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债为啥也不能随便发?

市界·2025年07月21日 08:11
翻开历史,靠印钞续命的最终结局从来都不好看!

当美国国会通过“大而美”法案,将债务上限一举推高至41万亿美元时,不少人还在疑惑:这串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通俗地讲,债务上限提升,美国财政部就能发行更多的美债,为美国政府筹集更多资金,以应对巨额财政赤字,避免债务违约,维持政府正常运转。

美国无疑是这个星球上债务最高的国家,占全球主权债务超过37%,这个规模已经超过包括其自身在内的全球前三大经济体GDP的总和。

可有人会说:美国怕什么?大不了印钞让全世界买单。这话放在十年前或许还有几分道理,但如今的债务规模和经济结构早已不是“印钞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

01

国债本质上是政府的“借钱欠条”,偿还能力全看未来税收。美国现在的玩法更像“拆东墙补西墙”:旧债到期了,就发新债来还,连利息都靠新债覆盖。这套游戏能玩下去,全凭一个前提——必须有人肯买新发行的美债。

可41万亿美元是什么概念?按美国当前GDP约25万亿美元算,债务规模已是GDP的1.6倍,远超国际公认的60%安全线。更要命的是,每年光付利息就要花掉近万亿美元。一旦买债的人变少,这个雪球随时可能崩塌。

可有人又说了:没事,大不了美联储兜底,你发多少,它就买多少!

这话放到以前貌似没毛病,支撑美债循环的真正底气,是美元的霸权地位。过去,各国不得不持有美元资产,因为全球贸易、能源结算都离不开它。你不买美债,美联储能直接印钞买啊。你不跟着买,资产就得贬值。

但现在情况变了。印度和马来西亚用卢比结算棕榈油贸易,东盟国家搞起本币互换,沙特卖石油开始接受人民币——这些看似零散的“去美元化”动作,正在织成一张替代网络。当各国发现“不用美元也能做生意”,美债的“必买属性”就打了折扣。这就给美联储上了一个紧箍咒,它也就不敢随便兜底了。

最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总在强调美联储的“独立性”,摆出一副“不帮政府买单”的姿态。这可不是什么责任感爆棚,而是真的不敢乱印钞了。回想起十年前金融危机时,美联储靠印钞买债就能稳住市场,可现在,每一次扩表都像在钢丝上跳舞。

去年美债收益率一度突破5%,创下16年来新高。收益率上涨,就是愿意买的人少了,你想把债发出去,就必须给人家更多的利息,人家才肯买。市场在用脚投票:你敢乱印钞,我们就抛售。

02

这种失控背后,是美元信用的悄然流失。

翻开历史,靠印钞续命的最终结局从来都不好看。罗马帝国的衰亡就是最惨痛的例子。在罗马帝国后期,皇帝们拼命往银币里掺铜,老百姓慢慢就不认这钱了。

那是在公元3世纪,罗马皇帝为了支付军费,偷偷降低银币含银量。奥古斯都时期95%纯度的银币,到了克劳狄二世手里,含银量减到就只剩0.02%了,几乎成了铜片。结果呢?货币贬值直接触发了物价的指数级上涨,小麦价格上涨200倍,商人开始拒绝接受纸币化的第纳里乌斯,转而要求以黄金或实物结算。260年前后,罗马城约60%的日常交易退化为物物交换,农村地区甚至出现 “以盐换粮” 的原始贸易。这场通胀崩溃成为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的分水岭。

历史不会重复,但总是压着相同的韵脚前行。现在的美债同样危机四伏。

更讽刺的是,美国可是早就知道债务失控的危险。

1917年美国通过《第二次自由债券法案》设立了债务上限,额度是115亿美元,相当于现在的2500亿美元。可一百多年来,这个上限被提高了100多次,平均每9个月就涨一次,最近的“大而美”法案更是将债务上限提高到41万亿美元了。

现在,美国的债务上限问题还越来越复杂,竟成了斗争的工具。比如2011年,美国两党就债务上限问题僵持很久,最后虽然提高了债务上限,但国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还是把美国主权信用评级从最高的 “AAA” 降到了 “AA+”,打破了美国国债 “零风险” 的神话。2018年末至2019年初,也因为两党围绕债务上限等问题谈不拢,导致美国政府停摆了35天,约80万联邦雇员停发薪水,首都华盛顿垃圾堆积如山,国家公园公厕关闭,游客只能在路边方便,场面十分混乱。

如今41万亿美元的债务上限,看似解决了眼前的危机,实则是把问题推迟到了明天。

风穿过柱廊,带着两千年前的叹息。原来,无论是刻着拉丁文的铜片,还是印着美元符号的债券,都在诉说同一个道理 ——欠条不能随便写,更不能随便发。当信任被透支成数字游戏,再厚的账本,也撑不起崩塌的信用。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市界”(ID:newsseeker),作者:财天早知道,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有趣、有料、有价值的上市公司分析,更具洞见的公司研究。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