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短剧刺激了,韩国短剧觉醒反扑?
韩国短剧市场,平台数量一年内从21家激增至89家,本土市场规模预计达150-200亿韩元,从蓝海迅速演变为竞争角逐的红海。
驱动这股热潮的关键力量除了市场潜力外还包括了多元化势力布局。面对外来的Dramabox、Reelshort垄断头部的格局,本土巨头们开始发力。
Kakao/Naver等互联网巨头利用超级流量入口和庞大IP库,深度整合短剧于用户日常场景,发力创作者生态;以KT为代表的电信运营商,也在整合媒体资源,将内容/IP制作提升至核心战略;本土的传统媒体也在积极部署出海并探索短剧新形态。
然而,韩国观众对制作精良度的挑剔、现有长内容/网漫的竞争、以及对付费解锁模式的陌生,也构成了一定的本土化挑战。
当下,韩国短剧市场正处于资本涌入、模式探索、格局重塑的关键时期,其本土化实践与全球化拓展路径备受瞩目。
“投入还不够?”中国短剧热引发韩国本土反应
2024年3月,韩国官方注意到中国的短剧热潮,KOTRA重庆外贸中心通过题为《中国剧集呈“短篇”趋势》的报告,介绍了中国短剧市场的现状和前景。
在韩国影视产业面临结构性危机、以演员薪酬为主的制作成本居高不下的大背景下,随着主要在中美日等国传播的短剧在韩国也逐渐火热,行业普遍将短剧评估为一种具有效率和盈利能力的格式,例如相对较低的制作成本、快速的制作速度和高分发可扩展性。此外,韩国市场也期待K-SHOTR DRAMA能够成为确保K-content的另一竞争力。
当然也不乏让子弹再飞一会的论调,有内容行业负责人曾表示,“很明显,随着现代人注意力的降低和他们在短时间内追求快乐的倾向增加,短篇内容正在成为一种趋势,”但他补充说,“为了让业务长期持续下去,必须能够不断赚钱,在那之前,有一种我们需要多等一会儿的氛围,因为我们需要在内容和营销成本上投入大量资金来推广它。
根据韩国通信委员会和韩国电信振兴协会2024年底发布的“2024年广播媒体使用调查”,韩国短内容的使用率从2023年的58.1%增加到2024年的70.7%,增长了12.6个百分点。每周通过智能手机使用超过5天的主要内容是短视频(41.8%)、OTT(39.4%)和实时流媒体(26.2%)。
考虑到每件作品投资5000万~2亿韩元可以在1~4周内生产出来,从供应商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有吸引力的市场。截至2024年,大多数剧集每部作品的成本至少为200亿~300亿韩元。不仅制作公司,而且负责节目和发行的广播公司和在线视频服务(OTT)都在转向投资回报率相对较好的娱乐节目。
短视频在韩国用户的日常媒介消费中占据核心地位。根据CJ ENM旗下营销子公司Mezzo Media的调查数据,韩国人平均每天观看视频总时长为97分钟,其中观看短视频的时间高达44分钟,占比45.3%。这一趋势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显著:他们日均视频消费时长达2小时4分钟,其中超过一半用于观看1分钟左右的短视频。这印证了短内容消费习惯的深度渗透,为短剧市场提供了庞大的潜在用户基础和旺盛的需求。
除了市场本身的潜力,政策扶持也成为重要推力。例如,首尔市政府积极支持文旅题材的定制微短剧,推出财政补贴,并出台政策促进中韩行业交流,为市场发展注入动能。
种种都推动了,韩国短剧平台自2024年起增长骤然加剧:平台数量从2024年1月的仅21个,激增至2025年第一季度末的89个。
激烈的混战下,一个金字塔形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
其中,头部阵营以国际平台(由中国团队背景)为主导。综合2025年Q1内购收入和下载量榜单,Dramabox、ShortMax、Reelshort、MoboReels、FlexTV等国际平台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其中,Dramabox虽非主攻韩国,仍稳居第一梯队;ShortMax和Reelshort构成第二梯队,头部平台的垄断态势已基本确立。
