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段永平的“隐形家办”H&H:解码千亿级投资版图
段永平近期接受访谈,引发高度关注。
他的独特之处在于罕见地在实业与投资两条赛道都取得卓越成就——在实业上,他打造了“小霸王”“步步高”等国民品牌;在投资上,他以网易一战成名,并坚定长期持有苹果、茅台、腾讯等公司,被誉为“中国巴菲特”。
在所有与段永平相关的机构中,H&H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以下简称“H&H”)是目前唯一能够通过美国13F文件公开追踪其投资动向的管理账户。截至2025年1月29日,其管理资产规模(AUM)已达到219亿美元。随着2025年三季度最新持仓披露,这位传奇投资人的千亿级投资版图也随之浮出水面。
从“小霸王”到“步步高”的创业之路
1961年,段永平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是江西水利电力学院的老师。1978年段永平考入浙江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北京电子管厂工作、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研究生。不满足于现状的他,最终选择南下广东闯荡。
1989年,28岁的段永平接手接手中山怡华集团一家亏损200万元的电子厂,仅用四年时间将其打造为年产值10亿元的“小霸王”,一战成名。
1995年,因股改理念分歧,段永平选择离开自立门户,在东莞创办了步步高电子有限公司,并推出了电话机、学习机、VCD等产品,精准切中了90年代中国家庭“现代化”的消费需求。
1999年,段永平将步步高拆分为三家独立公司,分别由陈明永(OPPO)、沈炜(vivo)和黄一禾(小天才)负责,三家公司在品牌、运营上独立发展,但共享步步高集团资源与管理理念。
对于企业的传承,他对三位接班人的临别赠言成为经典:“如果实在干不好,就体面地把企业关掉。不要指望我回来,这是你们的事了。”
段永平自比《功夫熊猫》里的乌龟大师——“打不过了,就把位置交给年轻人。”他坦言自己懒散随意,不是一个好的CEO人选,交棒后的公司发展得更好,他反而最开心。
2001年,正值事业巅峰的40岁之际,段永平则选择急流勇退,移居美国与家人团聚。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的投资哲学
移居美国后,段永平开始涉足投资领域。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美股普遍下挫,刚刚赴美上市的网易股价一路跌至 0.6美元,几近退市。作为丁磊的浙大校友,段永平在深入研究后判断,网易“现金充沛、犯的错误不致命、基本面被市场严重低估”。
2002年,他以约200万美元买入152万股网易股票,随后继续增持至205万股,持股比例达到6.8%。一年半后,《大话西游 Online II》大获成功,网易股价飙升至70美元以上,这笔投资实现了超百倍回报,带来近2亿美元收益。
段永平坦言,与好的运动员相似,好的投资人也需要长期训练,没有十年八年训练不可能成熟。尽管从未系统阅读过投资类书籍,但巴菲特的致股东信却给了他极大的启发。其中关于如何判断优质公司的案例,让段永平愈发坚定了“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公司的未来现金流折现的投资理念。
“我不知道大家如何定义‘学习巴菲特’,但在我看来,真正的核心只有一件事——把买股票当成买公司。”他直言:“很多人嘴上说学巴菲特,但骨子里却拒绝把‘买股票当买公司’。理由往往是:那是巴菲特才能做的事,我们学不会。其实怎么找到好公司,本质上和巴菲特本人关系不大,每个人的能力圈不同,而如何把事情做对,需要多年磨练才能看明白。”
H&H的千亿投资布局
H&H成立于2017年,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 是一家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注册投资顾问公司。值得一提的是,它是目前唯一能通过13F文件公开追踪、由段永平管理的机构账户。
H&H主要为高净值个人、以及部分采用离岸结构(PIC账户)的公司客户提供投资组合管理服务。截至2025年1月29日,其管理资产规模(AUM)已达到219亿美元。
在投资策略上,H&H以长期股票投资与期权策略为核心,依托扎实的基本面分析进行决策,包括审视公司的财务报表、整体财务健康度、管理团队能力与竞争优势,从而识别具有长期价值、但在市场中被低估的标的。
据H&H最近提交的2025年第三季度13F报告(美国证监会要求机构投资者定期披露持仓情况的文件)显示,组合整体持仓市值约为147亿美元(约合1044亿元人民币),较6月底115亿美元增加近28%。
最新持仓显示,H&H共持有11家公司,包括苹果、伯克希尔·哈撒韦、拼多多、西方石油、微软、迪士尼、台积电、英伟达等。值得注意的是,H&H前十大持仓集中度高达99.51%,是典型的“重仓、长期、理解力驱动”投资风格。
