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反攻,可能已经到来,中国新一轮反制威力在哪?
今天,老局打算和大家聊一下最近新一轮的中美 “关税战”,
但在正式开聊之前,我们得先看一段历史小故事。
两千年多年前,中国所面对的最强大的敌人叫匈奴。
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匈奴人可谓“武德充沛”,小孩子骑在羊羔身上,用玩具弓箭射杀老鼠和狐狸,长大了则跨上战马,换上战弓,而且堪称“全民皆兵”,动不动就“控弦之士十余万”。
不仅实力空前强大,匈奴人的战术对于中原王朝来说也是完全陌生的。
司马迁先生在《史记》中对匈奴人的战术给予了非常准确的评价:“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翻译出来就是:战局有利就进攻,战局不利就撤退,后退和跑路像呼吸一样简单自然。
在草原上来去如风的匈奴人,从来不会像中原民族那样坚如磐石地固守阵地,他们天生就是机动战专家。
最开始的那些年,中原王朝的军队非常不适应匈奴人的这种战法,一度闹出了“白登之围”这样的重大危机。甚至,面对匈奴大单于侮辱性的挑衅,吕后被逼得只能用近乎于谄媚的态度来应对。
那可是吕后啊,那可是能压服陈平、周勃的顶级政治家,在匈奴面前却一点脾气都没有。
没辙,打不过就是打不过啊。
但不要紧,很快,中原王朝就摸清了匈奴的命门:
第一,匈奴作为草原行国,主要的经济手段就是畜牧业,战马和牛羊是匈奴人的软肋。
于是,汉军每次出塞攻击匈奴,都选择在了初春时节——因为此时匈奴的战马经过一个冬天的消耗,身上的秋膘已经消耗殆尽,毫无战斗力可言,而中原的战马则可以吃粮食养膘,根本不怕什么春夏秋冬。
另外,春天到了,牲畜也迎来了繁殖季节,母牛母马母羊都要下崽,根本经不起长途转移,匈奴人可以选择跑路,但因此带来的损失却也不亚于一场惨烈的站在。
汉军此时发动进攻,匈奴人既打不过,也跑不掉,只能被动迎战。
第二,匈奴人虽然单兵战斗力极强,但装备和组织纪律性远不如中原。
于是,汉军建设了专业的“冲击骑兵”,不和匈奴人比拼骑射,靠着自己的装甲和严密的阵型,冲进敌阵后直接和匈奴人贴身肉搏,用装备优势击碎了匈奴人的单兵优势。
老局把这段历史小故事放在文章开头,就是因为这两场“战争”,从底层逻辑上看,实在太相似了。
因为这两场相隔千年的“战争”,本质上都是那八个字:“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我们永远不要在对方定义的赛道上和他比赛。
我们追求的,一定是那种对方“打不过也躲不开”的招数。
美国人定义的赛道是什么样的?
某种程度而言,今天美国人在科技上的优势,就好比当年匈奴人的战马优势,都是主打一个“人无我有,有人我优”。
中美之间的“关税战”“贸易战”,从2018年开始算,已经打了7年了。这七年时间走下来,我们会发现,美国那边翻来覆去也就是那么几个套路:
要么是仗着自己的先发优势,利用各种专利构筑的壁垒,搞“长臂管辖”,这也不给卖,那也不让用,阻止我们科技升级。
要么就是仗着自己作为最大的消费市场,搞关税战,利用因此带来的外贸压力逼迫我们让步。
这其实就是美国人所定义的赛道:利用自己在科技、消费上的地位,对中国施压,遏制中国科技进步,让中国制造业崩盘、把制造业转移到他们希望转移到的地方去——其实和当年匈奴大单于对汉朝的套路没甚区别,都是拿自己的优势去压迫对方的软肋,希望对方让步。
某种意义上,美国人其实也在“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而且该说不说,人家美国这一套小连招的杀伤力还是很强大的,之前干日本东芝、干法国阿尔斯通的时候效果都堪称立竿见影。按照美国人设计的剧本,中国应该扛不了多久就要屈服,然后就是各种让步,以换取包括芯片、半导体设备、工业软件的解禁。
然而,美国人显然是选错了方法。
或者说,美国人显然低估了中国的血条。
要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回合制游戏,而是一个即时战略游戏——对方会根据你的出招而进行各种变招,除非你能确保一击必杀,否则千万要谨慎使用自己的力量。
汉朝刚开始也没觉得战马和西域诸国有多重要,后面之所以大规模建设骑兵部队、派张骞等使臣出使西域,纯粹就是因为匈奴人一边靠着骑兵耀武扬威,一边鼓动西域诸国给汉朝添乱。
你和中国人谈生意,中国人是很欢迎的。
当初要是愿意转让各种技术,我们应该也不介意高价购买,不论是今天的国际市场,还是当年的边关贸易,我们从来都不阻止的。
但你要是来硬的,那你可就要触发中华民族特有的“居安思危PTSD”了——你居然会从这个地方来伤害我,那这一块,我就必须搞定才能安心。
你越是对中国强硬、用各种手段卡脖子,中国人越是会感受到压力,从而激发反抗。你越是对中国柔软,用各种手段融入中国,中国人反而会对你特别欢迎。
所以,纵观这七年的变化,我们会发现中国根本没有落进美国人设定的剧本里去,你制裁我,那我也对等制裁你,不存在为了你那点技术而牺牲更多利益的可能性。
没错,中国在芯片、AI上确实还有不少差距,但话又说回来了,国产芯片和AI又不是不能用。我平时都用豆包生成图片,也没觉得比GPT差在哪儿。
结合这段时间美国AI相关企业互相持股、左脚踩右脚上天的“梯云纵”手艺”——你的AI泡泡已经吹到了连自己人都觉得可笑的地步,是怎么还好意思拿出来给我谈条件的?
