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管市场承压,这些结构性机遇成破局关键
2025年已悄然走过四分之三,物业行业在多重压力下仍在深度调整期。
2025年以来,物业服务企业普遍面临规模增长停滞、营收增速降至5%以下、利润下滑及现金流压力加剧等挑战。在C端、B端、G端三类客户需求整体承压的背景下,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
面对三端客户诉求的深刻变化,部分细分赛道仍蕴藏结构性机遇,物业企业亟需重新审视自身定位,突破传统服务边界,加快探索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C端市场:区域换手加速
企业加快模式探索
今年以来,“换物业”的情况不断发生。
一方面是业主更换意愿提升,同时,业委会组建也加速了物业更换。
另一方面,企业经营压力增大,企业“主动退出”,四成上市物企退盘超千万。
如滨江物业服务的万固珺府项目要求物业费从2.8元/月/㎡下调至2.2元/月/㎡,滨江物业则选择主动撤出。同样重庆加州物业也从中渝春华秋实项目退出,其主要原因也是业委会要求物业费下调至1.3元/月/㎡。
克而瑞物管统计,2025年物业企业主动退出项目的现象显著增多,仅7-8月,公开披露主动撤场的项目已近50个,龙湖智创生活、中海物业、碧桂园服务、金碧物业、融创服务、金科服务等头部物企也在其中。
从上市物企近年退盘数据来看,战略收缩与结构优化已成为行业普遍趋势。
据克而瑞物管统计,2023年至2025年中期,35家上市物业服务企业累计退出管理面积超8亿平方米,其中四成企业退盘面积超过千万平方米。其中,彩生活、世茂服务退盘规模居前,近三年累计退出合约管理面积分别达1.5亿平方米和1.3亿平方米。
实际上,换手加速背后也反映出传统包干制模式下存在服务不透明、信任缺失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越来越多企业加快对“透明产品”、“弹性定价”、“公信管理”的探索。
比如弹性定价,企业通过精细化拆解服务成本,实现物业定价的灵活与个性化。
从C端来看,物业行业仍有两大结构性机会,企业对银发经济、宠物经济关注度再提档。
一方面,当前社区居住结构正迎来较大变化,预计2035年以后老龄化人口占比为30%,2030年宠物家庭渗透率为30%,2025年单身户家庭占比超过25%,这三个指标与2015年相比均实现翻倍。
以宠物经济为例,三十强物业服务企业已有半数布局宠物经济,涵盖服务、用品、食品和医疗四大类,其中提供宠物寄养服务的企业占比最高,达43%。
B端市场:甲方生存压力增大
倒逼物企多维破局
当前经济环境下,企业普遍加强成本管控,调研显示,近5成企业缩减预算,缩减比例普遍在5%以内。
这一趋势倒逼乙方提升服务效率、优化运营模式,在降本的同时保障服务质量,以满足甲方日益强化的成本控制需求。
甲方压力向后端传导,部分企业为降本推动外包转自营。据克而瑞物管《2024年企业行政生态分析报告》,各类业务均现此趋势,其中绿植服务转自营需求最高。
尽管企业经营压力持续传导,但空间管理和能源管理仍呈现结构性机遇。
调研数据显示,在2025年的行政各模块外包需求中,能源管理和空间管理的增长幅度最为显著,分别达到了11%和12%。
从百强物业服务企业的布局情况来看,超过30%的企业已经在能源管理和空间管理业务上进行了深度布局。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宏观环境下,物业服务企业聚焦TMT、高端制造、能源电力、银行金融、生物医药等“新动能”领域,将其作为核心拓展方向。
2025年以来,头部企业拓展成效显著,如万物梁行中标华住集团全球总部、宁波吉利汽车研究院、卓越商企服务斩获中兴通讯全球总部等。
公开数据显示,高潜客户项目对物企营收贡献显著。
比如中海物业上半年新增外拓千万级项目年合约金额均值达到2320万元,同比提升16.6%;另外保利物业、远洋服务落地千万级以上项目也分别达到了11个和9个。头部企业向高质客户集聚的趋势持续强化。
G端市场:细分市场差异显著
挑战与机遇并存
从G端政府客户来看,高校、医院和公园/场馆是物业服务企业竞相布局的重要业态。
其中,医院物业赛道吸引上下游企业加速布局。随着医保制度持续改革,倒逼医院压缩后勤预算,尽管如此,百强物企中逾70%已进入医院服务领域,并且头部物业企业更是推出了聚焦医院后勤的子品牌。
随着医保结算提速,将大大缓解医院回款压力,服务于医院的乙方企业应收账款问题也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医院物业服务企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从中受益。
另外,公园和场馆作为政府(G端)客户的重要业务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全国公园达2.8万个,总面积69.2万公顷;2024年,全国各类场馆数量达484.2万个,总面积约42.3亿平方米。
为推动开放共享与商业化运营,各地陆续出台支持政策,推动“自我造血”能力成为公园、场馆类业态可持续运营的关键。
以深圳虹桥公园为例,华润万象生活通过打造IP、优化空间、丰富活动与多元商业运营,显著提升项目吸引力。截至2024年10月14日,累计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十一”期间接待游客达15万人次,同比增长30%,客流的增长带动光明区周边商圈消费同比增长约40%。
面对行业变局,领先企业正积极应对,聚焦一二线城市优质项目,优化客户结构;推进服务标准化与品牌化,提升溢价能力;加大智慧化与AI应用,实现降本增效;积极探索“价值交换”、“跟随出海”等新模式,拓展增长空间,重塑竞争力。
未来,物业服务将从规模驱动转向质量与效率双轮驱动,具备精细化运营、资源整合与科技赋能能力的企业,有望在分化中脱颖而出,构建可持续的竞争壁垒。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丁祖昱评楼市”,作者:克而瑞物管,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