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皮青年自救指南:当健康管理成为社交实验

36氪的朋友们·2025年11月27日 17:52
96%受访者,认为自带“脆皮”属性

熬个夜第二天就心慌;吃个火锅就拉肚子;办公室坐一天浑身酸痛……这是不是你的生活日常?

眼下,越来越多人用“脆皮”自嘲。有人是“职场萌新脆”,爆痘与胃痛是常态;有人荣升“顶梁柱脆”,失眠与腰酸如影随形;还有人纯属“天生脆皮”,小病小痛见缝插针。

可以说,健康的人总是相似的,“脆皮”人却各有各的小毛病。

近期,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CBNData)发布的《“脆皮”潮下的健康突围 ACE止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显示:认为自己自带“脆皮”属性的受访者,占比高达96%。

在习惯、情绪、环境的三重夹击下,88%的人开始选择用药品、健康消费品等健康类产品积极自救。当健康成为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之外的“第四观”,年轻人正在用一套全新的逻辑,认真管理起自己的身体。

吃药可社交? 

凌晨1点,25岁的设计师小林在完成方案后,选择提前一小时服下感冒药。她在社交平台发帖,“大夫让我8点吃药,我7点吃。给病毒来个出其不意”。

人们除了在评论区调侃她“这是给身体来把高端局”外,还讨论起提高免疫力的健康消费产品和效果。如今,年轻人不再盲目听从单一权威的教育,而是构建着多元验证的健康信息决策体系。

这套决策逻辑的第一个环节,便是汇集“用户实证”以预判风险与适配性。

在话题#去死吧荨麻疹 #氯雷他定 下,有人提问“哪个牌子不容易嗜睡”,也有人细致比较不同厂家的辅料差异。这些围绕同一成分不同来源药物的真实探讨,本质上都是在进行集体“排雷”与“种草”,为最终的个体化选择提供参考。

《方案》显示,高达98%的消费者将“安心安全”列为选药的首要原则,其中“无副作用”与“成分温和”是他们最看重的安全基石,尤其在准妈妈等“角色升级型”脆皮人群身上,这种审慎被进一步放大。她们对“天然萃取成分”的关注度高于大众(TGI=117)。

然而,海量信息的尽头是理性验证的开始。在信息的洪流中,年轻人自有一套抵御风险的新模型。

专业权威构成了这个模型的第一个支点。《方案》显示,76%的人会参考医生、药师等专业人士的建议,其信任度高达95%。即便在社交媒体场域,拥有“三甲医院主任医师”“药学博士”等标签的博主,也会因其专业背书而获得信任加持,成为连接专业知识与大众需求的“翻译器”。

第二个支点,是海量的“用户实证”。 年轻人通过浏览他人“亲测有效”或“踩坑避雷”的真实经历,来预判产品的适用性与潜在风险。

最终,这些外部信息都回归到“亲身体验”进行校验。“吃药要小心,副作用要重视”“吃了一粒差点没命,药物过敏真实经历”等热帖背后,是年轻人将自身视为最终的“监测终端”,用真实感受来验证理论口碑与专业建议的匹配度。

从在社交平台的热帖中“种草”,到查询药品的专业成分说明,最终通过亲身用药并密切观察自身反应……一条清晰的新决策逻辑得以展现,在“脆皮”当道的今天,年轻人愈发清醒、主动地将健康管理的主动权握在手中,并对药品“安全”展开更极致追求。

“快”成刚需

“生病有些发热,急需这些药物来救我的狗命。”

当换季的脆弱感袭来,RISE在午睡后开始昏沉发热,便在下单外卖的同时备注了这半是调侃半是恳求的话。令她没想到的是,骑手很快回复:“先送你的,其他的不管了。”7分钟后,这单“救急药”提前送达。事后,RISE在小红书上记录了这段被“外卖侠”拯救的经历。

