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LP”在松绑
今年来,全国多地引导基金政策出现巨大变化。
作为当下最活跃的一类资金,过往由于决策流程、返投比例、属地化注册限制等要求,引导基金成为GP募资时的痛点。
而这两年,行业风向正在发生积极变化,多地引导及基金开始探索市场化改革。
超级LP在松绑
近期一级市场暖意涌动。
据FOFWEEKLY统计,6月,机构LP出资活跃度有所回升,今年以来创投市场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一级市场逐渐回暖,持续改善的市场环境激发投资热情。从数据上看,机构LP出资数量有所回升,环比增长8.15%,同比增幅达41.12%。
而从各类LP出资比例来看,依然政策类最为活跃。根据6月出资的机构LP类型分布,出资占比最高的是政策型,占比39.05%。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以来,引导基金在出资比例、返投要求及容错机制等维度上,均呈现更明确、更积极的优化态势,整体在松绑。
出资比例天花板被接连突破。安徽省科技厅发布《天使母基金群高质量运营指引》,允许母基金对单只子基金出资比例达70%,并取消省市县三级财政联合出资的上限;5月23日,荆州市发布了《关于设立20亿元母基金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增设20亿产业引导母基金。母基金出资分母基金比例最高可达40%、出资产业投资类子基金比例最高可达30%、出资人才创新子基金和科技创新子基金比例最高可达99%。直投基金和专项子基金将重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优质项目和高新企业的培育,直投基金投资比例最高可达被投企业总股本的20%,专项子基金投资比例最高可达被投企业总股本的40%。
有机构表示:“近两年,多地引导基金出资比例持续攀升,部分地区多级联动出资可达60%、70%,甚至90%以上,将显著缓解GP的募资压力。”
风险容忍度上实现历史性突破。政策层面,容错机制获得显著提升:北京、天津、广西等地明确避免简单以单个项目或单一年度盈亏作为评价依据;而四川、深圳等地更是提出了100%的容错机制。
一位长期观察国资创投的专家指出:“国资风险敞口达100%、GP免责边界清晰化,或将激活更多社会化资本的跟投意愿”。
基金存续期也有明显延长。
比如洛阳天使母基金、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江苏扬州航空航天产业专项母基金、江苏盐城绿色低碳产业专项母基金、丰县母基金、国新创投基金等多只母基金存续期均明确为15年,或更高达20年。
长久以来,国内创投市场一直在呼吁“长钱”的涌入,缺少能够跨越周期的LP,而这两年“耐心资本”成为行业关注焦点。
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再次提及“发展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
LP决策大提速
长期以来,引导基金相对复杂的决策流程、返投比例要求以及属地化注册限制等条款,持续构成GP募资过程中的挑战。
而近两年行业风向已发生显著转变。一方面,多地引导基金积极探索市场化改革路径;另一方面,国家与地方层面亦持续释放政策信号,为创投行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方面起草的《政府投资基金布局规划和投向工作指引(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指引》)和《加强政府投资基金投向指导评价管理办法(公开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公开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5年7月30日至2025年8月28日。
《指引》指出,设立政府投资基金要落实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部署要求,不以招商引资为目的,鼓励降低或取消返投比例。
在政策东风下,越来越多政府引导基金正通过机制创新重塑 “长钱” 生态,不仅为GP注入敢投信心,更将为科技创新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资本护航。
与此同时,多地国资LP在出资决策上也有明显松绑。
以河南为例,4月初,河南某地天使母基金向我们表示:母基金设立期间,已开始大规模接触GP,虽然是国资,但决策流程效率却很高。”
另一中部省份母基金开年至今已设立3只子基金,还有几只在谈。某市级母基金本月才宣布设立,目前已经开始大范围接触GP了。
近期一位接近我们的LP也直言:“今年有很急迫的出资需求,希望能够接触更多优质GP。”
另一方面,不少GP表示:“今年收到了很多LP催出资的信号。”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创投生态调整等多方变化,多地国资LP也开始向更加市场化的发展模式迈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为GP带来实际的助力。
结语
在国家战略导向与创投生态重塑的双重驱动下,多地国资LP正加速向更加市场化、专业化的运作模式转型。
从真金白银的“兜底式”出资,到制度层面的风险共担与流程优化——正在实质性地为GP注入“敢投、愿投、能投”的坚定底气。
当LP的“耐心资本属性”转化为覆盖募、投、管、退全周期的制度性保障与长期承诺,这种稀缺的“长钱生态”的构建,恰为投资周期漫长、技术壁垒深厚的硬科技、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埋下关键伏笔。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FOFWEEKLY”,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