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过群山追斜阳,川西小环线 5 天自驾攻略

少数派·2025年09月22日 17:18
希望这篇川西攻略能够帮助你了解川西,为你的长假出行决策提供输入。

写在前面

继去年十一自驾完成青甘大环线之后,我充分体会到了自驾在长距离、目的地分散的旅途上的灵活与便利。它的优势是跟团游或是搭乘公共交通无法比拟的。于是今年五一,我决定再进行一次长途自驾旅行,综合考虑季节、假期等因素,最终我选择的目的地是川西。

本文写作时距离国庆小长假只剩两周,按照法定节假日,无论是节前还是节后,都可以实现「请 3 休 12」,对于打工人来说,是难得的出行时间。

希望这篇川西攻略能够帮助你了解川西,为你的长假出行决策提供输入。

川西简介

川西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两个区域,是雪山、湖泊、草原、藏族文化的集合地。九寨沟、黄龙、海螺沟、稻城亚丁都是川西的经典景点,除此之外,川西还有四姑娘山、雅拉、贡嘎、格聂等雪山景观。

川西主要城市与景点

和新疆、青甘大环线类似,川西适合边走边游,被称为「此生必驾之路」的 318 国道正贯穿这里。

除开 7、8 月雨季,以及 11 至次年 3 月的部分景区封闭的冬季,其余季节均是相对适宜川西旅行的季节。事实上,相比宏观季节,川西旅行更看每日天气,在川西,是否晴天直接决定了你能否一睹雪山真容。

川西天气本身非常多变,常规天气预报并不不可靠,相对行之有效的方式是,提前在 Windy、天文通等天气 App 上看好云图。当然,在充分做好前置准备之外,也要学会预期管控,「允许一切发生」,是我认为在川西旅行,需要建立的第一个认知。

围绕不同的景观,构成了几条川西比较经典的游玩路线——

  • 四姑娘山环线(约 3 天):主打四姑娘山景区
  • 九寨沟环线(约 4 天):聚焦九寨沟和黄龙景区
  • 川西小环线(约 4 天):绕一个小圈,适合短期游
  • 川西大环线(约 7 天):深入川西,涵盖 318、317 国道

我们选择的是 4 天的小环线攻略,本人更偏好自然景观,因而选择了更多以雪山、海子为主的自然景点,重点打卡了 四姑娘山、雅拉雪山、冷噶措和红海子。各位可以参考,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假期情况、旅游偏好,灵活调整。

川西小环线路线在「一生足迹」上的呈现

行程概览

成都是川西旅行绕不开的集散地,我们的「小环线」从成都出发,逆时针环经四姑娘山镇、丹巴县、新都桥、泸定县游玩一圈,最后回到成都,全程约 1250 km,海拔高度最高 5000m。

之所以选择逆时针(先从成都前往四姑娘山方向),是看到小红书上的攻略主要以顺时针为主(先从成都前往新都桥方向),因此希望通过逆时针来错峰。然而实际体验下来,由于四姑娘山本身足够热门,有许多游客会选择 1 日或者 2 日直接往返四姑娘山,因此四姑娘山在假期的每一天都「人满为患」。

所以是逆时针还是顺时针影响并不大。比这更重要的是提前一天抵达住宿的目的地,第二天直接游玩。比如旅行第一站是四姑娘山,那么一定要提前一天抵达四姑娘山住宿。

基于这个客观条件,具体到每天的行程如下:

  • Day 1 成都 - 青城山 - 都江堰 - 四姑娘山
  • Day 2 四姑娘山双桥沟 - 丹巴县
  • Day 3 丹巴县 - 雅拉雪山 - 墨石公园 - 鱼子西 - 新都桥
  • Day 4 新都桥 - 日车村 - 冷噶措 - 新都桥
  • Day 5 新都桥 -434 省道 - 红海子 - 泸定 - 成都

具体到每日的行程路书

接下来将细化到每一天的行程逐一详细介绍。

Day 1 成都 - 青城山 - 四姑娘山镇(宿)

