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复杂问题时,用好这个框架就够了
在复杂问题日益成为领导者常态挑战的今天,本文提供了一种从混乱中理清思路的实践方法。它提醒领导者,解决复杂问题并非依赖天才灵感,而是依靠结构化的自我反思与行动逻辑。通过“自我辅导”的理念,领导者能够在不确定中建立清晰框架,既保持理性判断,又保留灵活调整的空间。
高管辅导对领导者而言极具价值,但往往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却难以获得。以我的一位客户 “西蒙” 为例,他是一家咨询公司能力出众且刚获晋升的高管。当公司遭遇市场低迷时,他向领导寻求支持。原本公司承诺为他提供辅导,可就在他面临的挑战不断增多时,公司却撤回了相关资金:他需要更新销售策略,还接手了一支士气低落、面临裁员风险的团队,只能独自应对这动荡局面——而此时恰恰是风险最高的时刻。
这种情况并不罕见。如今的领导者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更快的变化节奏以及更高的期望。然而,支持体系却未能跟上步伐。预算削减、审批瓶颈以及文化障碍,常常导致援助到位时,时机已过,或者问题变得更糟。在一些力求降低成本的小型组织中,可能一开始就不提供辅导。
即便在资源较为充足的组织中,领导者也常常因担心寻求帮助显得自己无能而拖延。如今的问题,从团队政治到战略调整,都具有时效性和敏感性,需要一种比正式辅导更快速、更私密且更易获取的方式。
这时候,自我辅导就能发挥作用。它并非要完全取代高管辅导,而是作为一项关键技能,让领导者能够自我支持,尤其是在高风险、高压力的时刻。尽管我们常提及韧性和灵活性,但却很少教导领导者如何自我辅导。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填补这一空白。
解决实际领导问题的自我辅导框架
“解决(SOLVE)” 框架是我在与领导者共事及研究领导者的二十多年间,研发出的一种实用且基于研究的方法。我注意到,领导者需要一种简单却有效的方式来应对复杂问题——既能促使他们退一步,弄清楚状况,又能让他们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自信且谨慎地向前推进。由于这个模型是在实际场景中为应对真实的领导挑战而设计的,所以即便面对棘手、情绪化或政治敏感的问题,它也同样适用。
其具体运作方式如下:
S:陈述问题(State the Problem)
作为领导者,你常常需要处理多个利益相关者错综复杂的关切。当你向自己陈述问题时,要通过仅用一到两句话清晰阐述核心问题,来解开这个 “结”。这能帮助你从不知所措转变为目标明确。就像在辅导过程中一样,精准地界定问题能启发你找到解决方案。
在撰写问题陈述时,请牢记以下准则:
- 确保陈述不超过两句话。如果太长且无法精简,说明你面对的不止一个问题。将它们分开,一次解决一个。
- 阐述问题所带来的后果。大致格式应为 “问题是X,它产生了Y影响”。
- 现阶段避免提及解决方案。可能会忍不住在结尾加上“我们应该对此做些什么”,但要记住,此时你还未探究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以最佳解决方案尚不明确。
- 最后,让你的陈述足够具体详细,以呈现挑战的主要方面。例如,与其说 “我没能很好地领导团队”,不如表述为 “我一直回避给一位业绩出色但爱捣乱的团队成员反馈,这影响了整个团队”。
最近,我辅导一位学院院长。他花了20分钟,详细讲述自己在让团队支持一项建筑翻新方案时遇到的问题。当我让他用一句话总结问题时,他起初觉得非常困难,认为情况过于复杂,觉得我对复杂情况缺乏理解。他最终将描述缩短至两分钟。但在我进一步坚持下,他最终说出:“我的高级领导团队抵制建筑翻新方案,这消耗了我的精力,还引发了冲突。” 至此,我们有了可以着手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阶段获得的清晰认知将贯穿后续整个过程,大大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O:打开思维(Open the Box)
这是诊断阶段,你要通过调研更详细地揭示问题本质。思考需要哪些数据或信息才能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
观察行为模式、回顾近期绩效数据、从同事那里收集非正式反馈,并反思自己的反应和假设。例如,我曾辅导过一位领导者,她在这个阶段发现,团队表现不佳并非如她所担心的是因为懒惰,而是由于不同高层利益相关者的优先事项相互冲突,导致团队在执行谁的指令上陷入决策瘫痪。
当你觉得自己看清了状况,找到了根本原因,而非产生更多疑问时,就可以进入下一阶段了。
L:制定解决方案(Lay Out the Solution)
在这个阶段,针对你所发现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关键在于设计出适合特定情境的方案。这可能是一个单一行动,也可能是分阶段的方法,但目标是使干预措施与相关组织、团队或个人的情境,以及所处行业、公司文化、人际关系和涉及的风险相匹配。
例如,一家医疗会员组织的人力资源负责人面临跨团队协作不佳的问题。她起初考虑实施一个正式的沟通模式,对人员互动频率制定严格规则。但在 “打开思维” 阶段后,她意识到这完全不适合公司文化,因为公司文化随意且反感官僚主义,对僵化的系统往往抵触。于是,她没有强行推行严格框架,而是与各团队代表共同设计了简单的协作原则。结果是,团队对方案的接受度提高,清晰度增强,与自上而下的方式相比,遇到的阻力大大减少。
为辅助这一过程,领导者可以问自己:
- 我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否符合这里实际的做事方式?
