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豪掷280亿,字节的“房东”被卖:行业史上最贵

铅笔道·2025年09月12日 07:55
字节跳动,是它的数据中心“房东”。

最近,数据中心赛道很热闹,一桩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并购案,发生了。秦淮数据,这家主攻数据中心(IDC)的超级巨头,被高价出售。

值得一提的是,它最大的客户是:字节跳动,是它的数据中心“房东”。

活动推荐:你是AI创业者吗?是否有兴趣加入华为AI生态?最近,华为启动“华为云杯”2025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大赛,这是一个很好的抱紧华为大腿的机会,是一个较好的技术加速+资源跳板。推荐你报名。

- 01 -

此次交易,东阳光集团携手上市公司东阳光及地方国资,花了280亿现金,从贝恩资本把秦淮数据中国区买了(100%股权)。

次收购主体为宜昌东数三号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由东阳光集团主导,联合宜都国投等地方资本共同设立。

至于东阳集团,核心业务涵盖电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在宜昌深耕了24年,累计投资240亿元,在液冷材料、超级电容有较深技术壁垒。

它旗下的氟化冷却液技术,可直接适配高密度 AI 算力场景的散热需求。比如数据中心,就像一个巨星电脑机房,有电脑就需要散热。

说到这,并购原因就逐渐清晰了:双方资源有互补性。

在内蒙古乌兰察布、湖北宜昌的生产基地,东阳光具备清洁能源供应能力,两地电价成本较东部地区低(可达30%);而秦淮数据在环首都、长三角等核心经济圈,拥有成熟的数据中心集群,双方规划共建 "南中北三核" 算力布局,可形成纵贯南北的一体化算力网络。

东阳光集团董事长张寓帅明确表示:"这是主动融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的关键一步,将构建绿电—硬件—算力—AI的数字生态闭环"。

- 02 -

秦淮数据成立于2015年,是中立的第三方力基础设施运营商。

其核心业务包括服务器托管、能源传输、IT 运维等全生命周期服务,在中国区运营环首都、长三角、粤港澳三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集群,同时通过海外品牌 Bridge Data Centres ,布局东南亚市场。

秦淮数据的创始人叫居静,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他首创了 "前店后厂" 模式,客户在北上广深等核心城市,数据中心放在环京、长三角等成本洼地。

截至 2024 年二季度,秦淮数据已投运及在建的 IT 总容量达 1640MW,超大规模业务占比高达 99%。

所谓的超大规模业务,是说那种规模极大、能满足大量数据处理需求的数据中心,比如给大型互联网公司做数据存储和运算的大项目,很少有小型零散业务。

它最核心的客户是字节跳动,2022年来自字节跳动的收入占比高达 86.3%。

这种超大客户模式,让秦淮数据5年就完成了上市(2020年)。

- 03 -

秦淮数据的发展轨迹,折射出了IDC行业的资本密集特性:需要烧很多钱。

2015年公司成立初期,它获得网宿科技10亿元投资;2019年贝恩资本以5.7亿美元战略投资入主,创下当时行业最大单笔融资纪录;同年7月,它与Bridge Data Centres合并组建集团;2020年9月以13.5美元/ADS价格登陆纳斯达克,上市当日市值超50亿美元。

2023年8月,贝恩资本以 228 亿元将其私有化退市,时隔两年后以 280亿元价格出售中国区业务。

它的业务本身同样烧钱。

2018年,秦淮数据投资60亿元建设怀来官厅湖新媒体大数据产业基地,该基地最终形成4个数据中心 "同城四点" 布局,占据当地90%以上的服务器上架量。

2022年,它启动的山西灵丘太行山基地规划容量超 500MW,成为亚洲单体规模最大的数据中心园区。

据中国信通院《中国算力中心服务商分析报告(2024 年)》,排名前五企业如下:

万国数据居首,在总体规模等三项指标排行业首位;秦淮数据排名第二;

世纪互联第三,运营超 50 座数据中心;数据港第四,为阿里等提供服务;润泽科技第五,专注超大规模算力中心集群。

秦淮数据的差异化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超大规模集群布局,单栋数据中心平均容量超 30MW,是行业平均水平的 2.5 倍;

其二,绿色运营能力,连续三年平均 PUE(能效比)稳定在 1.21-1.22,显著低于全球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1.57 的平均水平;

其三,深度参与张家口绿色电力 "四方交易机制",截至 2023 年累计消纳绿电 4.402 亿千瓦时,减少碳排放 41.5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 04 -

中国 IDC 行业发展历经四个阶段:

萌芽期(2000-2009年):机房以小型托管为主,市场规模不足百亿,服务对象以金融、电信企业为主。

规模化发展期(2010-2017年):移动互联网爆发催生算力需求,行业年均增速达 27%,秦淮数据等专业 IDC 企业崛起。

集约化扩张期(2018-2021年):云计算巨头推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建设,行业年复合增速26%-28%,秦淮数据在此期间完成环首都集群布局。

智算转型期(2022年至今):AI 大模型驱动算力需求指数级增长,行业进入AIDC(智能算力中心)新阶段,液冷、绿电等技术成为核心竞争力。

当前IDC行业正经历深刻技术变革。需求端,生成式AI推动单机柜功率从传统10kW跃升至30kW以上,字节跳动等企业的千卡级GPU集群对散热提出极致要求。

解决方案层面,液冷技术从 "可选" 变为 "标配",东阳光集团的冷板式液冷方案改造成本较低,而秦淮数据在马来西亚部署的预置板式液冷模块数据中心,已实现约100MW 容量稳定运行。

技术创新呈现三大方向:异构计算取代通用计算,"CPU+GPU+DPU" 架构成为主流;算力资源池化技术将资源利用率从 30% 提升至 80%;边缘数据中心数量预计 2025 年增速较快,支撑自动驾驶等低延迟场景。

这些变革推动行业从单纯的基础设施租赁,向 "算力 + 算法 + 能源" 综合服务转型。

展望未来,IDC 行业将呈现三大趋势:

其一,碳中和目标倒逼绿色转型,东阳光与秦淮数据规划的宜昌零碳算力中心,将通过绿电整合使 PUE 降至 1.05 以下;

其二,"东数西算" 政策推动算力网络协同,秦淮数据庆阳基地作为西部枢纽节点,已承接东部地区部分后台加工任务;

其三,AI 与 IDC 深度融合,东阳光集团计划将具身智能机器人业务与秦淮数据的算力设施结合,开发定制化智算解决方案。

业内预测,随着 AI 算力需求的爆发,2023-2028 年中国 IDC 市场规模将保持 25% 以上的年均增速,其中智能算力占比将从 2024 年的 38% 提升至 2028 年的 65%。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铅笔道”(ID:pencilnews),作者:铅笔道,36氪经授权发布。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小红书突破生意边界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