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鑫生活上市了,哪些点值得关注?

36kr王顺·2025年03月24日 10:00
恒鑫生活如今更需主动创造价值链的延伸空间。

文 | 叶雯倩 王顺

校对 | 叶雯倩

2025年初,安徽的IPO态势逐渐回暖,3月19日,合肥恒鑫生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鑫生活)在深交所上市,发行价为39.92元/股,当天最终涨幅近80%,在随后的2个交易日,恒鑫生活跌了20%左右。

恒鑫生活成立于1997年,创始人严德平和樊砚茹夫妇最初从事印刷行业,2000年开始尝试纸杯生产,2008年恒鑫生活研发可降解塑料,成为了国内较早具备全流程PLA纸杯生产能力的企业。

不过,就像很多消费者知道柳州螺蛳粉,却不知道其包装来自安徽桐城市一样,消费者每天捧着恒鑫生活生产的纸杯品尝瑞幸咖啡的拿铁、喜茶的果茶、蜜雪冰城的柠檬水时,可能从未留意过这家支撑起新茶饮包装半壁江山的安徽企业,这种“只识其名,不识其链”的现象可谓常态。

但也正是供应链具有的这种隐秘性,让公众可以通过恒鑫生活的发展情况,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咖啡以及新式茶饮赛道的冷热。那么,恒鑫生活的经营数据是怎样的?其背后有哪些“隐忧”值得关注?

主营业务毛利率波动

曾经从事教师职业的严德平,在1997年与妻子樊砚茹凑钱开了一家“恒鑫印务”时,可能没有想到这家小作坊日后会成长为一家上市企业。这一蝶变,既有严德平和樊砚茹的远见卓识,亦有“限塑令”和“新式茶饮”的风口助推。

公开资料显示,恒鑫生活是一家从事纸制与塑料餐饮具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供应商,主要产品有PLA淋膜纸杯、PLA杯盖、PLA塑料杯等,这里的PLA全称聚乳酸(Polylactic Acid),就是一种新型的生物降解材料。

恒鑫生活主要为瑞幸咖啡、亚马逊、喜茶、星巴克、麦当劳、蜜雪冰城、Manner咖啡、汉堡王、古茗、DQ等提供纸质和塑料餐具,这个客户名单涵盖了国内外知名的茶饮、咖啡类品牌,而且这个名单还可以拉更长。

根据恒鑫生活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恒鑫生活对现磨咖啡、新式茶饮客户的销售收入合计分别为19,805.27万元、35,231.31万元、65,097.97万元和 32,347.19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8.45%、33.41%、46.65%和45.04%。

恒鑫生活的“隐忧”也正植根于客户构成上。首先是业绩增收放缓。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主要客户的业务规模与产品需求均得到大幅度提升,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1.30%。而2024年以来,下游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大部分品牌存在闭店与销售规模下降的情况,导致恒鑫生活对此类客户的销售收入增速亦在放缓。

其次,恒鑫生活主营业务毛利率波动,也格外引人关注。公司2022-2024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9亿元、14.3亿元和15.9亿元,同比增长依次为51.4%、31%和11.9%;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元、2.1亿元和2.2亿元,同比增幅依次为103%、31.4%和2.82%;毛利率分别为28.1%、28.6%和26.3%。

原材料与制造费用等成本的变动是影响毛利率下滑的一方面,而下游市场自身的增速放缓与竞争加剧,也使恒鑫生活不得不与主要客户协商下调产品的销售价格。

据了解,2023年下半年,恒鑫生活与主要客户协商下调产品销售价格,这也使公司2024年1至9月的综合毛利率较上年同期直接下降了2.48%。其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到恒鑫生活口袋的钱也变少了。

与行业周期共俯仰

一般而言,人们对于供应链的认识,更容易从链主企业开始,然后才会“顺藤摸瓜”,去看到供应链远端的企业,也正是这类“远端的企业”更能让人们感知到一个行业的冷暖。

恒鑫生活的业绩增速放缓和毛利率下降,本质上折射出咖啡及新式茶饮产业的内卷态势,这种隐忧更让人关注。

以恒鑫生活第一大客户瑞幸咖啡为例,2025年2月20日,瑞幸咖啡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全年实现总净收入344.75亿元,同比增长38.4%;净利润同比增长2.94%至29.32亿元,但是全年自营门店同店销售额却从2023年的21%跌至-16.7%,全年营业利润率(按GAAP标准)同步下滑1.8%至10.3%。

值得关注是,2024年瑞幸新增门店6092家,门店总数达22340家,同比增长37.5%。如此,瑞幸收入的快速增长是依赖门店数量增长,而非单店效率提升。

9.9元促销活动的继续,原料价格的上涨,再加上竞品的市场渗透,不仅瑞幸咖啡感受到了增长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也是库迪、茶百道、古茗、蜜雪冰城等众多咖啡或者新式茶饮共有的。

古茗招股书就显示,其单店日均GMV,在2021年至2023年经历了从6000元、6200元、6800元的连续上升之后,2024年前三季度出现首次下降,至6500元,下降幅度为4.4%。

据餐饮数据平台窄门餐眼数据,截至2025年1月15日,国内茶饮门店总数约39.3万家,同比减少3.8万家;而1年内新开门店数量为11.1万家,这意味着倒闭门店数量近15万家。利润变薄、门店下降,而上述品牌又希望以更低的成本去竞争,通过供应链的传导,比如对包装需求的存量压价,就很可能影响到了上游供应商的营收和利润。

可以说,恒鑫生活的隐忧,本质是供应链企业与某些行业周期深度绑定的缩影。

当咖啡与新式茶饮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当超大品牌商计划增强垂直供应链掌控力,供应链企业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

恒鑫生活未来需要做的,或许是通过开发更高性价比的生物降解材料、优化生产流程降低单位成本,甚至开拓海外市场消化产能。正如恒鑫生活早年抓住“限塑令”风口实现跃升,如今更需要主动创造价值链的延伸空间,以应对未来的挑战。毕竟,资本市场不仅看你做了什么,更看重背后的投资回报率。

36氪安徽——在安徽观察世界,在长三角链接全球。

这里是36氪安徽,我们是安徽的新经济媒体。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为创业者、投资人以及财经、科技、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深度报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安徽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wangshun@36kr.com,或拨打电话15720512216,微信号:shunshun4671,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安徽省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不大,但未来可期。

2025-03-1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