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遍上海的3元健身房,打破跑路魔咒

金错刀·2025年09月21日 21:37
“穷鬼”风吹到了健身房

3元管够的“穷鬼”风,吹到了上海健身房。

过去健身这件事总自带中产滤镜。出入的都是高端私教健身房;穿搭得是Lululemon和萨洛蒙;运动完的健身餐和Wagas最配。

如今,在不精致就是原罪的魔都,有一家叫九回的健身房,靠着3元健身的招牌吸引无数年轻人,并在短短两年时间内,悄悄铺满了上海的大街小巷。

在一杯咖啡都要二三十的上海,3块钱连杯蜜雪冰城都买不到,却能健身一小时,听起来像是促销或引流噱头。

然而,3元一小时的价位,九回健身房已经保持7年,并且消灭了卖卡制度,大家可以按次健身。

要知道健身房的“平价之王”乐刻健身,也要靠包月赚钱。这种完全不“绑架”用户的健身模式,非但没有赔钱,还能小赚一笔。

当高端健身房还在靠年卡预付费、私教推销赚快钱时,九回体育这样的“穷鬼健身房”,正悄悄成为年轻人的运动天堂。

点击这里边听边看

3元健身房,治好了“跑路”恐惧症

“健身最大的风险,不是练不出马甲线,而是健身房先跑路。”

这是豆瓣“健身踩坑小组”里被反复点赞的一句话。过去几年,高端健身房的“预付款陷阱”成了年轻人的噩梦。动辄几千元的年卡、上万元的私教课,一旦商家卷款闭店,消费者往往维权无门。

甚至有网友极端的认为:有些健身房开业就是为了跑路,圈一波就走。

九回健身房能出圈,纯粹是靠和传统健身房反着来。

传统健身房第一次吸引年轻人目光,往往不是店铺装修好开业的时候,而是在商场、地铁口的传单上。

健身房开业三部曲第一步,就是招大量的地推人员,在各个路口吆喝:“游泳健身了解一下”,就连乐刻健身这种“流量宠儿”也不能免俗。

然而,九回健身房就像一家无人便利店,开业后就佛系的坐等顾客上门。

九回玩的是共享经济那套逻辑,没有销售没有前台更没有教练,唯一的引流手段,就是门口一张土味十足的海报:上午3元、下午6元、晚场9元,用户通过小程序预约就行。

这招直接把价格打到谷底,吊打传统健身房动辄上千的年卡。它还学习便利店,门店24小时营业,只扫码就能进门健身。

这里不像普通健身房需要一点社交技能,在这里没有任何附加服务和销售动作,不用担心有人转着圈向你推销办卡,也几乎没人来找你搭讪,且大部分都是入门器械自学就可以,对于一些i人来说就是健身天堂。

除此之外,传统健身房以年卡和季卡为主,预付费金额动辄上千,乐刻健身和超级猩猩也是月卡为主,逻辑是把未来的钱先收了,其无形中增加了年轻人的决策成本。

毕竟,时而精神抖擞,时而萎靡不振的年轻人,办卡之后不光要考虑商家是否靠谱,还要考虑自己能否坚持。

九回体育反其道而行之,不绑定未来只满足当下。3元单次付费用户想练就练,不想练不亏,没有任何套路。这种“不绑架”的态度,反而让不少年轻人卸下心理负担,练得更勤了。

在选址上九回也和传统健身房背道而驰,九回健身房大多开在社区和办公楼里,虽然门店隐蔽但却能收获不少忠实用户。

当代年轻人健身最大的拦路虎,往往就是从家去健身房的路上。

在九回的健身群,很多用户表示,九回就开在公司楼下或者小区周边,下班路上就顺道锻炼了。

如今在上海,有九回健身房的社区,已经成了租房的隐形福利,很多中介都会将其当成加分项介绍给客户。

靠着这几个反常规操作,九回在健身房行业信心崩塌的2022年,还在上海开出20多家新店,是当时少数逆势扩张的品牌之一。

二十几人,把“穷鬼健身房”开遍上海

2017年,瑞幸咖啡的诞生,中国人开始了“咖啡平权”运动,打破了外国人卖咖啡的规矩。

从此之后,中国人可以喝到9.9的咖啡,也能喝到各种“中式咖啡”。

2022年,乐刻的一场发布会上,其创始人韩伟提出了“健身平权”,即打破传统健身房的规矩。

很多人不知道,九回的3元健身房,早在2018年就开出了第一家门店。

每天接待2000多人的九回体育,核心团队只有二十几个人,且最开始是做共享球场发家的。

2017年,几个刚大学毕业不久年轻人,去社区公共球场打球时,却被大妈收了5元进场费,更让人糟心的是,晚上球场连照明都没有。

这次糟糕的打球体验,让他们决定整顿球场。

他们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跟社区合作,用无人化的智能设备管理球场,提升打球体验。

当时无人球场还是个新概念,国内外都没有成功案例,好在他们赶上了微信小程序的快车,很快就研发出了自动球场系统。

他们靠和社区合作,最初只收取运营管理费,后来逐步过渡到彻底托管球场,如今几乎承包了上海大部分公共球场,目前其在上海和长三角其他城市,已经有了206个共享场馆。

九回做共享健身房,其实只是顺水推舟,当时有社区想把健身房一起交给他们做,因此九回在2018年就开了第一家共享健身房,玩法与定价水平都和球场一样。

由此可见,九回健身房的基因,从一开始就与传统健身房毫不相干,也因此避开了健身房的信任危机。

很多人好奇,不卖卡不推销私课,还是当时“全国最便宜”健身房,九回是怎么赚钱的?