值得注意的是,早期领跑者MoboReels自2024年起增速放缓,而ShortMax则数据攀升,并加大了对韩国本土自制剧的投入。
第二梯队主要以本土新锐崛起平台为主。除了获KRAFTON投资的VIGLOO和主打原创的TopReels以外,还包括Watcha于去年9月推出的Shortcha,以及PulsePick等新兴平台。
在内容层面,韩国微短剧市场正变得更加细分和多元化,主流题材依旧稳固。以“女频”为主的甜宠、复仇题材仍占据最大份额。同时也有男频题材、耽美百合新兴作品类型开始崭露头角。
在本土化的层面上,市场也开辟了更独特的“试验田”,如融合校园霸凌与恋爱元素的剧集,以及以“发疯”叙事为特色的新门类(《失控教育》《One高中英雄们》)。
另外,也有和中资的合作项目。比如韩国制作公司B.able Company与中国横店集团签署了战略业务协议,共同推动短剧的全球化。首部中韩联合制作的短剧《Princess Maker》此前也已于去年2024年11月在ShortMax和TopShort平台上线,成为中资平台本土化内容库的组成部分。
韩国微短剧四极:门户入局、电信巨头转型、传统媒体出海、流媒体平台本土崛起
在传统势力与新兴资本角力之际,韩国互联网巨头以“生态流量+IP矩阵”强势切入战场。
互联网的核心优势在于对用户行为的精准洞察,二者均通过建立“专属微剧频道”,将短剧融入用户日常动线,直击“重投放轻留存”的痛点。
作为覆盖98%韩国用户的“超级入口”,Kakao将短剧深度嵌入社交场景:旗下通讯应用Daum首页开设短剧专属Tab,新平台Loop主打1-2分钟竖屏剧(如《Shod》),采用“全季免费释出+周三更新”模式,强化用户黏性;同时依托KakaoPage网文IP库及K-Pop明星资源,探索“短剧+音乐+周边”变现路径。
对于一度陷入出售传闻、被指责业绩不佳和失去搜索市场竞争力的门户Daum,短剧正成为其寻求新动力的关键。
继将Daum的短剧服务更名为“Loop”后,Kakao于2025年5月21日在Daum上正式推出新的原创短剧品牌“Short”。
自2024年12月以来,Kakao还持续举办“Daum Channel Boost Up Challenge”,通过提供奖品激励创作者稳定上传短视频内容。此外,Kakao计划在2025年内在KakaoTalk上建立“发现”专区,整合展示短视频等短内容,进一步打通社交与短剧消费场景。
Daum“Short”品牌的首部短剧为改编自同名网络漫画的《鬼魂可以洗吗?》,于2025年5月21日发布。
紧随其后,将依次上线改编自Moonpia热门网络小说的《Heartbreaker Law Firm》和改编自Mstory Hub热门网络小说的《I'm Gonna Save the Boss in This Life》。韩国创意内容院通过CKL企业支持中心为Contents Sero等内容初创公司提供了长达两年的入驻支持和制作设施支持。
而拥有占韩国人口82%的4200万月活的Naver,正将短剧纳入全平台生态。在推出独立短剧平台Clip的同时整合Naver TV视频服务,借力Naver Webtoon海量IP储备,实现“漫画→短剧”快速转化。
为了提升用户粘性(停留时间),Naver围绕其短视频服务“Clip”积极构建创作者生态。2025年上半年,Naver通过“剪辑创建者活动”招募了5,000名创作者。创作者每月完成制作超过10个短篇内容的任务可获得基本活动费,并根据内容产量的增加获得额外奖励活动费,以此鼓励持续的视频创作。
此外,韩国三大电信运营商正将内容制作提升至战略核心。
如今,电信从业者试图在传统业务增长乏力时开辟新赛道:通过自主开发网络小说、网络漫画、音乐和角色等IP,向国内外OTT平台分销实现多次变现。一位业内人士指出:“这些公司正试图在低迷的电信市场中寻找新的突破口,他们自己也将成为内容制作者,而不仅仅是向用户提供外部视频内容。”
以KT Studio Genie为代表,其母公司KT集团在2024年底完成重大重组,新成立媒体事业部整合Genie Music、KT Studio Genie、Genie TV等资源。
