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野心有手段的大女主有多能打?

雪豹财经社·2025年10月13日 07:56
不完美大女主,大杀四方

Fast Reading

作为腾讯视频今年最快进入爆款俱乐部的剧集,《许我耀眼》抛弃了纯爱叙事,有个性有野心的“恶女”人设,成为引发共鸣的看点。

从女性脱口秀演员的大胆表达,到影视剧女性形象的多元多面,整个行业都在尝试突破被定义的边界,完成从灰姑娘到独立女性的加冕。

女性主义的声音,迎接过流量的慷慨灌溉,也遭受过舆论的疯狂反噬。但正是在此过程中,女性题材像走钢丝一样,逐渐找到一条更安全、也更契合大众的道路。

都市爱情剧《许我耀眼》在冷档期的热度节节攀升,标志着女性题材影视作品的又一次大获全胜。

四个字的剧名中,嵌入了女主角许妍的全名,男主角毫无存在感;观众们在弹幕中将女主角称为“闺蜜”“妈咪”,赞叹她的美貌,心疼她的处境,“嗑CP”的寥寥无几;霸总男主不再是被追捧的对象,反而被调侃为“老人”;女主逆袭和成长的过程,是摆脱“某某某夫人”的身份,让自己活成了霸总。

以年轻女性为主要受众的偶像剧,霸总成了花瓶和边角料,女主“独美”才是最大的爽点。女性主义仍面临重重争议,但女性主义影视剧赚得盆满钵满。

01 不完美大女主,大杀四方

豪华的别墅客厅里,一身纯白小香风套装的许妍正襟端坐,身旁坐着她高价雇来扮演高知父母的群众演员,对面则是准婆婆挑剔怀疑的眼神和咄咄逼人的提问。

对这个假扮名媛、一心想嫁入豪门的小镇女孩来说,这是一场不容有失的恶战。

屏幕前的观众紧张地捏了一把汗,但女主始终面带微笑,表情不露一丝破绽。危机一个接一个出现,但她始终没有放弃向上爬的野心,而是调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步步为营跨越阶层,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剧情才刚展开,便呈现出了一个国产偶像剧中罕见的“恶女”形象,人设带感,悬念拉满,让看惯了“圣母白莲花”和“傻白甜”的观众们眼前一亮。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许妍的“电子闺蜜”们以罕见的热情,将这部剧的话题度不断推高。

她们分析女主的妆容、穿搭,费尽心思地找到同款链接;理解女主不愿妥协和牺牲的固执,赞美她为自己争取的野心和勇气;当剧中的感情线出现波折,她们力挺女主“独美”,利益至上,专心搞钱搞事业。“好女人得到名声,坏女人得到一切”的说法,在《许我耀眼》上线不久就刷爆网络。

这也意味着,影视剧中女性角色身上的道德瑕疵不再成为争议,而是引发共鸣的爽点。

上线首日,《许我耀眼》热度断层式领先:次日冲上云合市占率Top 1,最高市占率41.7%,腾讯视频站内热度值4天破30000,峰值32638,打破了都市剧的历史纪录,也成为腾讯视频今年最快进入爆款俱乐部的剧集。

在抖音,《许我耀眼》的热度值在48小时内达到4.4亿,主话题阅读量突破160亿。在小红书,这部剧的主话题浏览量接近50亿,讨论量1515万。

播前几乎零宣发的《许我耀眼》,用一连串的数字,证明了“有野心有手段”的大女主有多能打。

相比之下,被戏称为“好命哥”的男主角沈皓明在这部剧里成了陪衬和“工具人”。

无论是前期将女主当作棋子进行利用,还是后期改变控制欲、尊重女主的个人意志,男主的觉醒几乎完全被女主的成长引领,同时也服务于女主的蜕变;当女主角的事业遇到困难,男主也没有扮演无所不能、从天而降拯救落难公主的掌控者,而是在一旁陪伴和见证;这个角色也打破了霸总的刻板形象,贡献了“地铁老人手机”“霸总追妻名场面”等一系列搞笑梗。

2025年的现偶,霸总和CP已经不是最重要的吸粉利器,取而代之的是不完美大女主。当国产剧开始有勇气塑造有个性、有野心的鲜活女性角色,观众的包容度也变得越来越高。

但走到这一步,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探索。

02 跳出樊笼,处处樊笼

2000年到2010年,早期的偶像剧,女性被牢牢困在标签里。

霸总和霸总的变种形形色色,但女主角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小白花,阳光纯真、善良乖巧、爱情至上,她们在道德上毫无瑕疵,永远是无辜的被害者,甚至总是牺牲自己成全他人。

台剧《王子变青蛙》中,表面上视钱如命的渔村少女叶天瑜在得知男主的真实身份后,第一反应是放弃唾手可得的豪门生活,以“不打扰”的自我牺牲表达爱意。《命中注定我爱你》的女主是毫无存在感、随叫随到的“便利贴女孩”,一直为男主默默付出,甚至在离婚后出国学习,只为成为“配得上他的女人”。《恶作剧之吻》的女主袁湘琴,每一步成长都是为了缩短与男主的差距,“追上江直树的脚步”。