首日的主要任务是抵达四姑娘山镇住宿,因为都江堰市是成都出发前往四姑娘山镇的沿途地点,且后续基本以雪山为主,春日的低海拔山景在后续行程中并没有机会看到,所以我们选择了青城山作为旅途的第一站。

如果你是下午才抵达成都,那么略过青城山,径直前往四姑娘山镇即可。

📍 青城山(前山)

游玩时间:4 小时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素有「青城天下幽」美誉。前山以道教宫观为核心,建筑古朴典雅,文化氛围浓厚;后山以自然风光为主,瀑布、溪流、栈道与原始森林交织,适合徒步。

因为今天主要是休闲,且时间有限,我们选择游览前山,徒步上山,走到上清宫,然后索道下山,徒步距离 6km 左右,一路走走停停,整体休闲,花费约 4 个小时。

春日青城山

🏠 住宿:四姑娘山镇

首日我们住宿在四姑娘山镇,这里距离四姑娘山双桥沟景区 1km 不到,次日可以直接步行前往双桥沟游客中心。

从成都到四姑娘山的路并不好走,有非常多的隧道和拐弯,如果从来没有走过类似山路的新手司机可能会不太适应。伴随着海拔迅速攀升,你可能会有高反,出现诸如耳塞、头晕和肚子各种不适症状。

成都前往四姑娘山的崎岖山路

最后下榻海拔 3000m 的四姑娘山镇民宿,当日要注意休息,和尽量避免洗头带来的高反风险。我们发现一个可以有效缓解高反的方法,就是在民宿点上一壶滚热的酥油茶。

Day 2 四姑娘山镇 - 四姑娘山双桥沟 - 丹巴县(宿)

📍 四姑娘山

游玩时间:5 小时

四姑娘山风景区有双桥沟、长坪沟和海子沟三个主要沟谷。

双桥沟因其相对较好的基础设施和适合自驾的便利性,是游客最容易到达和游览的沟谷。

双桥沟 15:30 后禁止入园,由于提前一晚抵达民宿,因此这天可以直接把车停在民宿的停车点,而不用在游客中心找车位。是的,我们九点多到游客中心已经没有车位了,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我们智能在附近酒店的非标准车位(花坛)停放。

双桥沟的游玩相对简单,不含游客中心一共有 6 个观景点,海拔递增,摆渡车会把你送到沟尾海拔最高的红杉林,海拔 3840m。期间不停靠,然后游客再逐站向低海拔观景点游玩,每站需下车换乘。

山路崎岖蜿蜒,连续坐半小时的摆渡车容易晕车,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晕车药。

双桥沟地图 图源 四姑娘山官网

你可以选择全程乘车,也可以在部分观景点之间徒步往返。除了不得不停靠的红杉林之外,推荐在布达拉峰、四姑娜措、隆珠措这几个点位停留,能够欣赏到白塔、雪山、湖泊、溪流,不会过于同质化。

景区内吃饭的选择不多,可以携带一些自热米饭、自热锅之类的食物,方便又能够快速补充能量。

🏠 丹巴县

四姑娘山游玩后,前往今日住宿地点丹巴县。车程 100km,但中国熊猫大道的末尾比较容易堵车,最终我们走了 3 个半小时。

丹巴县是坐落在大渡河畔的县城,海拔不高,算是全程中最为舒适的住宿点,可以睡个好觉。

Day 3 丹巴县 - 云绕雅拉雪山 - 八郎生都观景台 - 新都桥(宿)

📍 云绕雅拉

游玩时间:3 小时

雅拉雪山主峰海拔 5820 米,是藏区著名神山之一,位于康定塔公镇的云绕雅拉则是近距离观赏雅拉雪山的绝佳点位,门票是 25 元/人,可以理解为卫生清理费。

前往云绕雅拉需要行驶约 20 公里的盘山砂石路,全程只有极少数路段铺了水泥板,因此建议驾驶选择底盘较高的车前往。由于路况不佳这段路非常耗油,出发前我看油表还有 100km,觉得绰绰有余,但实际上光是抵达时油表就已经逼近 0,所幸最后凭借着油箱的「冗余设计」撑到了加油站,没有落得半路抛锚的下场。

