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翻台12轮、低至9.9元/碗,台湾卤肉饭又火了?
近段时间以来,台湾卤肉饭以惊人的热度席卷餐饮市场。
打着米其林标签的“阿元来了台湾卤肉饭”1月在上海开出首店,至今已经开店接近40家,其中7成以上是近3个月新开门店。捡角台湾食堂、叁店等主打卤肉饭的品牌,同样人气爆棚、排队不断。
卤肉饭,为何突然“杀疯了”?
日翻台率高达12次,台式卤肉饭成了新晋“排队王”
这股排队吃卤肉饭的风潮,是从上海刮起的。
去年9月,60平米的“叁店台湾黑金卤肉饭”在上海富民路开业,迅速成为网红神店:日均排队超200桌,非饭点也要等1小时,外地游客拖着行李箱专程打卡。
△图片来源:小红书账号“柴大官人聊品牌”
今年年1月,连续多年入选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阿元来了”内地首店在上海开业,品牌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该店(含外摆区)面积约120平方米,开业前两个月日均翻台率超过10次;妇女节当天,翻台率更是冲到12次。
在这股热度助推下,阿元来了的开店速度一骑绝尘。
红餐大数据显示,截至11月6日,阿元来了已在上海、深圳、北京、南京、宁波等地开出了近40家门店,多店位居商圈“台湾菜热门榜”“好评榜”乃至“人气打卡榜”榜首。
除了阿元来了,还有一批卤肉饭品牌在今年迅速扩张。
例如,2022年创立的捡角台湾食堂(下称捡角),从上海街边一家小店起步,如今已经在上海、南京、无锡等地开出了近20家门店,其中超过半数门店为2025年新开门店。
同样创立于上海的“家里没煮”,目前在上海、苏州拥有7家门店,6家为今年新开的;今年1月才在上海北京西路开出首店的“隆莱呷”,如今已开出了4家门店。
△图片来源:家里没煮大众点评官方账号
这些品牌普遍以上海为起点,快速向江浙沪地区辐射。有业内人士直言,“2025年,是台式卤肉饭的爆发元年。”
低至9.9元一份,用超高性价比拿捏年轻人
台式卤肉饭不是突然爆红的网红单品,十多年前台式餐厅刚在大陆流行起来时,这碗饭就已经出现在不少人的餐桌上。
辗转多年,为什么卤肉饭在这个节骨眼上火了?
低至9.9元一碗,米饭、卤肉汤免费续
在台湾,卤肉饭是典型的平民美食,其“好吃不贵”的基因在当下消费环境中被进一步放大。
这批爆火的卤肉饭品牌,普遍将卤肉饭定价控制在20元以内,部分门店甚至下探至个位数,同时还能免费续饭、续卤肉等,通过高性价比策略俘获消费者。
比如,隆莱呷·台湾省滷肉饭推出的“纯爱卤肉饭”,小份只需要9.9元,米饭可以免费续;
叁店位于上海富民路核心地段,尽管租金成本较高,仍坚持卤肉饭13元一份的定价;
阿元来了明确打出“平价国民卤肉饭”口号,招牌卤肉饭16元一碗,提供米饭、卤汤无限续加,以及酸菜、泡菜等配菜自取不限量,放大整体价值感;
阿不就台湾食堂的黑金卤肉饭定价19.9元,但米饭和卤肉都可以免费续加。
这种一碗十几到二十元、分量扎实的卤肉饭,刚好满足了消费者“钱要花得值”的心理。
既符合一人食场景,也能满足小型聚会需求
这些品牌普遍采用“台湾小吃集合店”的运营模式,典型组合为“卤肉饭+台湾特色小吃+饮品甜品”,如盐酥鸡、蚵仔煎、大肠包小肠、甜不辣,以及古早味珍珠奶茶等。
例如叁店,SKU20多款,但品类齐全,涵盖了主食、小食、炸物甜品、炖汤以及酒饮等,产品定价在5-38元之间。一人用餐时,可以点一碗卤肉饭加一碗汤或搭配一份小吃、饮品,人均二三十就能吃饱吃好,三两好友小聚时,也能通过组合小吃、小菜、小酒等,丰富用餐体验。
△图片来源:红餐网 摄
阿元来了的产品矩阵包含近10款主食(如卤肉饭、面线、担仔面)、多种炸物(士林香肠、虾仁煎、紫薯地瓜丸)、炖汤及饮品。
这种“主食+小吃+饮品”的组合,既满足单人快食需求,也支持轻社交场景,提升了客单价与消费频次。尽管卤肉饭这一单品定价不高,但这批品牌的客单价范围多在35-45元之间。
小而美的空间格调,进一步拉升价值感
在极致性价比之外,这些品牌还通过空间设计提升价值感。不同区传统的快餐店,这批新兴品牌在空间设计上更精致,同时设计了明档厨房,在提升格调时又保持了烟火气。
比如叁店,临街开放式的设计,可以吸引路过的消费者;明档的出餐口,可以直观看到食物的制作过程,虽然只有60平米,但整体格调简洁利落,不逊于同在富民路上的潮流服饰店或设计师买手店。
通过这种有格调而又接地气的设计,满足消费者“好好吃饭”需求,让他们觉得,即便客单价比快餐店高一些,也处在可接受的范围。
台湾卤肉饭的风,能吹多远?
眼下,这股从魔都刮起的台湾卤肉饭风潮,正在向全国蔓延。
过去一年,从魔都街边的小店到武汉、深圳、杭州等城市的核心商圈,陆续冒出一批卤肉饭餐品牌。
△图片来源:阿元来了小红书官方账号
和早年走红的“一茶一座”“度小月”“春水堂”等主打正餐的台湾菜馆不同,新一代卤肉饭专门店则聚焦“小门店、快出餐、低客单”,瞄准的是消费频次更高的快餐场景。
这类门店的产品结构也更轻量化,主食以卤肉饭为核心,搭配几款经典台式小吃、汤品和饮品,SKU精简,操作流程高度统一。正因如此,其标准化程度也相对较高。
有业内人士表示,卤肉饭的制作流程相对简单,关键环节几乎都能量化,比如五花肉的比例,酱油与糖的配比、炖煮时长、米饭的软硬度等都能写进SOP,不需要老师傅掌勺,普通员工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岗。这种“去厨师化”的运营模式,降低了人力门槛和管理成本,为品牌快速复制提供了可能。”
不过,风口之下,台湾卤肉饭赛道的隐忧也逐渐显现。
低门槛叠加高热度,往往会带来同质化挑战。
叁店在上海走红后,周边很快出现了多家模仿者,连门头色调、吧台布局,甚至是菜单字体都如出一辙。
在产品层面更是高度趋同,几乎所有品牌都清一色采用“卤肉饭+台式小吃”的组合,口味差异微弱,消费者很难说出哪家更有记忆点。
值得一提的是,卤肉饭本身预制化空间极大。卤肉可由中央厨房统一炖煮、分装冷链配送,配菜也能预切预拌。这意味着,只要供应链跟得上,开一家台湾卤肉饭专门店并不难。一旦创业者蜂拥而至,市场竞争也会变得愈加激烈。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红餐网”,作者:红餐编辑部,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