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币冲进资产负债表,谁在闷声赚大钱?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10月13日 20:36
企业比特币持有量激增,金融机构从中获利。

一年前,比特币的企业买家只是一个很小的群体,总持有量仅略超过41.6万枚,而据Bitcoin Treasuries.net的数据,如今这个群体已扩充到至少152家上市公司,掌控着95万枚比特币,价值逾1100亿美元。从Anchorage Digital、BitGo到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正乘着企业大举买入比特币的浪潮赚取丰厚手续费。福布斯正试图找出这些在加密货币资金池中的隐秘“抽水机”。

上市公司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将加密货币填入资产负债表——表面上是为了分散投资组合、对冲通胀并吸引新投资者,而未被明言的另一原因在于,管理层希望借此推高股价。最近几个月,仅仅宣布所谓的“加密金库”策略,就足以让公司股价获得溢价。

然而,真正的暴利其实流向了这场新淘金热的“卖铲人”:托管机构、经纪商、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行,它们从每笔交易、转账和存储协议中收取服务费。

旧金山加密银行Anchorage Digital联合创始人兼CEO内森·麦考利(Nathan McCauley)表示,过去六个月,这股风潮已到达“狂热顶点”并“完全传染开来”。该行已签署多项协议,负责托管特朗普媒体与技术集团(Trump Media & Technology Group)价值20亿美元的比特币储备,以及Nakamoto Holdings的7.6亿美元加密资产。

Nakamoto Holdings 是一家专注于比特币业务的公司,不久前宣布通过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与盐湖城小型医疗企业KindlyMD合并。KindlyMD一直处于亏损状态,5月合并的消息发布前,股价不足2美元。合并后的公司保留KindlyMD的名称,并将继续在纳斯达克以股票代码“NAKA”进行交易。Nakamoto——其名称致敬比特币匿名创始人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则作为KindlyMD的子公司运营比特币金融服务业务。合并消息公布后,KindlyMD股价升至15美元,市值达1.14亿美元。

01

一年前,比特币的企业买家只是一个很小的群体,总持有量仅略超过41.6万枚,而据Bitcoin Treasuries.net的数据,如今这个群体已扩充到至少152家上市公司,掌控着95万枚比特币,价值逾1100亿美元。

其中当之无愧的“巨鲸”仍是亿万富豪迈克尔·塞勒(Michael Saylor)的Strategy——该公司前身是弗吉尼亚州泰森斯角小型软件商MicroStrategy,凭借可转债与浮动利率永久优先股等创新融资手段,开创了企业囤币先河。Strategy目前持有价值730亿美元的比特币,市值却高达950亿美元,较其所持加密资产溢价25%。

而Strategy的效仿者们早已不满足于比特币——他们也在购入以太币(ether)、Solana币及其他数字资产。

据帕洛阿尔托加密咨询公司Architect Partners的数据,仅今年企业就为此筹资逾980亿美元,自6月以来又有139家公司承诺追加590亿美元。最新例证是特朗普家族控股的World Liberty Financial,该加密企业近期宣布建立15亿美元规模、以自家代币WLFI为核心的加密金库,与其旗下特朗普媒体集团的20亿美元比特币储备并行不悖。

Architect Partners的Elliot Chun表示,由于这一趋势尚处早期阶段,其广泛影响还难以量化,但这种狂热已“在各个环节产生了大量费用”。

对摩根士丹利、巴克莱资本(Barclays Capital)、Moelis & Company和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等传统投行与经纪商而言,能带来承销佣金与其他费用的优先股及可转债发行已成为一项利润丰厚的业务。

以Strategy为例,该公司今年3月刚完成7.22亿美元优先股发行(共850万股),摩根士丹利担任承销商,连同其他十余家机构预计共获得1000万美元佣金。再来看总部位于劳德代尔堡的MARA Holdings,该公司原本专注加密货币挖矿,如今也开始购买并囤积比特币。它在7月发行了9.5亿美元可转债,摩根士丹利等机构可能从中赚取1000万美元。

