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量暴跌,红酒下嫁烧烤摊

真故研究室·2025年09月22日 16:46
红酒+烤鱿鱼,据说是绝配

不管是进口还是国产,葡萄酒这几年销售下滑,原因之一被认为在于以前的商务社交场景减少,靠传统打高端、打宴请这类营销,只能抓住“越来越谨慎”的老板存量市场,却抓不住属于消费最大头、但对葡萄酒仍有点陌生的年轻人。

把葡萄酒变成“更接地气的酒”——为了增加与年轻人的接触锚点,很多葡萄酒行业的从业者,想到了通过开辟新消费场景、来激发年轻人饮用的办法。

Homebar(家庭酒吧)、品酒会、乃至烧烤摊(店),都成了葡萄酒尝试集体“接地气”的新渠道。百元上下的适中价格,被业者寄予了“葡萄酒窘境突围”的希望。

看来,要让葡萄酒再次伟大,得离开高脚杯。

Homebar、烧烤店,红酒消费新场景

周五下班后,上海的90后女孩Ella按照朋友给的地址,来到了黄浦区的一家Homebar,参加“葡萄酒之夜”。

Ella喜欢喝酒,尤其是那种色泽多彩、味道分层、酒精度不高的鸡尾酒特调,葡萄酒却极少涉足。

这是葡萄酒在中国遭遇尴尬的一个个体缩影。据业内公开数据,在中国酒水市场,白酒消费占据了72%,啤酒20%,葡萄酒好不容易有个3%,但这个份额却并不牢固,各类洋酒正在分食年轻人的胃,就像加了奶茶的咖啡,正在集体抢夺星巴克的王冠那样。

印象里,Ella曾因为好奇嘬过一口葡萄酒,明明看起来是浓郁暗红色的液体,以为带着果汁般的香甜,品尝起来却“涩涩的,不太好喝”。不是每个中国胃,都能说服自己:“红酒适合我。”

这次,听说这家Homebar的主理人很有魅力,非常会荐酒,Ella决定再给葡萄酒一个机会。

晚上21点,小小的Homebar里坐了20多名客人。帅气的主理人小哥,用常见的古典杯端来了第一款冰萃红酒。

像是讲解艺术品般,主理人用磁性声音分享着,这杯葡萄酒曾是一颗颗自然结冰的葡萄,被手工采摘后,用低温发酵而成。主理人拿起一杯酒,示意大家跟他一起先闻一下,看是否能嗅出其中类似草莓、玫瑰、樱桃的气味,并告知“这是冰葡萄才有的风味。”

好不好喝固然重要,但仪式感必须是要拉满的,毕竟“都会型年轻人”都好这一场面。

跟着主理人的指引,Ella仔细地喝了一小口。一如既往,她没能喝出那般前调、中调、余韵不同的口感,但感觉“冰爽清甜”,确实跟记忆里的酸味不一样。

10°的酒精,带来了寻常甜水饮料无法给予的微醺感,这让Ella成功冲动,入了“女性独酌、今晚微醺”这类消费叙事的坑。

这一晚,Ella品尝了七八款不同味道的葡萄酒。散场回家的路上,Ella打开电商平台,下单了自己最喜欢的一支,到手价119元。

图 | Homebar荐酒,教育、社交、品鉴都做了

Homebar(家庭酒吧)荐酒,是个不错的尝试。它面对的人群定位以白领、女性为主。教育、社交、品鉴,一个场景之下,做成了三件事。而适合这种场景的葡萄酒,主理人们凝练出的结论是:半甜口味可能最适合打动女性消费者。

在家庭酒吧之外,还有更接地气的渠道,那就是烧烤店。烧烤摊是啤酒的天下,但如今很多人会尝试带瓶红酒到店消费,或者直接用闪购。

李星是公司项目组负责人,他也是听卖红酒的朋友介绍,红酒+烧烤是绝配,红酒+烤鱿鱼是极致的鲜。

这有点颠覆他的认知。毕竟去烧烤店都是喝啤酒,但想到有的女同事不爱喝啤酒,便也试着带瓶红酒去。结果,“一瓶中标”。

“单宁配油多的中餐,确实很奇怪,但配中国的烧烤,不就是等同于红酒配欧洲的猪蹄和牛排吗。”小红书上,分享红酒配烧烤的博主越来越多。只可惜的是,似乎这个商机,大多数烧烤摊还没发现。

