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第一省”新动作,什么信号?
大众日报消息,为探索创新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更好满足企业绿电用能需求,近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公室、省能源局印发《山东省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实施方案》,重点支持新增负荷可配套建设新能源项目、存量负荷已有燃煤燃气自备电厂、有降碳刚性需求的出口外向型企业、消纳受限的新能源项目等四类绿电直连项目发展。
方案强调源荷匹配。并网型项目应按照“以荷定源”原则科学确定新能源电源类型、装机规模和储能规模,采取整体自发自用为主、余电上网为辅的模式运行。项目整体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的比例不低于60%,占总用电量的比例不低于30%,2030年前不低于35%;上网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的比例上限不超过20%。绿电直连项目新能源利用率应不低于同期全省公网新能源利用率水平。
什么是“绿电直连”?简单来说,就是指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不直接接入公共电网,而通过与用户直接连接的电力线路向单一用户供电,可实现供给电量清晰物理溯源的模式。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从国家层面鼓励“绿电直连”模式发展。这意味着,绿电直连作为推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优化电力资源配置的重要举措,正逐步进入落地实施阶段。
此前,江苏、四川、云南、青海等省份已陆续推出绿电直连实施方案。从各地实践看,由于资源条件和产业需求不同,探索方向也呈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东部产业发达省份,侧重突破外贸绿色壁垒,增强国际竞争能力;而在西部资源富集省份,则侧重就近消纳与产业拉动。
而山东作为稳居北方第一、全国第三的经济大省,既是能源消耗大省,也是能源生产大省。
数据显示,山东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占全国近十分之一,能源结构长期“一煤独大”。为撕掉“偏煤”标签,山东近年加快发力新能源赛道,如今已成为新能源装机大省,也是中国光伏第一大省,尤其分布式光伏占比高。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累计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9118.4万千瓦,居全国第一,其中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并网容量5929.1万千瓦。
对山东而言,如何有效消纳绿色电力,避免资源浪费,并满足企业尤其是出口外贸型企业的绿色用能需求,就成为关键问题。
此次方案正是有的放矢,明确要重点支持四类绿电直连项目发展,既关注盘活存量资源,也注重帮助企业解决痛点。
山东省能源局方面此前明确表示,山东将在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先进能源技术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蹚出大省路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城市进化论”,作者:刘艳美,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