答案其实很简单:变态级抠门,把成本压到极致。

很多健身房店难逃短命,最大的原因就是缺钱,尤其是门店租金,更是压倒很多健身房的一座大山。

九回能活下来且越开越多,最核心的点在于,它开店的场地费都是社区掏的

九回的共享球场打出名号后,很多社区主动找到九回运营,他们只需要提供一块地,其他的由九回运营自负盈亏。

九回的健身房也主打一个抠门,别的健身房都卷豪华、卷器材时,它直接躺平。

店面控制在200平以内,器械只有史密斯机、杠铃哑铃、跑步机,就算有的为了社区氛围还提供了乒乓球桌,也首选国产性价比之王。

员工上更是省到极致,没有前台服务员和保洁,进门刷脸、出门扫码,灯暗了自动锁门。店内唯一“活物”是监控摄像头——只有后台客服远程盯场。

这波操作下来,九回开一家健身房的费用只有30万~40万元。与之对比,以低成本著称的乐刻健身,即便是早期加盟商,在总部尚未强制要求装修的情况下,总成本也超过了120万元人民币,回本周期大概需要两年。

可见,只要九回体育抱紧社区大腿,就能搬走了过去压倒传统健身房的两座大山:重资产、低复购。

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过去几年,健身房行业集体受创的时候,九回还能持续赚钱。

越是反人性的生意,越要接地气

其实九回健身房也面临很多桎梏。

最明显的是与社区高度绑定的模式,限制了其规模化发展。

九回健身能健康运营的关键,就是社区免费提供场所,但薄利多销的盈利模式让九回不敢来者不拒。

其创始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创业前期仅在选址领域就踩了不少坑。虽然有不少社区上赶着找合作,但一些人流和地理位置不达标的社区,他们必须拒绝,

毕竟健身房与球场不同,它需要显眼的招牌+相对精致的场地以及器材定期维护,这就决定了九回的健身房不会向九回的球场发展的那么快。

这也使得九回的“三元健身房”从2018年就开始做,到现在也就开出了30多家,且尚未走出上海。

除此之外,穷鬼健身房赛道,竞争对手正逐渐增加。

社区健身房,最早普及于江浙沪,现在陆续在全国各地开花。因为属于市政建设,所以这些修在街道社区的健身房,普遍收费一天不到3块钱,像长沙25一个月,厦门、江浙一带很多社区健身房都是免费的。

很多商业健身房现在也开始卷价格,比如乐刻取消了9.9的团课,转而做免费团课;一些传统健身房的月卡价格合算下来,有的比九回还要便宜。

在这些问题桎梏下,九回健身房短期内虽然不能像球场一样,开遍全国各地,但它的爆火带动社区健身房出圈,可能让健身房行业的信任回暖,也让健身运动回归本质。

健身行业是门反人性的生意,但反人性生意的另一面,是用户的真实需求。

那去健身房的人真实需求是什么?无非是不跑路和性价比。

过去几年,乐刻健身等品牌仅靠不会跑路这一点,完成了对同行的降维打击。

如今九回等社区健身房,不仅让健身的性价比拉满,也掀起了一场反焦虑战。

首先是反精致焦虑。

健身房是中产的社交场,年卡几千元、私教课上万元,去健身不仅是为了锻炼,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生活品质,去健身房摆拍也成了流量密码;去健身房不穿“中产三宝”会显得格格不入。

在社区健身房,大家都花3元健身,有健身达人也有撸铁大爷,lululemon和老头背心、一千块的hoka跟9块9的飞跃,出现在同一空间里毫无违和感。

最关键的是,社区健身房还能最有效的反身材焦虑和年龄焦虑。

社区健身房和公园健身角一样,都是卧虎藏龙之地,能够真正见识到什么叫“高手在民间”,白发苍苍和撸铁boy,让脆皮年轻人重燃活力。

长期沉浸在这种纯粹的健身氛围里,不卷穿搭不混社交,全是运动圈最原始的力量比拼。

国家体育总局数据显示,我国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已超过5亿。但其中大部分是轻度健身用户,不需要高端设施和专业指导,只需基础锻炼场地。

过去,大家苦高价健身房久矣,如今从乐刻到社区健身房,健身正从“贵族运动”回归生活。

健身行业也开始回归本质: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健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金错刀”(ID:ijincuodao),作者:云摇,36氪经授权发布。

+1
1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如何拒绝被监视?

6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