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机票为什么涨疯了 ?

旅界·2025年09月28日 10:47
航司不讲武德背后。

01

这两天,旅界后台被两类留言刷屏。

一类是计划国内旅游的游客在拼命吐槽,北京—乌鲁木齐、上海—拉萨这种国内热门航线,9月30日至10月2日清晨出发的机票,越临近越贵,10月6—8日返程的晚班,价格几乎都是全价。

等等党等来等去,只换来价格上涨了的算法式冷脸。

另一类是长线出境游客,发现机票已经呈现近几年前所未有的天价机票,北京欧洲经济舱机票直逼3万元,也有人对比北京—大阪的机票,比平时直接翻4倍还拐弯了,连连感慨假日经济太可怕了。

社交媒体上,更是有网友发出灵魂一问:大家有没有觉得今年国庆节机票价格特别贵?

除了怒骂航司、平台大数据杀熟的,也有网友质疑十一机票套路变化,称“去年国庆我买票的时候这会已经开始跳水了,但是今年国庆节去年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航班贵了1000元!”

不难看出,国庆前社交平台上的情绪有一个共同点,吐槽很多,截图很多,对比更多。

大家都在寻找一个含义明确的信号,等还是不等,跳水还是破防,问题一个接一个,但距离国庆假期只有3天了,今年十一机票还会跳水吗?

平台数据告诉你别等了。

9月26日,航班管家的最新国庆假期预售机票价格监测数据显示,截至9月25日,今年国庆假期的预售机票价格较2024年上涨9.1%,裸票票价为819元。

另据飞常准预测,因为9月16日国庆节高铁火车票开售已久,从那天的抢票情况就能推出十一机票的需求,因为抢不到火车票的乘客大概率还是会去抢机票,机票价格就会陆续有小幅上涨。

唯一的变量或许是海南。

为有效应对第20号台风博罗依的影响,三亚机场9月28日自上午9时起暂停航班起降,预计当晚九点恢复,朋友圈里出现了候机、退改、排队的照片,航班动态页面更是挂着一串串取消。

去程的人担心飞不进,返程的人担心出不来,但机票价格依然高居不下。

有消息人士向旅界披露,由于台风引发的大量海南机票退改签需求,反而让十一飞海口、三亚的航司座位更加供不应求。

当国内航线变得生硬,日韩直飞票价狂飙,欧美转机绕远也不见得便宜,可以说,机票等等党今年的好日子似乎已经正式宣告结束了。

这个假期,时间成了最贵的舱位。

02

根据后疫情时代的机票节日跳水习惯,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人盯着机票曲线,坐等平台放水,尾舱清仓,算法心软。

但要理解今年这条曲线不降反升,要先看需求面。

这些年虽然经济收敛,但反而假期出行人群增多,出境游也在抬头。

文旅部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出游3.14亿人次,不仅出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了6.4%,人均消费也增加了1.5%,算是多年未见的触底反弹。

资料来源:交通运输部,招商银行研究院

暑运则把这种密度推到了顶。

民航局数据显示,仅七八两月,民航运走1.47亿人,日均237万人次,单日客流刷新历史最高纪录。

出境的热情也回来了。

暑期平台的出境预订增幅直奔五成,签证业务翻倍,日韩短线恢复得快,长线跟着抬头。

这种持续的空中拥塞感,今年十一黄金周,继续铺在全国的空中网络上。

而在这样的画布上,航司的做法更像是商量好了似的一起提价。

把票便宜卖光不再体面,把每个时段、每段里程、每类人群的支付意愿摸清楚,按图索价,刚需时段守住价格,肩峰时段做结构,冷门时段再留给敏感用户是普遍销售策略。

对此,身边一位三大航的朋友曾和我直言:“现在领导不再满意单纯坐满飞机了,要看客公里收益、座公里收益,宁可空一点,也要提价,这也是今年南航减配座椅、封杀代理的直接原因。”

再加上此前民航局对机票价格战的约谈,显然,整个民航市场正在从拼价格向控收益转型。

今年开始,机票收益管理像一张网,多卖一分价值,总比多卖一张座位更重要。

而当出行需求一层层加码,机票供给又在结构性收口,价格的回落空间被一点点挤没,到了十一这种峰值周,机票被按在高位也就顺理成章。

03

十一机票唯一捡漏的机会在哪里?

或许是节中的微错峰,以成都-海口、三亚等地的机票为例,旅界查询发现10月3日出行,10月9日返程,往返机票可以控制在1500元以内。

舱位也在说话,早去晚回贵,节中红眼便宜,低价并没有完全消失,只是隐藏在了不方便的时段和绕路的航线里。

而乘客机票捡漏的底层逻辑也很简单,把搜索范围从一天扩展到三天,把时间从整点挪到半夜或清晨,概率就会向你倾斜。

每到这时,我就觉得国外Google flight的价格预测功能真香,消费者一旦锁定一段心仪航程机票,平台会用大数据告诉你相比往年同期这个价格是高、正常,还是低,给消费者是否提前购票做出足够的判断依据。

但需要提醒的是,从今年五一到国庆,机票大跳水正在淡出节日舞台。

航司和酒店不同,大多为国央企运营,且具有相当强的价格主导权。

此前有消息人士披露,多家航司开会“反内卷”,今年4月,更有多家媒体报道央企控股航司,支线经济舱机票不得低于300元、公务舱不得低于500元。

当航司收益管理更精细,黄金周的价格坚挺会成为常态,早订早稳则是消费者新的共识。

事实上,这与国际航线的早鸟逻辑相互呼应,越接近出发日,机票价格越少惊喜,罕见的低价更像偶然的窗口,而非常态。

对消费者来说,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迁移,临到节日再赌的空间在缩小,提前规划的收益则在放大,如果想节日出行,那比平日价格贵上两三倍或许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而更长远的改变也正在悄然发生。

旅界此前曾经报道国内多地开始响应学生春秋假政策,虽然政策引来不少家长争议,但唯有国人假期增多,黄金周的人潮被分流,一年四季的机票曲线才会更平滑。

毕竟当假期还在扎堆,跳水只能靠运气,唯有错峰成常态,捡漏才会变成方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作者:theodore熙少,36氪经授权发布。

+1
3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每日为你讲述最动听的文旅商业故事。

下一篇

广州全面解限,北上深死守核心区为哪般?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