中国人定义的赛道是什么样的?
既然美国人搞出了“你打你的”,那我们自然也要“我打我的”——现在对方的优势领域和劣势领域都已经明牌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寻找对面的弱点,拆对面的台子,让对手进入我们的节奏里去。
最重要的是,我们打出的牌,一定得是你既打不过也躲不开的——汉朝将军们当时就是瞄准了匈奴人离不开马,而马又离不开肥膘,才选择在每年农历二三月出击的。
美帝的优势牌就那么两个:一个是科技,一个是消费市场。如果还有,那就是美元结算和大豆产能。
但仔细看,这几个都是有弱点的。
科技方面,不论是半导体还是军工,都高度依赖于稀土材料——芯片加工过程中需要使用稀土靶材,战斗机雷达需要稀土材料制造的功率元件。
但稀土产能基本被中国垄断,完完全全就是中国的舒适区——镓是炼铝的副产品,锗是炼铜的副产品,且炼铝炼铜都是超高能耗的用电大户,没有强大的电网就无法支撑。
你在半导体领域的科技优势,我可以靠产业政策、靠国家投资、靠整合市场来一点点突破和研发,虽然会落后很长一段时间,但这个差距在渐渐缩小,而且还是那句老话,“又不是不能用”。
但是,我在稀土行业的规模优势、成本优势、电力优势,你要如何破局呢?为了稀土而从头开始建设有色金属冶金工业和电网吗?
从这个角度上,我们就能理解打出“稀土牌”的意义了——这是一个对方一定会肉疼,但同时也躲不开的狠辣招数。
消费方面,虽然美国一直都是最大的消费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就是无敌的存在。
实际上,中国对美外贸依存度已显著下降,对美出口占中国出口总额已降至15%以下。虽然沿海省份(如广东、浙江)在对美出口方面依存度仍然较高,但中国整体经济更加依赖内需,出口市场也已实现多元化,与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额占比大幅提高。
由于美国长达几十年的“工业空心化”,美国大量商品都需要从海外进口,但中国拥有澎湃的工业产能,内需早已被填满,这几十年来一直源源不断出口海外。
这就导致:中国可以不向美国出口,但美国很难不从中国进口。
反映在数据上就是:美国对华依存度是中国对美依存度的三倍——2024年,美国商品仅在中国的68个品类中占据超过三分之一的进口份额,而中国商品在美国198个品类中占类似份额。
而且,中国从美国进口的东西,绝大多数是低端农产品,而燃气轮机、航空发动机这样的少量高端工业品也不面对消费者市场。但美国从中国进口的东西,则绝大多数都是家电、家具等面向居民的生活用品。
当我们说“从美国进口”的时候,通常都是宏大叙事,往往都和大国重器有关。
但当美国人说“从中国进口”的时候,通常都是小民尊严,往往和个人生活息息相关。
从这里,我们也能感受到咱们“特别港务费”这一招的杀伤力——从10月14号开始,美国老百姓本就高昂的生活成本里,又要增加一笔了。
另外,对于美元结算体系和大豆,我们也不是没有手段。
前几天,包括必和必拓公司在内的澳大利亚铁矿石生产商,同意了我们的降价要求,并且用人民币进行结算——这也就意味着,澳大利亚这个美国的铁杆盟友,其最重要的进出口项目,已经开始用人民币进行计价了。
这可不是什么小国家,这可是“五眼联盟”里的一份子。
这个口子不开则已,一旦打开,就澳洲那工业水平,他们很快就能知道人民币有多香了。
至于大豆,嘿嘿,反正我们在巴西已经布局相当多年了——又是修铁路,又是建港口,我们早就已经想明白了。
而且人家巴西也确实给足了面子——卢拉总统甚至表示自己会经常关注中国足球。
结语:攻守异形
九三阅兵之后,局势很可能已经完全和之前不同了。
最大的转变在于:我们的实力已经不允许我们再伪装成国际丛林里的小白兔了。
特朗普给中国船舶收费,做了初一,那么我们也必然就要做个十五了。
稀土、电池、特别港务费、不进口美国大豆、铁矿石人民币计价......
这一个个打出去,都是对面“打不过也躲不开”的招数。
这也再次说明,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其他一切都是虚的。
如果中国没有强大的电网和工业,如果中国没有自己的科技产业,如果中国没有强大的国防......那么以上这些招数,我们其实根本都使不出来。
都2025年了,阿川的套路和七年之前还是没有什么显著变化。但太平洋西岸这块,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了。
迟早有一天,我们的半导体、AI会追上美国的步伐,我们会开发东盟、拉美、非洲、欧洲的市场,但美国人,至少在十年之内,是没办法重建自己的稀土供应链和造船业的。
攻守异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星海情报局”(ID:junwu2333),作者:星海老局,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