沿途会经过木雅大寺,以及成群结队的牦牛,不必特意下车停留,亦能体会别样的氛围。

抵达停车场后,可以徒步一段约 100 米的台阶路到达观景台,进一步直面雅拉雪山。但其实在停车场的视野已经相当不错,如果担心继续爬升带来的高反,直接在停车场附近活动也已完全足够。

停车场海拔有 4600 米左右,地处垭口风较大,如果停留时间较长的话,建议做好保暖措施。同时在大块的雪地里,也建议佩戴墨镜,以免发生雪盲症。

观景台下有小卖部,售卖氧气、泡面、饮料等物品,以及简单的露天旱厕。

📍 八郎生都观景台

游玩时间:2 小时

从丹巴县直接到云绕雅拉,花费大半天的时间,余下的时间只能在墨石公园、塔公草原、鱼子西、八郎生都之间做抉择了。

这些景点基本都会经过 G248 国道。这段路因为是单车道,加上沿途景点多,可以称得上是全程最堵的一段,动辄可以在导航上看到 1 千米的拥堵路段需要走半小时。

墨石公园是灰黑色喀斯特地貌景观;塔公草原,地如其名,是一片草原,其实在沿途行进过程中就能窥见一些,但五一的时候草还是黄色的。

最终我们选择了八郎生都观景台作为今天的最后一站,赌一把能不能看到日照金山。八郎生都观景台位于塔公镇的八郎生都村,海拔约 4200 米,被誉为「离天空最近的牧场」,同时也是观赏雅拉雪山与贡嘎雪山群的绝佳点位,能 360 度无死角观赏雪山美景,进入需要缴纳 30 元费用。

可惜并没有如愿看到日落,甚至还下了暴雪。

相比云绕雅拉,八郎生都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好,观景台有专门露营区域,可租赁帐篷;周边还有众多藏式民宿,如星空民宿、雪山民宿等。

至少从社媒上用户 po 出的照片看,天公作美的时候,观赏性还是挺高的。

天气好的时候的八郎生都

🏠 新都桥

Day 3 的下榻地是新都桥镇,海拔 3460 米左右,如果你在四姑娘山就已感受到高反症状,那么新都桥的海拔大概率也会让你感到不适。谨慎的选择是入住有弥散式供氧的酒店,并保持全程供氧

Day 4 新都桥 - 甲根坝 - 冷噶措 - 新都桥(宿)

📍 甲根坝镇

游玩时间:2 小时

今天主要行程是冷噶措,冷噶措距离新都桥距离较远,且游览耗时长,要赶在天黑之前撤退的话,基本意味着下午就得出发了,所以留给上午的时间并不多。

顺路的目的地中,原计划去泽桑拉空中花园,是一个以自然景观和植物多样性为特色的景区,被誉为「空中花园」。但是五一这个时间节点,这里和塔公草原一样,草木枯黄,所以决定在甲根坝镇随机逛逛。

甲根坝镇是木雅文化核心区,沿途可以看到大量木雅特色民居。路边买了杯咖啡,蹭了下店家的天幕,体验了下露营,算是整个行程中难得松弛的时刻。

甲根坝镇露营

📍 冷噶措

游玩时间:7 小时

冷噶措是一个位于高山上的高原湖泊,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湖面海拔 4500 米左右。湖水清澈透明,四周被雪山环绕,是观赏与拍摄贡嘎主峰倒影、日落与星空的绝佳点位,被誉为「贡嘎之眼」。

冷噶措有 A、B 线之分,最终的目的地相同,但归属不同的村镇,最大的差异在于上山的方式。A 线需要徒步约 3~4 公里,或骑马单程约 50 分钟、单程 200 元 / 人;B 线村口换乘村民车辆 / 摩托约 15–40 分钟至垭口附近,再徒步几百米到湖边。