02

加密金库热潮的另一批受益者是代表客户保管数字资产的合格托管机构。

以行业老牌企业BitGo为例,得益于加密市场繁荣以及企业加密储备激增,这家总部位于帕洛阿尔托的公司2025年上半年托管规模突破1000亿美元。

BitGo的美国机构销售及主经纪商业务主管亚当·斯庞(Adam Sporn)表示:“(企业加密货币金库业务)在我们的业务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六个多月前需求还不多,但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新客户都需要这方面的服务。”据他估计,仅在过去几个月里,就有大约二十多家加密货币金库公司宣布与BitGo签署托管协议,业务的激增也为公司在7月秘密提交首次公开募股(IPO)申请铺平了道路。

BitGo和Coinbase等头部托管机构会向机构客户收取前期费用、年度费用以及附加费用,向其提供加密资产托管服务并帮助它们获取收益。据FalconX全球市场联席主管拉维·多希(Ravi Doshi)介绍,最常见的收费结构是按照托管资产的一定比例收取年费,通常在0.15%到0.30%之间,不过大客户可以协商下调费率,最低可降至10个基点(即0.10%)。

尽管这些费用为守护数百亿美元比特币资产的托管机构带来了数亿美元收入,但托管业务的利润率通常非常微薄。

机构投资者对加密货币的需求还为Coinbase、FalconX和Cumberland等交易所与主经纪商创造了额外收入。瑞穗(Mizuho)高级金融科技分析师丹·多列夫(Dan Dolev)指出,每一笔购买都会推动一个循环:更多买入会推高价格,吸引新投资者入场,进而产生更多代币交易。

03

除了交易和托管之外,质押、借贷和期权叠加等服务也是利润丰厚的领域。质押是指用户锁定代币,帮助验证区块链交易,从而获得回报;而期权策略则是利用金融衍生品调整投资组合的风险回报结构,而无需改变基础资产配置。

“当这些公司筹集资本,打算将其计入资产负债表时,它们很快就会问:‘接下来该怎么办?’”Architect Partners的Chun称。“目前有超过600亿美元的加密资产需要产生回报,而这些上市公司无法靠自身做到。”墨尔本加密货币借贷公司Maple Finance首席执行官西尼·鲍威尔(Sidney Powell)表示,到目前为止,各公司主要依靠底层资产的升值来获取回报,但随着加密资产金库这一趋势迅速扩散,企业将面临寻求差异化的压力——要么采取能产生收益的策略,要么通过低成本融资购买比特币。

为了打造竞争优势,这些公司可能会越来越多地求助于Two Prime和Maple Finance等机构贷款方,以及Wave Digital Assets、Arca和Galaxy等资产管理公司。据加密货币资产管理与咨询公司 Bitwise高级投资策略师胡安·里昂(Juan Leon)称,这些机构的金库管理服务费率在25到50个基点之间。本月早些时候,Galaxy公布其金库资产管理业务录得1.75亿美元资金流入,部分原因是该公司为约20个持有加密货币的企业提供金库资产管理方案。

与此同时,华尔街也已在为这场狂潮提供资金支持。

在特朗普治下,加密领域的政策环境更加友好、监管框架更清晰,共同基金巨头Capital Group、对冲基金D1 Capital Partners和投行Cantor Fitzgerald等纷纷为企业囤积加密资产提供融资。

尽管总有人唱衰加密货币,但数字资产金库的繁荣才刚刚开始。里昂表示:“我们认为,所有公司最终都会以某种方式成为加密资产金库公司。”他指出,全球企业现金储备总额目前约为31万亿美元。“无论它们的资产负债表上加密货币的资产配置是1%、10%还是100%,总归会持有一部分。因此,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译自:https://www.forbes.com/sites/juliegoldenberg/2025/08/19/whos-getting-rich-off-the-100-billion-crypto-treasury-boom/

原文标题:《千亿美元加密金库盛宴:谁在闷声发大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福布斯”,作者:Julie Goldenberg;翻译:Lei&Rach;校对:Lemin,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告别资本野蛮生长,陷入用户体验崩塌与盈利困境的“行业泥潭”。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