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水混战,“一颗大”还有机会吗?
高端番茄品牌一颗大近日跨界推出NFC番茄养生水,主打“真果汁添加+0蔗糖”,正式进军年增速近90%的中式养生水赛道。
其母公司凯盛浩丰透露,新品已进驻盒马、全家等8000余家线下终端,试图以“番茄水果化”战略破局同质化竞争。
当农业公司带着自有农场的鲜食番茄杀入养生水战场,这场围绕“健康”的战争已从营销概念升级为价值战较量。
农业公司做番茄IP,底气何来
成立于2022 年12月的一颗大,是农业品牌化浪潮中的典型代表。
2023年双十一,其直播间20万盒番茄在1小时内售罄,创下生鲜品类销售纪录;2024年双十一,一举登顶天猫、京东和天猫超市等平台霸榜番茄类目销售榜首。
线下渠道覆盖8000余家终端店铺,更印证了其强大的市场穿透力。
那么,这颗“番茄”为何要冒险闯入百亿养生水市场?
一颗大的母公司农业巨头凯盛浩丰是肯德基的供应商,在供应链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跨界策略的核心逻辑,在于其试图将农业供应链的硬实力转化为饮品赛道的降维优势,主要体现在成本与技术两大命门上。
第一是成本优势,一颗大自有农场智慧玻璃温室种植的鲜食番茄,每平米产量是传统温室的6-8倍。依托自有农场原料直供,其NFC番茄养生水的生产成本相比依赖外部代工厂的同类型产品,能降低约17%。
第二是技术优势,当市面上多数番茄饮品仍采用风味易流失、营养损耗大的“番茄酱还原”工艺时,一颗大的NFC技术能使维生素C留存率提升3倍。且以9大锁鲜技术支撑“真果汁0蔗糖”作为核心卖点,深加工突破鲜果天花板。
除此之外,养生水产品相较于鲜食番茄保质期延长。传统樱桃番茄保质期仅7天,而NFC番茄水通过无菌冷罐技术将保质期延至12个月,有助于品牌打破地域和时效限制,为全国化铺货、提升整体毛利率扫清障碍。
一颗大本次推出了四款养生水产品,分别为番茄水、番茄蜂蜜水、番茄乌梅洛神饮、高纤番茄水,四款产品均标榜5个0放心喝——除了竞品常见的“0蔗糖、0脂肪”外,还增加了“0防腐剂、0重金属、0转基因”这些健康卖点。
“透明水感”是这系列产品和传统番茄汁最大的区别。除番茄乌梅洛神饮外,其余三款产品均为透明色,根据品牌官方解释,生产上对番茄汁做了澄清处理,利用膜过滤的澄清工艺得到番茄清汁,并使最终的产品呈现澄清透明。
从外观和成分卖点上来看颜值更高、更健康,在拥挤的养生水货架上,一颗大开辟了一条更细分的“视觉系健康”赛道。
(一颗大四款养生水及5“0”卖点,图源品牌天猫店铺)
三方割据,内卷下的增长隐忧
然而,“一颗大”踏入的绝非坦途,而是一个已形成新消费品牌、传统饮品巨头、老字号跨界三大势力割据的焦灼战场,且增长瓶颈的阴影已然浮现。
三类玩家的竞争策略和焦点各有不同。不仅围绕产品功效成分进行比拼,还通过各种营销方法争夺年轻用户、构建健康生活方式标签。
新消费品牌中,以元气森林为绝对领导者,辅以“养生水鼻祖”可漾、好望水、硬核颜究所、果子熟了、悦小开、零定律等。它们的杀手锏是精准的情感营销与场景切割。
据尼尔森数据,元气森林2024年在无糖茶饮及泛养生水细分市场占有率约58.6%。其养生水系列产品“元气自在水”凭借“妈妈的味道”等情感叙事,已成为年销超10亿元的超级单品。
好望水则构建“维生素矩阵”,维B苦瓜水切入“午后提神”场景,维C芭乐水绑定“健身补水”需求,其联名款曾创下3小时售罄5000件的纪录。
果子熟了以“NFC+气泡”工艺吸引年轻人的味蕾,抖音月销破200万瓶。
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灵活、敏锐,深谙Z世代的社交货币。
传统巨头中,农夫山泉、统一、伊利、三得利等凭借碾压级的渠道覆盖力和品牌积淀强势介入,并积极推动产品高端化。