冷噶措面朝贡嘎雪山的方向

前往冷噶措的最近道路有可能临时封闭,导航软件更新也有不及时的风险,建议搜索一些时效性强的攻略,避免走回头路。五一期间由于封路,要绕到贡嘎山镇再上山,路途也是非常颠簸,把一位平时不晕车的朋友颠吐了一位。

我们则选择了走 A 线,骑马上山,然后徒步下山。这也是大部分游客选择的路线,因为高海拔徒步爬升对体能的考验更大,而下山相对更容易。骑马价格是 200 元单程,上山连续骑一小时,3 到 4 匹马组成一个队伍,由一个马夫领队。和其他景区 10 分钟上百块的价格比起来,在这里骑马上是非常实惠了。

这里有一个小插曲:一开始给我分配的头戴粉红小花的小马,走走停停,马夫给了我一根树枝,让我「它不走的时候就打它」「往死里打,打死了我负责」…… 但我还是不忍太用力,后面的马夫见状踹了它几脚,小马还是不动,看来是真的没力气了,于是马夫大哥把它的小黑给我骑,小黑力气很大,马夫说「有些马只是懒得动,你鞭策几下,它就动几下」。

冷噶措骑马上山的时候飘起雪花

上到冷噶措之后,虽然出了一会太阳,但还是未能目睹蜀山之王的风采,于是向旁边飞无人机的大哥讨了几张照片,眼看天黑,只能悻悻徒步下山。

云雾中的蜀山之王——贡嘎主峰

🏠 新都桥

今晚继续下榻新都桥。

Day 5 新都桥 -434 省道 - 红海子 - 泸定 - 成都(宿)

📍 红海子

最后一天,因为头一天从冷噶措下来太累,所以睡到自然醒,只安排了红海子一个顺路的行程。红海子是一个高山湖泊,湖面如镜,四周被草甸和雪山环绕。

作为行程最后一站,我们在红海子蹲了一个小时,等到放晴、云雾散去,湖面对岸的五色山慢慢露出真容。

红海子与对面的五色山

如何缓解高反?

提到川西旅行,高反是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对旅行的影响,通俗说就是白天玩不好,晚上睡不好,导致恶性循环。所以值得单独起一个段落。

高原反应(简称「高反」)是人体进入高海拔地区后,因缺氧导致的一系列生理反应,症状严重程度与海拔高度、上升速度、个体耐受度密切相关。

多数人在海拔 3000 米以上地区可能出现(因人而异),通常在进入高海拔后 6-24 小时内发作,若适应良好 1-3 天可逐步环节。

除了常见的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呼吸基础等高原反应症状外,严重者甚至有罹患高原肺水肿、脑水肿,直接危及生命健康的可能。

结合我的行程,我对预防高反的建议如下:

行程前准备

需要对高原足够敬畏,尤其是司机,其他人如果高反尚可以在车上休息,如果司机高反了,那么整个行程都会被影响,因此也建议至少准备两个司机。

到达高原后吃「高原安」是管用的,红景天等保健食品我没有尝试,在此不发表意见。

氧气瓶可以多准备一些,防患于未然。我们在成都购入了 5 瓶,结果最后 5 天行程下来,光是高反最严重的一位朋友一个人就用了 5 瓶,其余人也人均用了 2 瓶不等。

行程中注意事项

刚进入高原时没有反应,不代表后面不会,因此不可麻痹大意。四姑娘山、云绕雅拉和冷噶措,是途中最容易高反的地方。初到景区避免剧烈运动,全程慢慢走路,轻声讲话。

不要迷信便携式血氧设备的数字,偏差比较大,一切以自己的感受为主,如果不适感猛烈,或者一直持续,休息、吸氧后也没有好转,那么应该及时转移到更低海拔处。

最后,由于是 2025 年五一的行程,因此本文所述内容有一定时效性,建议去之前再做好交叉验证。

最后推荐一个 up 的视频,对川西的介绍很详细。亦或者,跟团也是不错的选择!省去开车 + 做攻略的烦恼,完全抛掉脑子,享受美景带来的视觉震撼。

原文链接

https://sspai.com/post/102567?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少数派”(ID:sspaime),作者:在下小钢炮,责编:克莱德,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