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增资“补血”进行时

楼卓昊·2025年07月21日 11:58
“钱不好挣了”

中小银行正迎来新一轮资本补充高峰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公告显示, 2025年年初至今,已有120余家城商银行、农商银行增资扩股方案获批或完成注册资本变更。

同时,部分中小上市银行也开启定增补充核心资本的进程。

区域银行密集“补血”

中小银行正迎来新一轮密集“补血”。从“补血”方式来看,中小银行多以发行二级资本债、增资扩股等外源性方式补充资本。

资本补充需求的提升反映出银行业务发展的客观要求。比如,充足的资本实力是银行信贷投放的基石,也是银行抵御风险的重要屏障,当前部分中小银行资本补充需求凸显,但资本补充渠道仍较匮乏。因此,这些中小银行更多地选择通过增资扩股或定向募股的方式进行资本补充。

图:浙江民泰商业银行

近几个月来,张家口银行、浙江民泰商业银行、浙江稠州商业银行等多家中小银行增资扩股方案或变更注册资本申请获批。今年6月12日,张家口银行变更注册资本方案获批,河北金融监管局同意张家口银行募集国有股份不超过18亿股。

目前,还有多家银行方案正在筹备之中。

6月12日,青岛银行发布董事会决议公告称,“青岛国信集团出于对本行股票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可,拟通过其子公司增持本行股份,增持后青岛国信集团合计持股数量占本行股份总额的比例预计不超过19.99%。”

目前,该事项尚需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核准后实施。据悉,青岛国信集团是青岛市人民政府授权青岛市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国有独资公司。

6月9日,泸州银行发布公告称,将于月底召开年度股东大会,其中将审议拟根据特别授权非公开发行不超过10亿股新H股的议案。泸州银行表示,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补充核心一级资本,从而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同时,泸州银行强调,没有发行对象及其最终实益拥有人预计会因为本次发行而成为该行的主要股东,即发行对象应为泸州老窖等现有主要股东。

图:泸州银行

近年来,在中小银行增资扩股过程中,一大趋势是地方政府以及相关国企在其中承担着重要角色。部分各地国有企业,尤其是地方中小银行存量股东国企,通过对银行增资扩股等方式,补充银行资本和置换不良资产。

从另一角度而言,引进地方国资进行增资扩股这一方式,不仅有助于增强银行资本实力,也有助于优化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股权结构。随着银行业机构整合进程加快,地方政府或将以头部银行为平台,并通过地方金控等机构以控股、参股等形式持续补充地方中小金融机构资本,以此为契机改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治理结构。

增资扩股的多重效应

地方银行实施增资扩股,将对自身运营产生一系列影响,既有积极效应,也可能伴随挑战。

积极的一面是,直接的影响是资本充足率的提升。通过增资,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一级资本和总资本都将相应增加,有助于满足监管要求,降低资本充足率压力,为信贷投放提供更大的空间。

图:国有银行的ROE水平也出现下滑

这对于需要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地方银行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其次,增资有助于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风险暴露增加的背景下,更高的资本水平意味着银行拥有更强的缓冲垫,能够更好地吸收潜在损失,维护金融稳定。

其次,增资可能带来治理结构的优化。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特别是具有先进管理经验和行业资源的投资者,能够带来新的治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促进银行内部管理效率的提升。

此外,增资扩股也可能改善银行的公众形象和市场声誉,提升其在投资者和客户中的信心。

然而,增资扩股也可能带来一些挑战。首先是股权稀释问题。无论是通过定向增发还是公开发行,现有股东的持股比例将被稀释,可能导致原有控制权的变化。银行需要在增资方案设计中平衡新老股东的利益。其次是成本压力。

增资过程本身涉及一定的成本,如中介机构费用、发行费用等。如果通过发行新股,未来还需要承担更高的分红压力或股权融资成本。此外,增资后银行可能面临业绩增长的新要求,若无法有效利用新增资本实现相应回报,可能影响股东回报和银行估值。

图:10家城商行ROE超过了10%

最后,增资后的管理整合也是一个挑战。如果引入了新的战略投资者,银行需要将这些新的资源、经验与自身现有体系有效融合,这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努力。

以苏农银行为例,其增资主要源于内部可转债转股和资本公积转增,对原有股东权益的稀释影响相对较小,但同样提升了资本实力,为其未来业务发展提供了支撑。而泸州银行等计划通过发行新股增资,则可能在提升资本实力的同时,引入新的股东,优化股权结构,但也需面对股权稀释和未来业绩表现的考验。

资本补充不是“特效药”

相较于国有大型银行,中小银行在资本补充方面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今年一季度,大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为17.79%、股份制银行为13.71%、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44%、12.96%,显著低于大中型银行。

在不良率表现方面,城商行及农商行不良率分别为1.79%和2.86%,明显高于大型银行及股份制银行1.22%及1.23%的水平。

图:近年来,国有行在普惠业务的户均规模

而经营环境承压导致的内源资本积累能力不足、银行股IPO长期断档、永续债发行门槛、市场认可度等因素,均对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能力形成制约。

中小银行需构建更为市场化的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工具如股票发行、资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这将成为其持续稳定补充资本的主要路径。

长期来看,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仍依赖于商业盈利能力的提升,并结合资本市场市场化融资机制,形成内生积累与外生融资协同的长效模式,这才是实现资本长期充足的核心解决方案。

越来越多的中小银行在地方政府支持下,通过国有资本及其他大股东增资、专项债发行等方式进行资本募集,这类方式虽可短期内缓解资本压力,但本质上属于阶段性补充手段。

从长期看,中小银行若要建立可持续的资本补充机制,需以提升经营业绩为基础,通过夯实盈利基本面,增强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最终实现融资渠道的市场化、常态化与高效化运作。

尽管股东增持、国资注资等方式能在短期内为银行输血,快速缓解资本充足率压力,但难解决长期问题,若银行经营持续亏损或资产质量恶化,资本仍会快速消耗,还是需要建立利润留存、内外协同的长效机制。

图:廊坊银行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家银行的增资行动中,地方国资成为支持主力。比如,日照银行股权在1月发生变动,日照保安发展集团受让3.84亿股该行股份,成为持股比例为6.32%的大股东。

廊坊银行股权在2月出现新变化,廊坊市投资控股集团受让该行7.25亿股股份,持股比例达19.99%,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继2月募集国有股份不超过6.5亿股后,张家口银行在6月又获批募集国有股份不超过18亿股。

结束语

中国银行业已进入一个较长的低利率周期。当前银行净息差已经处于历史低位,且仍在不断收窄。银行营收普遍高度依赖利息收入,如果收入结构不做出调整,未来绝大多数银行将无法保持当前营收增长速度和盈利水平。

同时,金监总局对银行业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对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银行更需要资本以外的“扶持”,比如,加大力度支持更多优质中小银行优先上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楼卓昊Fintech”,作者:楼卓昊,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深耕金融科技,聊聊银行那些事儿

下一篇

人人乐的背影里,藏着整个行业的震荡与分化。

13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