这是经典的灰姑娘与王子的叙事,女性扮演从属者的角色,成长路径被霸总主导,身份的变化和升级也往往服务于霸总救赎,而非自我实现。在野心和美德二元对立的困局中,目标明确、主动出击的女性角色即使再鲜活,也只能成为被冠以“绿茶”之名的恶毒女二。

观众早已厌倦了对女性角色的刻板塑造,但跳出对女性的道德规训,是个异常艰难的课题。

2011年播出的《后宫·甄嬛传》,成为大女主剧集中爆发的分水岭。复杂的权谋斗争、完整的人物弧光、个性鲜明的女性群像和打破“雌竞”的作品内涵,让它成为总播放量破百亿、豆瓣评分9.4、十数年后仍有强大生命力的“神剧”,也为女性题材影视作品的创作蹚出了一条新的路径。

紧随其后,《芈月传》《楚乔传》《那年花开月正圆》《延禧攻略》等一大批以女性叙事主线和“女强”元素为卖点的影视作品登上屏幕,“黑化复仇”和“搞事业”成为新的故事主线。

但刚逃离旧的陷阱,又跳进了另一个规训的樊笼。

《芈月传》塑造了一个颇具政治智慧的女性角色,但过度依赖男性获取权力,被视为换汤不换药的“玛丽苏”。《我的前半生》讲述全职主妇离婚后重启人生的故事,却因抢走闺蜜男友而面临道德争议。《梦华录》刻意强调女主角“双洁”,被认为是在强化传统的贞操观。去年大热的《玫瑰的故事》,则被批评是对现实女性生存困境的逃避,将女性价值简化为“被优秀男性选择”。

大女主似乎必须是无可挑剔、无可指责,甚至无需借助任何外力的。创作者塑造角色力求完美,观众求全责备,稍有不慎就会落入人设崩塌的陷阱。

2025年,新的裂缝出现了。

从女性脱口秀演员的大胆表达,到影视剧女性形象的多元多面,整个行业都在尝试突破被定义的边界,完成从灰姑娘到独立女性的加冕。

03 女性题材,去向何方?

过去几年,女性题材的热度和风险双双攀高。

从2021年开始,靠一句“普信男”火遍全国的女脱口秀演员杨笠,凭借对都市女性集体焦虑的精准捕捉和对性别议题的犀利表达,收获了巨大的流量甚至商业回报。但与之同时发生的,是一系列举报、投诉甚至人身攻击,其代言的商业广告也被撤下。

去年11月,电影《好东西》塑造了三位打破传统标签的女性角色:不够贤妻良母的单亲妈妈王铁梅、不恋爱脑的年轻女孩小叶,以及勇敢莽撞的小女孩王茉莉。这部影片以7.21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打破了国产女性题材电影的天花板。

但不久后,它便陷入了“制造性别对立”“物化男性”的争议,导演邵艺辉被批评、攻击,最终关闭社交媒体账号。

今年3月,《我的阿勒泰》导演、编剧滕丛丛发起公益项目“荒原女性写作计划”,计划筛选3到6名华人女性到新西兰闭关写作,提供机票、签证、食宿费用,并明确表示不索取版权,但要求缴纳5万元押金。但这个“回馈社会的小动作”引起了不小的舆论风波,质疑声甚嚣尘上。

滕丛丛在“荒原女性写作计划”的招募书中这样写道:

“据《看不见的女性》一书统计,在1990年至2005年间上映的G级(适合全年龄观看)电影中,会说话的角色只有28%是女性。在以男性为主角的电影中,男性出场时间是女性的三倍,而在女性为主角的电影中,男女性出场时间是持平的。全人类一半人口的女性,一直以来观看的,很少是自己的故事。”

这些女性主义的声音,迎接过流量的慷慨灌溉,也遭受过舆论的疯狂反噬。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女性题材像走钢丝一样,逐渐找到一条更安全、准确、也更契合大众的道路。一批旧的大女主倒下去,就有一批新的大女主站起来。

2025年,随着创作者和平台意识到女性题材的重要性,女性题材的热度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更高,女性主义的声音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多元和被包容。

在大银幕上,以女性为绝对主角的《水饺皇后》《酱园弄》《向阳·花》等影片备受关注。在脱口秀节目上,痛经、容貌焦虑、性骚扰、家暴、贞操、父权等性别议题被不同风格的女演员讨论,并实现破圈传播。

相比起原著《大乔小乔》的残酷现实,《许我耀眼》给出了一个更“爽”、更合家欢式的大圆满结局:女主创业成功,与男主重归于好,与父母冰释前嫌。这个略显突兀和生硬的转折,引来了很多吐槽和诟病的声音。但流量上的胜利,表明它确实在某种程度上迎合和回应了当下观众的情绪需求。

《许我耀眼》小心翼翼地迈出了小半步,更大胆的尝试也许就在后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雪豹财经社”(ID:xuebaocaijingshe),作者:吴姿,36氪经授权发布。

+1
5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英伟达的中国学生,迎来最快科创板IPO

7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