赛道中排名前列的上市公司农夫山泉是典型代表,其财报显示,2023年茶饮料板块(含东方树叶草本系列)营收达126.6亿元,同比增长83.3%,历史性地超越包装水成为第一大收入来源。2024年下半年,其茶饮收入83.2亿元,同比增长13%,无糖茶的息税前利润率高达46.3%,盈利能力颇为可观。
三得利推出的“玫瑰黄芪饮”“五红饮”等产品,也意在分羹高端养生市场。它们的存在,让新玩家在渠道拓展上倍感压力。
老字号跨界中,同仁堂、李良济、东阿阿胶、好想你、崂山草本、莲花控股等,则自带“功效信任背书”光环。李良济与盒马联名的“五汁饮”、“暑清元气水”,将传统药方进行饮料化改造,试图在“正宗”上做文章。
然而,表面的花团锦簇难掩行业深层的焦虑与困局,养生水赛道目前存在着渠道下沉困局、配方同质化难题、功效信任危机和场景单一化瓶颈。
灼识咨询报告指出,养生水消费超80% 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广阔的下沉市场仍被碳酸饮料和传统甜饮牢牢盘踞,渠道渗透步履维艰,增量空间遭遇天花板。
配方上更是严重内卷,同质化严重。仅“红豆薏米水”一个单品,就有超过18个品牌推出。红枣、枸杞、绿豆等“滋补老面孔”泛滥成灾,不同品牌差异仅存于包装话术。手捧本草纲目、“药食同源大全”却玩不出“新花样”,传统药膳配方的红利正在被急速消耗殆尽。
养生水在功效方面也受到了不少专家的质疑。一些中医专家认为,市售瓶装中式养生饮料虽含有一些药食同源的物质,但含量通常远低于中国药典中用于调理的推荐用量。
以薏米水这一热门单品为例,传统中医应用中,薏米常需与其他药物配伍且用量较大,而市售瓶装薏米水为兼顾口感等因素,其一瓶中的薏苡仁含量通常低于中国药典规定的用量,养生效果并不理想。
不少产品为追求适口性而牺牲有效浓度,其实际养生效果存疑,更多是“心理安慰”。许多养生人士因此选择效果更佳的中药代茶饮。
此外,养生水尚未像无糖茶或咖啡一样,成功嵌入日常高频场景(如通勤、佐餐、社交)。其消费场景相对局限,亟需破圈。好望水绑定“午后状态”、“健身”场景,盒马推出的100ml姜黄柠檬汁上线不足一月跃居盒马复购榜首,单日销量破3万瓶,贴上“打工人回血”标签,正是试图用“即时满足”逻辑破解场景困局的积极尝试。
更需警惕的是,养生水的前车之鉴——无糖茶饮,已从2023年60% 的高增长风口,在2025年3月首次出现负增长,宣告进入残酷的存量博弈。养生水若不能突破上述瓶颈,恐将重蹈覆辙。
水果+养生水:新风口下的破局博弈
在传统草本配方内卷加剧的背景下,“水果基底”正成为养生水赛道破局的关键变量,也是“一颗大”押注“番茄水果化”的核心逻辑所在。
飞瓜数据2025年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在抖音平台饮料销售热度大于1亿的细分品类中,果蔬汁高居榜首,植物饮料次之。更重要的是,自2023年起,植物饮料的市场重心已明显从传统的五谷杂粮(红豆薏米)、枸杞、菊花等,向融入珍稀食材(如白桦树汁) 和采用NFC/HPP等先进工艺的水果化、高维C、高颜值方向迁移。
(抖音饮料品类销售热度大于1亿+的细分品类销售热度,图片源自飞瓜数据)
事实上,跨界进入养生水赛道的品牌并不止一颗大。
养生水市场近年来新玩家不断涌入,2025年仅前七个月,就有超过100款新品挤进市场,相当于每两天就有一款“养生水”诞生,其中不乏一些“跨界军”的身影。在这个细分赛道,既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成功案例,也不乏折戟沉沙的教训:
成功典范多离不开技术和场景的双轮驱动。
零定律白桦树汁依托伊春自有林区原料掌控,将原本小众的“树汁”概念成功包装成富含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的“森林甘露”,精准切中高端、自然、纯净的健康诉求,2025年销售额破亿,抖音品类第一。凭借产地直控构筑其核心壁垒。