- 我有没有什么假设需要去验证?
- 我解决的是根本原因,还是仅仅是表面症状?
这些问题能让解决方案贴合具体情境,避免盲目照搬其他组织或岗位的做法。
V:付诸行动(Venture Forth)
此时开始实施解决方案。在这个阶段,你要采取行动,同时监控行动产生的影响,并关注如何处理出现的任何问题或障碍,无论它们是政治方面、情感方面、资源方面的,还是其他方面的。
以下是几个需要留意的关键方面:
- 变革时期出现的偏见,尤其是过度自信偏见:认为事情会比实际情况更简单。
- 文化阻力,因为即便设计完善的解决方案,如果与 “我们这里的做事方式” 冲突,也可能失败。
- 意想不到的不良后果,比如你的团队绩效提升了,但却与另一个觉得负担过重的团队产生了冲突。
我曾与一家咨询公司的高级领导团队合作。由于他们使用的流程不一致,客户感觉与不同领导合作时,就像在和不同的公司打交道。团队的解决方案是创建一个统一的新流程。但他们最初的计划严重低估了所需时间以及来自团队的阻力。
当他们意识到自己过于自信且面临文化阻力时,便放慢了速度,并安排专人与不同团队协商,制定出大家都能接受的流程。后来,这家公司被一家大型咨询公司高价收购,这些更完善的流程成为他们被收购的一个原因,因为这表明这家小公司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在付诸行动时,你需要谨慎判断哪些值得坚持,哪些可能需要改变,如果事情未按计划发展,不要害怕做出改变。
E:提升学习(Elevate Your Learning)
行动之后是反思。哪些做法有效?哪些无效?你能发现什么模式,又该如何将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运用?这最后一个阶段旨在将你运用 “解决(SOLVE)” 框架的经验转化为真正的领导力成长,而非用过一次就遗忘的技能。
你可以通过问自己以下问题来提升学习:
- 哪些做法效果良好,我如何与他人分享?
- 我享受或擅长哪些方面,如何在该领域进一步深化专业知识?
- 我还能在哪些地方应用同样的技能或方法来产生影响?
- 哪些比我预期的更难,接下来我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
我辅导过的一位职能部门领导成功完成战略调整后,从这四个角度进行了反思。她与同行分享了新的利益相关者参与方法,帮助他们了解适合各自组织的做法。意识到自己喜欢做引导工作后,她报名参加了一个短期引导课程,然后将提升后的技能应用到一个停滞不前的跨职能流程转型项目中。她还向一位在转型方面经验丰富的同事寻求指导,进一步提升了自己的技能。
“解决(SOLVE)” 框架旨在平衡结构性与灵活性,不依赖完美条件或外部推动。它既可以在危机中使用,也能持续应用,为随着时间推移培养更强大、更具自主性的领导力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
凯蒂·贝斯特博士是凯蒂·贝斯特咨询公司的创始人兼董事,该领导力发展咨询公司与安永、高盛和威瑞森等公司的领导者合作。她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领导 “MBA 核心课程” 高管教育项目,是伦敦国王学院的客座高级研究员,并在该校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她还是《十大最棘手的领导力问题及解决方案》一书的作者。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哈佛商业评论”,作者:凯蒂·贝斯特(Katie Best),编校:周强,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