作为韩国电信巨头KT Corporation的内容制作与发行部门,KT Studio Genie是集团媒体内容的统筹中心,专注于策划、制作和发行包括电视剧在内的原创视频内容。包括《看!黛博拉》、《致我的解离》、《夜限照相馆》等多部知名影片作品。KT Studio Genie于今年3月正式启动微剧制作,其战略制定尚处起步阶段。
在2025年6月26日于印尼举行的APOS峰会上,韩国KT Studio Genie首席执行官Chris Jung发表观点,认为KT Studio Genie是韩国传统制作公司中唯一“认真考虑微剧”并积极制作垂直视频格式内容的机构。他同时指出,韩国制作人整体上忽视了微剧的崛起。
有意思的是,团队最初推行以平台为中心的战略,但现已转向更注重内部的“工作室模式”。
Chris Jung解释此转变“我们决定不去追逐那些平台,而是专注于我们已经做得很好的工作室模式。因为我认为在未来两三年内,平台市场还不会稳定。在美国、日本、中国和东南亚,众多微剧平台正蓬勃发展。与这些全球平台竞争对Studio Genie来说将非常艰难,我们希望专注于真正擅长的领域。”
与此同时,韩国主流电视台正加速布局短剧出海,传统媒体如MBC、JTBC正在积极布局短剧业务。韩国电视台JTBC在今年4月份推出了短剧品牌JoyTBC。
该品牌名称结合「Joy」与「JTBC」,象征着推出简短、有趣且富娱乐性的影音内容。值得一提的是,JoyTBC将优先锁定海外市场,率先登陆中国抖音,随后进军日本、美国、东南亚等主要短影音平台,并与多个合作渠道建立联系、进军全球短影音市场。
JoyTBC预计将让观众能在一年内于平台上欣赏超过12部涵盖短剧、综艺等多元类型的原创短影音内容。日前推出的首部短剧是《Beautiful CEO徐惠琳》,该剧讲述了女主角徐惠琳作为私生女,在死亡后重生,最终克服兄弟姐妹的阴谋诡计,成长为世界美妆产业的领军人物与顶级化妆品公司CEO的故事。
无独有偶,韩国主流流媒体平台TVING也在2024年12月宣布进军短视频领域。其服务初期主要提供TVING自有长内容(电视剧、娱乐、纪录片、体育)的1分钟精华剪辑,但明确计划未来推出原创短剧(计划制作长达10分钟的系列)和综艺节目,旨在发布针对MZ一代优化的新型短内容。
当下,韩国本土短剧应用正通过资本整合与技术迭代快速扩张。作为韩国短剧市场的先行者,由FOX MEDIA推出的Top Reels于2024年3月12日正式上线,并迅速夺得App Store下载量冠军。
在发布会上,平台宣布推出《我的多个伙伴》、《我与三个人结婚》、《我有四个男人》和《告诉我》4部自制短剧,并引进多部中国短剧,展现了其初期在内容获取上的积极布局。
Top Reels是韩国首个可以观看两分钟长篇短剧的短剧平台,除了提供青春、爱情、悬疑、复仇、总裁等各种类型的短剧,该应用还有独家制作的韩剧。
据悉,周大福郑氏家族第三代长子郑志刚运作的公司「Duanju Corp」,获合作伙伴瑞士投资公司JAKOTA Capital承诺投入1亿美元,以支持短剧项目。而JAKOTA Capital已投资美国上市短剧公司Mega Matrix,其持有FlexTV短剧平台;以及首尔上市的Neorigin,其持有TopReels短剧平台。
国际平台FlexTV也在2024年5月宣布,已与韩国短剧平台TopReel的运营商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设立1000万美元内容基金。
另外,由韩国本土音频平台运营商Spoon Radio推出的短剧应用Vigloo在同步深度效仿Netflix的本地化模式、建立本土团队或紧密合作制片方的同时,已在美国市场已初具成绩,美国市场目前贡献了其应用50%的营收。
Vigloo的推出标志着其母公司Spoon Radio的战略转型,该公司已更名为Spoon Labs以反映其业务多元化。Vigloo于2024年6月30日正式上线,并一次性发布了50部原创短剧。2024年第一季度,Vigloo成为首家在日本制作原创短剧内容的韩国平台,延续了Spoon Labs海外市场(占其总销售额60%以上)的成功基因。
其核心差异化策略之一是打造“没有中文内容的短剧平台”,初始内容库即包含韩国、日本和美国三个国家的短剧,并支持韩语、日语、英语、中文(繁体)、西班牙语、印度尼西亚语和泰语七种语言。