段永平的持仓策略深受巴菲特“打孔卡”理论影响——假设一生只有20次投资机会,你会如何选择?段永平把这一理念贯彻得近乎极致。过去二十多年,他真正敢于重仓的公司不超过十家:网易、雅虎、苹果、茅台、腾讯、拼多多等,如今他的核心持仓已进一步精简至三大“压舱石”:苹果、腾讯与茅台。
在第三季度,段永平加仓伯克希尔·哈撒韦,“新晋”光刻机巨头阿斯麦。从减持情况来看,段永平对阿里巴巴和英伟达明显减仓,减持幅度超过25%。此外,他还小幅减持了苹果、拼多多、谷歌。具体来看:
苹果是第一大重仓股,占组合持仓比例高达60.42%,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持仓市值高达88.69亿美元
十余年持有苹果获得数倍回报,是段永平价值投资理念的最佳体现。早在2002年段永平就关注苹果,但最初因担心乔布斯是“报时人”而非“造钟人”未出手。直到苹果建立起强大生态,库克接班稳定,他才于2011年以47美元买入,此后长期重仓持有。不过,今年一季度,段永平大幅减仓苹果,卖出664万股,二季度加仓89.44万股,三季度又减持28.95万股。
在近期访谈中,段永平曾谈及苹果的投资价值表示:“如果个人把钱存在银行里拿一个多点的利息的话,那你还真不如买苹果,但是如果你可以一年赚个十几个点,可能真的就没必要买苹果。苹果最后有没有发展,其实我也不知道。苹果将来再翻一倍两倍三倍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不知道,不是说它就一定不行,但是它不便宜。”
伯克希尔·哈撒韦位列第二,占比17.78%,持仓市值为26.1亿美元
三季度,段永平大幅增持伯克希尔·哈撒韦181万股,增持幅度超53%。今年8月,段永平曾发帖表示,“今天卖了不少伯克希尔·哈撒韦的Put(看跌期权),看上去这个价格不贵了,希望买进来拿着,应该比标普500指数合算。”彼时,伯克希尔股价经过三个月的下跌,跌至464美元/股附近。
在近期的震荡行情中,市场关于“AI是否进入泡沫区间”的讨论升温,但段永平并不认同英伟达是泡沫,并表示会持续卖出英伟达的看跌期权(Put)。
他直言:“对AI我还是没有完全看懂。但我看了黄仁勋很多视频,非常欣赏。他十多年前讲的东西和今天讲的东西一样,一直在朝那个方向走。这就让你不得不想:他现在说的,依然是他对未来的深度认同。所以我觉得投一点看看吧。AI至少要掺和一下,不能完全错过。”
聚焦教育慈善
在段永平看来,财务自由并不取决于财富的绝对数量,而在于“不必为钱去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他给自己的定义很朴素——“一个普通人,只想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
2005年,段永平夫妇在美国创立 Enlight Foundation(恩光基金会),随后在国内发起心平公益基金会(“心平”既取自妻子刘昕的名字,也寓意以“平常心”做公益),长期专注于教育慈善。
2006年,他与丁磊向浙江大学捐赠4000万美元,创下当时内地高校最大单笔捐赠纪录。他还首次将斯坦福的“等额配比”模式引入国内慈善:由他提供种子资金,学校募得相应金额时,基金会按等额“配捐”,以撬动更多社会资源。
迄今为止,段永平在教育领域的累计捐赠已非常可观:
- 对浙江大学的累计捐赠近15亿元;
- 2010年,他与妻子向中国人民大学捐赠3000万美元;
- 2024年又向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捐赠1亿元股票。
近年来,段永平的捐赠节奏明显加快:
今年10月,段永平向父母工作了一辈子的江西水利电力大学捐出1万股贵州茅台股票,按当日市值约1500万元。这笔捐赠以父母名字命名为“段锡明夫妇教育专项基金”,用于支持学校的励教奖学事业。面对外界热议,他回应:“其实只是1万股茅台,他们每年花分红就行,市值只是暂时的。”
11月,他又向北京师范大学捐赠2.2亿元,用于建设理工综合体、发展师范与前沿学科,培养创新型人才。北师大正是他母亲彭建华的母校。粗略统计,过去二十年,段永平的慈善总额已轻松超过2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段永平的公益理念具有强烈的长期主义特征:
· “等额配比”,引入市场化机制,让善款产生杠杆效应;
· 贷学金模式,而非纯助学金,培养学生的诚信与责任;
· 股票捐赠,让公益具备可持续性。
他不希望慈善沦为一次性的仪式。“我不喜欢做轰轰烈烈的事情,更不想搞个仪式就结束。我希望我的捐赠是真正能起作用的,十年、二十年后还能看到成果。”段永平以商业思维要求慈善的效率与透明度,相信唯有如此才能“把钱花好”,发挥每一分钱的最大价值。
“相比赚钱,花钱更难。”他坦言,“赚钱是在熟悉的领域专注去做,但做慈善要面对全新的问题。我没觉得做慈善有多伟大,就是在解决自己的烦恼。”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家办新智点”(ID:foinsight),作者:Foinsight,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