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终结了技术面试,未来何去何从?

神译局·2025年03月12日 07:06
AI时代,怎么才能把技术面试做的更好呢?

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AI正颠覆技术面试的传统范式:算法题被大模型秒解,远程代面黑产横行,编码能力筛选形同虚设。企业陷入两难——要么严防死守AI作弊,要么重构考核标准。未来的技术面试该怎么做呢?文章来自编译。

没人喜欢那些招聘流程——不管是招聘的经理、HR,还是面试的,大家都不喜欢。

而技术面试则是招聘里面最令人痛苦的部分,几乎人人反感。这类故事我们都听过:面试者被问及O(n)时间复杂度等计算机科学问题,但其实工作当中需用基础中间件连接API即可。下图完美诠释了这种荒诞:

谷歌90%的人都用了你写的软件,但你没法在白板上演示如何倒置一颗二叉树就得滚蛋

但近年来却涌现出了多种“反面试”手段:

  1. AI之前,已有“代面”黑产:远程面试的时候关闭摄像头由枪手代面,入职后声音与面试者判若两人。

  2. 甚至还出现了用深度伪造视频来应聘科技公司职位的——是为谋生还是另有目的,尚不得而知。

  3. 但AI才是重头戏:用GitHub Copilot和Cursor等工具自动补全代码,几乎都不需要手动编码的能力;向Claude和OpenAI提出技术问题通常都能得到正确答案,准确率正飞速提升。

AI还渗透到简历生成、海投、单向视频面试等领域,引发雇主与求职者的拉锯战。但本文聚焦的是技术面试。

技术面试基础环节

几乎所有公司招聘开发者时都包含有类似以下的环节:

  • HackerRank:线上编码测试,通常作为初筛环节,针对应届生、实习生和初级开发者。面试者可居家完成,无需面试官监考。通过者进入后续面试。

  • 计算机科学基础:面向初级开发者,考察算法复杂度(Big O)、数据结构、循环等理论知识。

  • 编码面试:针对每个人,要求现场编写计算器、消息系统或常见设计模式。面试官先考察通用编码能力,再评估语言细节。

  • 架构设计面试:无需动手编码,针对资深开发者,聚焦系统设计:如何开发可扩展系统?如何连接前后端?选用何种数据库和API架构?如何应对用户量激增?

AI对面试的冲击

AI直接终结了HackerRank。目前的筛选标准只剩“能否熟练使用AI工具”——尽管该技能有价值,但HackerRank如果不做出调整的话,五年内恐被淘汰。

计算机基础与编码面试逐渐失效:多数题目对现代大语言模型(LLM)而言都显得太过简单。

架构面试暂未沦陷:面试官可通过回答时是否有卡顿、解释是不是比较含糊或追问后露馅来识破是不是用了AI。但随着AI的进化(与加速),这条防线也终将失守。

我们该怎么办?

  1. 不再搞远程技术面试:改为线下编码,增加使用AI的难度。

  2. 部署Pearson Vue式的监控软件:安装可监控屏幕和摄像头的软件(但Reddit社区早就有专攻的破解之道)。

  3. 掩耳盗铃:恳求面试者不要使用AI,结果是老实人被淘汰,作弊的蒙混过关。

  4. 允许面试用AI:考察提示工程(prompting)和代码重构能力,而非裸编码能力。这跟现实的工作流(如使用Cursor等IDE)情况契合,但短期风险高——因为仍需扎实的编码能力才能修正AI错误。

  5. 混合模式:远程进行有AI辅助的评估(如架构+编码挑战),对优秀面试者进行线下复试。

可行方案

长期来看,唯有选项4和5可行。企业无法承担所有面试者的差旅成本,尤其是初筛很严格的情况下。

我们需要重塑面试的形式,比方说用2小时开发完整应用来取代基础的编码测试(如FizzBuzz),重点评估以下能力:

  • Git和IDE熟练度。

  • 有效提示LLM并优化输出的能力。

  • 将AI生成代码整合为可扩展系统的能力。

  • 限时条件下的稳定性和速度。

总结

技术面试将在未来几年剧变。当前:

  • 更多人通过面试却倒在试用期:AI没法培养协作、事件处理或沟通能力。

  • 新人面临更高壁垒:大学不教高级的工程技能,但毕业生需速成。

  • 社交媒体加速颠覆:“零编码,靠AI通过FAANG面试”的TikTok教程将倒逼企业变革。

考察如何驾驭AI,而非单纯编码能力,这才是未来的面试之道。

译者:boxi。

+1
1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一场由钉钉掀起的效率革命。

2025-03-1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