红酒,需要适应中国年轻人的胃

1996年,常被当做中国葡萄酒消费的节点。这一年起,进口葡萄酒纷纷上桌。此前中国人的选择多只有国产葡萄酒。

“摇晃的红酒杯”——就在红葡萄酒以欧洲贵族之姿横扫中国市场时,它的昂贵与酸涩,也成功屏蔽了不少消费者。

在葡萄酒业者看来,“这种印象恰恰是行业糟糕的历史债。”有一位从业者感慨:“在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开始懵懂感兴趣之时,没有给他们提供正确的产品,也没能在他们脑海中种下葡萄酒好喝的种子,完全是自毁出路。”

这位业内人士的主张是,欧洲消费者更青睐酸涩干型葡萄酒,但中国市场也许需要适合中国口味的酒,比如中甜低度、口感柔和的葡萄酒。

在小红书上,一位名叫“幺幺”的东北美术生,正在做的工作,就是想以“半甜葡萄酒”为突破口,打造“红酒领域的中国爆款单品”。

其实,最初幺幺敲定的方向也是做精品葡萄酒:欧美流行的干红与干白。这类酒有自己的基本盘,但一直没能大幅度破圈。

2022年,幺幺在北京参加一节意大利酒课时,喝到了一款得到过金奖认证的半甜葡萄酒,一口下去,黑莓清新不腻的浆果香层次十足地拉满舌尖。幺幺敏锐感觉,这款酒能火。

拿到产品渠道后,幺幺在自己的私域就卖出了2000多瓶,远远超出预期。幺幺把自己对这款酒的品鉴,以图文视频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从口感讲解到产地背景,结果“一瓶就激活了海洋中潜在的消费者”。

幺幺得出的结论是,葡萄酒的国内市场还是以新人居多,半甜葡萄酒(含糖量界定为每升12克至50克,甜葡萄酒大于45克/升 ‌)可能是打开局面的最好类目,只是市场不了解。

图 | 低甜葡萄酒,能否链接起年轻人

幺幺于是趁热打铁,就在小红书上做荐酒。由于幺幺坚持中立荐酒,完全是靠品酒师们一批一批地评测,并不偏袒某一个进口商,反而得到了年轻消费族群的青睐,积累了破万粉丝。

之后,幺幺把德国国家馆、新西兰国家馆等越来越多的葡萄酒产地酒搬运到自己的媒体阵地,SKU达到了3000多种。

“定价定客群”是做生意的关键。幺幺想做的生意,并不是“数百元一瓶”的高端营销之路,而是平价爆款。

事实也证明她这个判断是对的。她搜集的红酒价位维持在100~500元/瓶的区间。但直接打爆市场的,还是那款标价138元的黑莓半甜葡萄酒,曾一周内狂销9000瓶,如今销量已经超过了2.2万。

她的平台店铺销售额,也从刚开始起步的几百万,去年突破了1400万。

和幺幺一样,做这种“年轻人喜欢的葡萄酒”生意的,还有上海年轻人Beibei。她曾在智利留学,智利红酒在中国市场一直是“高性价比”的存在,她也借此机会接触了各国红酒。

如今她在小红书上,卖的主力是一款产自西班牙的橘子味起泡葡萄酒,主打女性市场,也让超过5000的爱好者加购。

这种“投年轻人所好”的社区型、个人型红酒选品和营销,虽然跟主流的经销商销售、直播带货相比,规模还比较小,但显然已经显示出生命力。

葡萄酒需要自我祛魅

有全球机构数据显示,2021年后,亚太地区的葡萄酒市场,正在以8.5%的年增长率持续扩大,预计到2026年,中国将成为亚太地区葡萄酒消费量最大的市场,其中95后年轻人将成为市场主力军。

