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背刺”无糖饮料?康师傅、农夫山泉坐不住了

刀法研究所·2025年10月10日 19:54
熹妃回宫,白砂糖又香了。
农夫山泉
已上市浙江省1996-09
天然水及饮品提供商
我要联系

白砂糖回归,下一代有糖即饮茶重新洗牌

经历了前几年“无糖”浪潮后,如今的饮料市场上,“有糖”茶饮料正悄然拿回在社交媒体的话语权

据千瓜数据显示,小红书上过去 90 天,仅“冰红茶”这一个话题词新增的相关笔记数量,就达到“无糖茶”的一倍多,话题曝光和互动量也远超后者。

翻看新上市的饮料瓶背面配料表,曾经令人躲避不及的白砂糖,最近也有一种“熹妃回宫”的阵势。

无论头部品牌,还是主打无糖的部分新锐势力,都默契十足地推出了一堆含糖(低糖)的新品。

冰茶成了“ 0 糖”巨头元气森林新的明星单品,去年创造单月破亿的销售额后,据 #马上赢数据 显示,2024 年 7 月至 2025 年 6 月,其在有糖即饮茶中的市场份额增速达到 150 %。

康师傅、娃哈哈一众头部品牌和新势力近来纷纷跟进,在配方、含糖量、工艺上升级创新,推出一堆有糖的“柠檬茶”新品;奶茶赛道,有水獭吨吨上新低糖配方东方茉莉轻乳茶,统一阿萨姆奶茶推出低糖茉莉奶绿。

奶茶、糕点、坚果……中国消费者的胃已经满满当当,不缺这一口饮料。在无糖阵营千茶大战后,想喝得健康的消费者也没有完全抛弃东方树叶和三得利们。那么,有糖即饮茶赛道为什么会掀起新一轮混战?

先说结论,这轮白砂糖回归,关键在于谁将定义下一代有糖即饮茶的心智。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即饮茶的市场格局和变化。

虽然过去几年无糖茶增速明显,站上了商超便利店货架的 C 位,但其实一直没有撼动有糖茶的主导地位。近千亿规模的即饮茶市场上,截至 2025 年 6 月,有糖茶还占据着线下渠道 65% 的份额。

这个数字的背后,是广阔的下沉市场。在互联网上“看不见”的三四线城市、乡镇农村夫妻老婆店和小卖部里,康师傅和统一的冰红茶、冰绿茶、农夫山泉的茶 π,才是最畅销的茶饮料单品。

靠着对下沉渠道的掌控力,三大饮料巨头瓜分了有糖即饮茶约四分之三的市场。康师傅更是凭借冰红茶这一大单品,统治市场超过 20 年,也定义了消费者对这一品类的心智认知。

直到“背叛”无糖的元气森林,成为搅动市场的一条鲶鱼。

2022 年底,元气森林在传统冰红茶基础上推出两款冰茶,减少 25% 糖量的减糖版,和只有代糖的“ 0 糖”版。基于市场反馈,元气森林后续把营销重心聚焦至减糖版,用不同包装和口味把减糖玩成了一道计算题。

凭借减糖不减味的产品策略,“老品新做”的冰茶很快实现了爆发式增长,成为元气森林四大支柱产品之一,也是品牌旗下亿级体量的唯一“含糖”饮料。截至 2025 年 8 月,元气森林冰茶在有糖即饮茶中的份额已经来到第五,直逼第 4 名的维他柠檬茶。

虽然还未能撼动三大巨头的主导地位,但元气森林冰茶崛起于下沉市场,这意味着由冰红茶建立起来的有糖茶心智正在松动。过去 2 年间,康师傅在有糖即饮茶的市场份额也在缓慢下滑。

那么,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群、出于什么原因去购买冰茶?

透过产品洞察和电商销售情况来看,可以总结出这样一幅消费人群画像——

24-40 岁之间的上班族和打工人,男性为主,喜欢冰茶“划算”的价格、“清爽好喝”、“类似冰红茶”的口味,以及“减糖”的健康理念。

注:社媒聆听关键词云来自小红书和抖音,数据统计周期 2024/10/8-2025/10/8

必须承认的是,冰红茶的味道很难轻易被取代。在社媒上被冠以“冰镇国窖”的冰红茶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但不可忽视的是有糖即饮茶消费人群对健康的需求。亿欧智库《 2025 中国瓶装冰红茶饮料行业白皮书》显示,71.4 % 的消费者在购买冰红茶时,会优先考虑“无糖/减糖”标语,82.9 % 的人偏好减糖配方。

元气森林冰茶的爆火验证了这个需求,巨头和新势力的纷纷跟进,加速推动有糖即饮茶进入新的竞争阶段

用更熟悉而非更理性的方式降低人们对糖的顾虑

从 2016 年元气森林“ 0 糖”气泡水横空出世,到白砂糖如今的回归,其实都说明了一件事:

饮料消费者不是不爱甜,而是对“糖”情绪复杂——

从前是「甜味至上」,经历了「无糖即正义」,如今是「减糖升级」。

一方面,当人们越来越关注成分配料表,吃太多糖不健康的共识逐渐形成。

另一方面含糖饮料的味道,尤其冰红茶那股“茶味醇厚、不酸涩”的甜味,确实是人们无法抗拒的,目前仅靠代糖难以完全模仿。亿欧智库白皮书显示,口感风味是消费者购买冰红茶的首要考量因素。这也是为什么从康师傅、统一到元气森林,推出的 0 糖版冰(红)茶都在市场上反应不佳。

正是这种复杂的情绪,为有糖即饮茶打开了“减糖”和“价值升级”的新窗口。

从产品研发层面来看,当前各大品牌的“减糖”升级大致可以分为两条路线:

  1. 一种是完全抛弃代糖,用真糖(白砂糖、果葡糖浆)减量
  2. 另一种则是真糖+代糖/多糖的组合,在真糖减少基础上添加甜菊糖苷、聚葡萄糖等

技术路线的分歧,其实都指向一个目标:在“好喝”与“健康”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健康很重要,但不能丢掉经典口味,尤其是像奶茶这种快乐大于健康的细分品类,减糖就更需洞察消费者的深层需求。

相比用代糖控卡,爱喝奶茶的人群诉求其实是配料干净健康,所以水獭吨吨新品牛乳茶用的是牛乳粉,茶粉和糖,并把糖控制在“三分微甜”的含量。

除了人群的需求,减糖升级也跟政策变化息息相关。

2025 年发布的食品安全新国标,要求预包装食品不允许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标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且必须标示“糖”的真实含量,意味着品牌不能再靠“ 0 糖”、“无糖”文字游戏来做营销。

未来有糖即饮茶的竞争关键,不光要体现出产品“有没有糖”、“减掉多少糖量”,还包括品牌到底懂不懂喝糖的人,这群人的生活习惯,顾虑和嗜好是什么,以及品牌用什么沟通方式,能击中 Ta 们当下的消费情绪。

对品牌来说,当“糖”不再是消费者避之不及的标签,品牌推荐自己的“减糖方案”,更可以成为一种价值观的表达——我承认用了糖,但是以一种更为你着想的方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刀法研究所”(ID:DigipontClub),作者:hanyu,编辑:花道,36氪经授权发布。

+1
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洞察新消费,赋能新品牌,剖析新营销 更多内容可关注同名公众号

报道的项目

农夫山泉
我要联系
天然水及饮品提供商

下一篇

要能打,更要能撤离

5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