这个发生在午后的故事,正折射出脆皮青年健康管理的新图景:当健康危机突发,从“忍”到“即时送达”,效率已成健康刚需。

《2021年中国夜间用药年度观察报告》显示,超8成受访者认为夜间用药变得更迅速、便捷,一年内新增4000万人在深夜买到药。这些数据背后,深夜生病已从过去多数人们选择“忍”变为夜间买药,年轻人的健康管理正在进入“零等待时代”。

这种对效率的追求,在《方案》中也得到了系统呈现。有49%的消费者将“起效速度”视为选药的核心维度之一,而他们对“快”的理解,也已形成从感知到获取的完整闭环。

在认知层面,明确的时间承诺构建了第一重信任。《方案》显示,61%的受访者认可包装或广告上的“作用迅速”等表述,会让他们直观感到产品“见效快”。这种对速度的量化需求,倒逼着品牌在产品设计和沟通上更加精准。

在获取渠道上,即时零售正在重构健康管理的时空边界。“美团外卖买药怎么医保支付”“分享一下线上买药走医保流程”等攻略帖在社交平台获得数千收藏点赞,药品O2O已成为主流选择。今年连锁药店老百姓大药房公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公司线上渠道销售总额同比增长32%,O2O外卖服务门店达12,480家,24小时门店达665家……年轻人“即需即得”健康管理习惯初养成。

为了满足这份对“全流程效率”的极致追求,医药生态也在经历深刻重构。制药头部品牌也在通过与线上平台达成合作,构建起“B2C+O2O+线下门店”的全渠道链路,确保急用药在关键时刻的极速触达。

从即时送达的外卖药品,到快速起效的时间承诺,再到深入社区的24小时药店,脆皮青年正用效率构建起一套应对脆弱感的现代生存法则。在这个健康管理进入“读秒时代”的今天,“快”成刚需。

边耗边补,精准补偿

“熬最深的夜,吃纯度最高的鱼油。”

这句在社交媒体上广为流传的调侃,精准刻画了当下许多脆皮青年的真实写照。在无法摆脱不健康生活方式的现实下,年轻人正通过“精准补偿”实现风险控制与心理代偿。

《方案》统计发现,复杂的环境、不良情绪与“伪健康”生活习惯,共同构成了脆皮的三大成因。当熬夜成为不得不的选择时,年轻人不再自我谴责,而是转向更务实的应对策略。

这场自救的关键一跃,在于从“模糊养生”到“精准补偿”的认知升级。

有70%的受访者在身体不适时会主动搜索,尝试明确症状类型与可能原因,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脂溢性皮炎,而非以往胃痛、脱发这些模糊的表述,这种对健康问题“像素级”的深究,开始让补偿行为有的放矢。

此外,人们还对药品“对症”与“对人”有双重精准的新需求。家长会为2-12岁儿童选择口感更佳的液体剂型产品;而对于有过敏、胃炎等有特定疾病的群体,具有更强针对性的专用产品更能获得他们的认可。

可以说,“边耗边补”并非年轻人的自我欺骗,而是在受限生活环境中的一种理性选择。他们深知护肝片、鱼油不能完全抵消熬夜的损伤,但通过选择成分明确、临床验证的产品,至少可以部分“对冲”健康风险,用“精准”努力守住生活质量的底线。

从“脆皮”的自嘲,到“止脆”的行动,这届年轻人以看似叛逆的姿态,既掀起了一场“健康管理”的社交实验,更完成着健康观念的集体进化。

《方案》也通过精准洞察年轻人安全、精准、高效的核心需求,推动着行业内更多企业深入思考如何完成从“产品提供者”到“健康伙伴”的角色升级,并通过产品创新与渠道建设,为安心安全、精准适配、高效缓解的“ACE 法则”构建起完整的落地实践路径。

当健康成为年轻人的“第四观”,品牌的价值也不再局限于售卖产品,更在于理解并回应每一代人的健康诉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意思报告”,作者:冯实,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积压订单规模仍在持续扩大。」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