人才市场也出现显著变化。

有猎头反馈,今年AI与机器人赛道的投资人及人民币IR岗位需求激增,且招聘节奏大幅加快,甚至从接触面试到出offer最快仅两周。

近期,在FOFWEEKLY举办的「2025母基金年度论坛暨第六届鹭江创投论坛」上,多位一线投资人也强调行业正在逐步回暖。

在嘉宾们看来,中国一级市场的“范式变革”仍在持续,但这并不意味着行业的收缩,而是价值的回归与逻辑的重塑。从投早、投硬科技,到聚焦供应链安全与效率突围;从构建高校、产业与资本的生态联动,到在技术无人区中独立定义标杆——行业正在用实践重新书写投资方法论。

结语

当前,我们正身处一轮前所未有的科技创新浪潮之中。虽然挑战犹存,部分从业者虽仍感阵痛,但市场的积极转向已不容忽视。

正如多位LP所言,当前中国股权投资正在进入一个回归本质、强调专业、拒绝浮躁的新时代。在他们看来:“市场上仍有很多资金,但只会流向那些策略清晰、业绩优秀的管理人。”

在不确定性成为新常态的当下,唯一确定的,是那些真正具备科技洞察、生态资源与长期信念的机构,将更快穿越周期,锁定优质资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FWEEKLY”,作者:FOFWEEKLY,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下一篇

Karpathy:AGI还需10年,前路多挑战。

9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