但目前葡萄酒在中国的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从国产葡萄酒来看,2024年,中国葡萄酒市场“成绩尴尬”,全年销售额仅90.9亿元,不足白酒市场的1.2%。而2016年,中国葡萄酒销售额为464.54亿元,跌幅高达80%。

进口葡萄酒方面,除了澳大利亚红酒因重新开放进口、销售增加之外,法国、智利、意大利、西班牙等主要红酒产地,我国进口量都有不同程度下降。

图 | 数据来自海关总署

海内外一同“应声下跌”的主要原因,就是原来的红酒消费场景——中高端商务宴请减少了。而所谓的个人化微醺消费,又因为年轻人饮品选择太多而导致分流。

过去几年,葡萄酒对年轻人不是没有进行过教育,但总体仍是不够不足的。受经济条件影响,数百元一瓶的红酒消费,天然远离年轻人。而数十元到百来元的性价比红酒,消费者缺乏选择心智。

当前市场,明显需要新的“红酒定位”和与之匹配的营销术。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曾对国产葡萄酒提出了两点破局之策。

一是葡萄酒要建立中国IP;二是要以“潮饮”引领葡萄酒产业发展,创新场景营销。

在产品上,现在业内有一个思潮,并非一味只要“性价比”,而是针对不同经济实力的人群,分别提供“对的产品”。

500元以上的高价位红酒,可以主打IP、品质、极致体验。国内还有不少红酒庄园,开始批量打造“产地+红酒品鉴”的红酒文旅IP项目。

而100-200元区间的大众型红酒,则可以主打性价比。目前性价比红酒销量已经占到了市场的67%,仍大有可为。

在营销上,以前的营销重视“故事包装”,喜欢贴一个海外产地身份证。如今这类包装,连下沉市场都不感冒了,需要开辟新场景,比如:

●更具故事感的休闲时光:现代年轻人追求的不单是酒精的麻醉刺激。当大家对酒吧、夜店的热忱渐渐褪去,一个安谧的夜晚、几名好友,通过品酒感知背后故事的生活,成了更难得的放松。这类场景的叙事,更能打动人。

现在,还有很多年轻人搞“冬天里第一杯热红酒之会”。90后海归袁文,每年冬天都会邀请朋友们来自己家,一起用果切、肉桂、迷迭香与蜂蜜,煮上一锅红酒。袁文觉得,“热红酒之约”并不是什么高贵身份的彰显,只是一份跨文化的分享,在日常生活中用小小的仪式感带来一份小确幸。

●开瓶即饮的快捷体验:可以尝试去掉“高脚杯”“醒酒器”等看似高端的繁文缛节,让喝葡萄酒变得更加日常。现在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小瓶装、罐装、盒装甚至袋装等新型包装,外观吸睛也更方便携带。一些葡萄酒企业也开始布局即时零售业务,让用户可以手机下单即时配送,即时满足。

图 | 葡萄酒配烧烤,一种营销思路

长久以来,我国葡萄酒惯于对标西方文化,设置品鉴和饮用门槛,不仅导致葡萄酒与大众在文化壁垒上的隔阂,也与年轻人追求简单、轻松的消费需求渐行渐远。

随着炫耀性消费的价值不再,葡萄酒作为阶层标签的效力越来越弱,当务之急就是完成自我祛魅,去贵族化、以更接地气,以更平等的姿态与中国年轻人赴一场自在酒约。

主理人幺幺表示,其实大家都把葡萄酒捧得有点高了,喝葡萄酒并不需要浪费电影与玫瑰,也不需要在一旁放什么优雅的音乐。作为消费者,只要买了、喝了、开心了,葡萄酒就有了最好的价值。

“等越来越多的人,吃烧烤、吃火锅的时候,也能习惯性地喝一喝葡萄酒,葡萄酒就有了出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真故研究室”(ID:zhengulab),作者:梁湘,编辑:龚正,36氪经授权发布。

+1
2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TA没有写简介,但内敛也是一种表达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