(零定律桦树汁,图片源自品牌抖音)
盒马HPP姜黄生姜柠檬汁则巧妙借势“姜黄”这一在社交媒体上被封为“白人中药”的抗炎成分网红。采用昂贵的HPP技术保留更多活性成分,以0蔗糖、冷压杀菌工艺,打造出风味独特甚至“上头”的100ml Shot剂型。
精准绑定“打工人回血”“即时能量补充”场景,凭借盒马渠道优势迅速引爆,成为复购王者。功能性成分网红化、小剂量即时满足、渠道精准触达是其成功三角。
失败警示则多源于口感和价值的失衡。
众多跟风“果蔬汁”的品牌盲目追求概念,忽视基础口感。大量添加蔬菜汁(如芹菜、羽衣甘蓝)却未能有效调和风味,导致产品“青草味”“土腥味”过重,消费者尝鲜即弃,复购率惨淡。
不幸的是,新入局的“一颗大”的市场表现似乎面临“初期尴尬”。自7月3日上线以来,其淘宝天猫旗舰店仅售出700多单,京东、抖音平台各仅40余单,销量远低于预期。
在小红书等社交网络平台,一颗大番茄水也因口感和成分而被不少消费者诟病。大量消费者吐槽其“难喝”“味道奇怪”“像喝加了代糖的番茄酱水”。在“好喝是基础”的饮品界,这无疑是致命伤。市场数据显示,番茄汁类饮品目前在即饮市场占比仅约0.3%,足见消费者对“把番茄汁当水喝”这一概念的接受度仍处早期培育阶段。
(消费者反馈摘录,图源小红书)
此外,一颗大番茄水系列产品在成分上也难经推敲。产品档案暴露其核心痛点:其一,番茄汁添加量标注约为“≥20g/L”,这意味着一瓶450ml的番茄水中,实际番茄汁含量不足10g。消费者犀利吐槽:“咬一口番茄都不止20g!”如此低的浓度,其宣称的“真果汁”和养生价值自然遭受强烈质疑。
其二,代糖喧宾夺主。配料表中,赤藓糖醇排名第二,含量甚至超过番茄汁。这直接导致消费者抱怨“工业糖精味太重”“简直就是糖水”,与其“0蔗糖”的健康定位背道而驰,严重损害消费者复购意愿。
(一颗大产品档案,图源品牌官方)
“一颗大”创始人马铁民坦承,目前番茄汁、养生水等衍生品销售额仅占品牌总盘的5%。初战受挫,揭示了农业巨头跨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供应链优势不能直接等同于消费品的成功,好喝、有效、价值感明确,缺一不可。
对一颗大而言,其手中的番茄IP与供应链壁垒,是珍贵的筹码,但这场价值战的胜负手,最终将取决于它能否用一瓶“既足够番茄,又足够好喝”的水,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为那份源自土地的“真实”买单。
结语
养生水的狂飙突进,映照着这个时代消费者的健康焦虑与对好产品消费渴望。第三方机构灼识咨询预测,到2028年,养生水市场将突破10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88.9%。年轻人对“朋克养生”的执着,让“水替”概念风生水起,也让无数品牌在这片“新掘金地”前赴后继。
喧嚣的概念泡沫退去,这场混战的终局,属于那些能将“中医玄学转化为成分科学”,并在“保留养生属性”与“极致追求适口性”之间找到精妙平衡的“实干派”。
对于“一颗大”们,以及所有意图在水果+养生水赛道分一杯羹的玩家,破局之路在于它们能否打造出将真材实料的浓度、科学可证的功效、愉悦身心的口感、触手可及的场景完美融合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穿透内卷的重围,在百亿市场的版图上,真正刻下自己的名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氢消费”,作者:阿森,编辑:杨勇,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