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催化,逆势买入
9月以来,阅兵结束、军贸订单等关键事件落地之后,航空航天板块出现了明显回撤。
随着“十五五”阶段铺开,板块将进入到新一轮提质增量的上升周期,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已经从产业的景气逻辑延伸至业绩视角。
尽管板块走势短期对于订单周期更为敏感,在多维增长叙事下,航空航天的长线布局价值依然值得重视。
01 逆势买入
行情方面,大盘全天冲高回落,科创50、创业板指双双回吐逾2%涨势收跌。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0.29%、深证成指跌0.25%,创业板指跌0.44%。板块方面,电解液消费电子、固态电池概念领涨,培育钻、海南、SPD概念跌幅居前。
令人意外的是,商业航天概念午后迅速走强,天宜新材20cm,超捷股份涨超10%,通宇通讯、沃格光电、电科芯片、中天火箭涨停。
航空航天板块自9月以来持续调整,但就在板块回调之际,资金却在持续借道ETF逆势买入。
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6日,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自9月1日以来持续获资金净流入,最新规模迭创新高,较今年5月29日上市以来规模已增长168%。
还有一个月左右2025年即将结束,板块行情是否具备再度上行的条件?
近期消息面的催化包括行业大事件和政策两方面。
首先,2025亚洲通用航空展今日(11月27日)起至11月30日在珠海举办以“展览+会议+赛事+活动”模式聚焦低空经济等领域,覆盖通航全产业链。
本届航展规模升级,展览面积翻倍,吸引22国及地区近400家企业参展,动静态飞机超170架,设五大主题展区并迎多款新品首秀。展品涵盖eVTOL、无人运输机、航电产品等,覆盖多应用场景。
其次,商业航天领域迎来重要政策规划。
日前国家航天局印发《国家航天局推进商业航天高质量安全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后称“行动计划”),明确五方面22项重点举措,推进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其中明确,“鼓励商业航天布局航天产业链相应环节”“重点支持商业航天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挖掘应用新场景”“完善商业航天发展投融资体制机制,设立国家商业航天发展基金”等。
根据机构,“十四五”即将收官,随着“十五五”新一轮装备建设启动,军贸、商业航空航天加速推进并打开成长空间,军工有望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
行业基本面对比过去两年有了较为明显的修复,进入四季度修复趋势或能加速;同时,年底有望出现多领域“十五五”订单落地催化,叠加军贸领域进展,行情有望再度上行。
02 逻辑重置,多维增长
9月中旬以来,阅兵结束、军贸订单等关键事件落地之后,航空航天板块出现了明显回撤。
前三季度,主题反复活跃叠加业绩提振构成了板块行情的“二重奏”,指数表现远超往年绝大多数时候,外生地缘格局重塑和内在加速发展的要求形成上涨的一股合力。
随着“十五五”阶段铺开,航空航天板块将进入到新一轮提质增量的上升周期,上涨的核心驱动力已经从产业的景气逻辑延伸至业绩视角。
首先我们看外部变量,随着全球地缘政治不确定性增加,全球军贸需求不断扩大,国际军贸市场发生新的格局变化。
随着产品迭代加快且体系能力强化,我国产品性能和供给能力获得高度认可,据测算,2025年中国军贸总额有望达到450亿美元,同比增长30%。中国潜在需求明显扩大,中东、亚洲等市场订单催化不断。
未来预计我国军贸的需求与供给将会持续强烈共振,有望将逐渐打破西方在高端军贸市场的长期垄断,赢得更多海外军贸市场的订单。
其次,在顶层规划的引导下,军工行业的内在基本面真真切切迎来了实质性的巨大商业化扩张落地,开始逐步走进“业绩驱动”的新周期。
10月 23日,四中全会首次将“航天强国”纳入建设目标。四中全会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高质量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快先进战斗力建设。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要求完成“十四五”规划,一季度起军工订单脉冲式增长,且二季度至今仍较去年维持在较高位置,但其中主机厂受交付节奏影响,产业链上中下游确收较慢,三季报虽边际改善但增速仍有提升空间,预计确收情况将在四季度得到大幅修复。
如今“十五五”规划新增“航天强国”发展目标,加速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政策驱动更加明确。除了军用航空,商业航天和低空经济已被纳入国家新兴产业的重点布局。
《行动计划》目标于2027年基本实现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商业航天司的设立明确了清晰的对口主管部门,行业即将加速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实际上,中国商业航天市场增长相当迅猛。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商业航天市场规模达2.3万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2.5-2.8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超20%。
进入第四季度,我国航天发射即将进入密集发射期。
2025年我国运载火箭发射次数已超过去年全年水平,通信卫星发射数量也迎来显著增长。从今年年底到明年初,我国商业航天产业还将迎来可回收火箭的密集首飞期。
我国航天发射进度的提速促成了商业航空细分环节收入规模的修复,前三季度产业整体结束了2023年以来的调整趋势,其中卫星制造领域修复明显,收入同比增幅达到了85.28%。
而在中长期,随着星座大规模部署建设、可回收火箭技术突破、以及天地体化应用落地,下游通信、遥感等应用领域需求才有望迎来释放,叠加太空算力、低空经济等新领域的拓展应用,行业整体有望在震荡中实现重心上移。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经济形态,依托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等技术成熟,正在加速赋能物流、农业、旅游等领域。当前基础设施,应用生态,空域管理规则等正在不断完善,头部eVTOL主机厂订单也有陆续落地,并在海外拓展,产业链规模化的趋势是比较清晰的。
譬如,月初小鹏汇天发布全倾转混电飞行汽车,陆地航母预计于明年实现交付。另外,峰飞航空获得了阿联酋猎鹰航空50架eVTOL订单。首批产品将于2025年底启动交付,用于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运输。
03 尾声
总的来说,航天板块在未来成长叙事方面是多个维度的。
短期来看,受益于军工订单周期,板块从预期驱动、到五年规划定稿,再到订单集中释放,再到业绩兑现阶段,呈现典型的政策驱动。
当前内需新质生产力方向和军贸共振,营收增长将同步拉动利润,盈利能力拐点将至。龙头企业譬如中航成飞、中航沈飞、航发动力等也都是正统的军工企业,“订单饱满+交付提速”的组合,让板块业绩回暖的确定性变得清晰可见。
中长期,商业航空与低空经济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有望开辟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上游火箭、卫星制造基建领域的提质提速,为下游应用领域需求释放做好铺垫,行业上市队伍还在不断扩充。
难的是航空航天板块除了核心军工龙头,各细分领域中概念股比较多,就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普通投资者选股和择时的难度,此种情况下ETF或许是个更省心的选择。
航空航天ETF天弘(159241)跟踪国证航天航空行业指数,是全市场军工含量最高、“含航量”最高的军工指数,“航空装备+航天装备”权重合计超67%,与低空经济、大飞机、卫星互联网等热门主题高度契合,受益于国防军工发展与航空航天技术突破,权重股包括光启技术、中航沈飞、航发动力、中航西飞、航天电子等龙头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2025亚洲通用航空展今日在珠海开幕,天弘基金11月28日9:30~11:30,以探索低空场景,把握军工投资趋势为主题,现场直播本次2025亚洲通航展,可以预约观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格隆汇APP”(ID:hkguruclub),作者:弗雷迪,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