为了确保内容的持续创新和本土化,Spoon Labs举办了“Vigloo Writer's Room”研讨会,通过筛选和培训培养新一代短剧编剧,并提供作品发布机会。CEO Choi Hyuk-jae在接受采访时阐述了Vigloo的竞争策略:“我们已通过吸引KRAFTON的1200亿韩元投资准备了充足资金,目标成为韩国和日本排名第一的短剧平台。”
他承认市场竞争激烈:“YouTube网剧已是红海,盈利困难;而与中国全球短剧平台竞争需要耐力,避免因资金不足而失败。”他观察到,中国领先者成功将网文、网漫IP转化为短剧的模式已在全球验证,并且相信韩国很快也会有畅销短剧出现。
此外,Watcha也于2023年9月推出了专门的短剧平台“Shortcha”,主要引进中国、日本和美国等海外流行的1~2分钟、50~60集短剧。随后,Watcha积极推动本土内容生态建设,于2024年3月20日与首尔经济促进局(SBA)合作启动短剧制作支持项目。该项目旨在通过发掘短剧IP和提供制作支持,促进市场增长、内容多样性及行业附加值。面向首尔的中小型内容制作公司开放申请,最终评选出4部短剧,每部提供1亿韩元的资金支持。
韩国短剧追赶的机会在哪里?预算、模式、人才、AI
针对韩国短剧市场本土化发展的挑战与机遇,资深制作人、Cape Splanet代表유일한提出了独到见解。
当提到本土发展的障碍与未来潜力时,虽然普遍认为“短剧是未来”,但在韩国市场落地生根仍需时间。韩国电视剧产业高度成熟,制作精良、成本高昂,培养了观众对高质量内容的期待。
现有内容创作者转型制作短剧面临挑战的挑战是,他们需要在极短时间内提供强烈的多巴胺刺激,同时还需保持制作水准和情节合理性以迎合韩国观众挑剔的口味。然而,当前短剧的预算水平往往难以支撑这种双重需求。
不过他也提到,尽管如此,短剧代表了一种新兴的、被看好的收入模式。随着观众对“一分钟内容”接受度的提高,其未来潜力巨大。关键在于找到进军全球市场的方法,利用韩国擅长制作全球性内容的优势,并思考如何与海外平台合作。
他认为当下的短剧平台更倾向于瞄准全球服务而非深耕韩国本土市场,这与韩国本土环境有关。一方面,韩国市场上已有如Netflix等平台提供的大量优质免费或订阅制长内容,用户对付费解锁单部短剧的模式相对陌生,付费意愿不如全球市场(如中国)成熟。
另一方面,韩国网络小说、网络漫画在提供刺激性、直观内容方面已很成功,短剧作为新形态尚未形成足够差异化优势来撼动用户现有的内容消费和付费习惯。
对于当下大公司入局的现象,他认为大型广播公司和制作公司纷纷推出短剧品牌是必然趋势,其核心目的在于构建接近平台的能力,例如CJ ENM通过M2频道提升Mnet覆盖率的模式。
他们希望利用短剧形式为现有IP注入活力、进行营销或翻拍经典内容。然而,在韩国短剧市场完全成熟之前,制作预算通常较低,沿用传统长内容制作思维很难成功。这恰恰为年轻创作者打开了大门。他们能以更低的成本制作作品,将绝妙的创意快速转化为内容,更容易在短剧这一新兴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市场需要新锐创作者和多样化的内容类型来驱动创新。
而前文提及的KT Studio Genie,除了考虑加大力度开拓短剧内容市场,将KT Studio Genie打造为“短片专业工作室”,同时还提出了要建立基于人工智能的短片制作基础设施。据悉,公司正与国内外主要平台洽谈约20部联合制作项目。
KT媒体部门负责人金彩熙(Kim Chae-hee)表示:“KT集团拥有约1400万媒体服务客户和强大的媒体业务能力,将通过推动客户变革的战略,引领基于人工智能的媒体行业范式转变。”
为实现这一目标,KT将成立“AI Studio Lab”,这个专门从事媒体内容AX(AI转型)的组织,将服务于KT媒体部门、KT Studio Genie以及KT ENA。该实验室旨在将AI技术应用于内容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包括投资评审、策划、制作/编辑、营销/发行。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东西文娱”(ID:EW-Entertainment),作者:满菊星赫 高育格,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