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垄断,美国先对票务平台下手了

新音乐产业观察·2024年05月28日 20:06
Ticketmaster 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太久了。

近日,美国司法部联合近30个州政府对Ticketmaster母公司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提起反垄断诉讼。 

美国司法部对 Live Nation 和 Ticketmaster 的诉讼十分详尽且严厉——起诉书长达 124 页——以令人信服的细节阐述了这家全球最大的现场娱乐企业,以及拥有最大票务销售商和分销商的公司,如何以及为什么可能成为美国法律所认为的垄断企业。 

Live Nation 在2010年与Ticketmaster合并。诉讼称,通过 Ticketmaster,Live Nation 现在控制着大约80%甚至更多的大型场馆音乐演出主要票务。Live Nation“采取了各种手段来消除竞争并垄断市场”,这些手段让这家娱乐巨头能够通过控制票价、场地和音乐会推广来“扼杀竞争”。 

Live Nation 的一位发言人表示,公司将“针对这些毫无根据的指控”为自己辩护,多项因素都表明公众愿意支付远高于原始票价的费用,该案件“忽视了现场娱乐的基本经济学”,并表示美国司法部将在法庭上败诉。 

政府指控票务平台做了什么?

此次反垄断诉讼的消息一经披露,很多媒体自动联想到2022 年末Taylor Swift时代巡回演唱会Ticketmaster预售失败一事。 

这一事件是两年前各大新闻的头条。当时,Taylor Swift的巡回演唱会票务预售导Ticketmaster系统崩溃,数千人在购票时出现问题,大批粉丝惊慌失措,他们无法获得巡演门票,甚至无法连接到 Ticketmaster 网站。 

许多粉丝或他们的父母从第三方以数倍于票面价的价格买到了转售门票,而这些第三方可能使用了机器人程序抢票。近年来Beyoncé、Adele和Bruce Springsteen的粉丝也遭遇了类似的挫败。 

一群Taylor Swift粉丝对 Ticketmaster 提起了集体诉讼,指控其对时代巡回演唱会售票的处理不当,导致自己买不到票。票务平台称抢票“对票务系统的要求极高”,导致“剩余门票库存不足以满足需求”。 

Taylor Swift本人在2022 年 11 月的社交媒体声明中写道,“240 万人买到票真是太棒了”,但这次的事故也“让我很生气”。 

其实,政府一直都在调查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在这次事件直接导致政府加大了审查力度。 

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购买演出或体育赛事的门票需要前往场馆的售票处。 

1976 年,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表演艺术中心工作的Albert Leffler和同一校区的 IT 职员Peter Gadwa与商人Gordon Gunn III.共同创立了 Ticketmaster。一年后,该公司开始售票。随着公司的发展,Ticketmaster收购了其前身和竞争对手 Ticketron。 

后来,Ticketmaster 推出在线售票。2008年,该公司允许无纸化入场。然而,这种便利伴随着隐性费用。突然之间,原本 25 美元的门票价格可能飙升至 40 美元,而这额外的15美元在结账前相对不透明。这些费用过去是为了方便。但现在,费用不可避免地成倍增加:可能有服务费、订单处理费、设施费和送货费。 

当然,门票价格上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疫情后的需求激增。据行业刊物Pollstar报道,2023 年 100 场顶级巡演的平均票价为 122.84 美元,比前一年高出 17%,比 2018 年的平均票价高出 31%。但司法部的诉讼称,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 这样的巨头公司控制了太多的市场,导致加价现象更加严重。 

美国最大的演唱会推广公司 Live Nation 和美国最大的票务销售商 Ticketmaster 长期以来一直是音乐行业的主要参与者。2010 年,司法部批准了这两家企业的合并,新公司 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 变得更加强大。 

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 现在掌控着举办音乐会的许多相关职能:拥有场地、推广音乐会、预订演出、制作节目、管理艺术家、销售门票等等。如今政府声称,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 庞大的商业模式正在扼杀竞争。 

艺人和票务平台斗争,不是第一次

Live Nation 和 Ticketmaster长期以来一直与音乐人和粉丝发生冲突,但始终否认他们采取了垄断行为。Taylor Swift之前,最著名的是Pearl Jam和Ticketmaster长达一年的斗争。 

1994年5月,当时音乐界最有名的乐队Pearl Jam向司法部提出申诉,指控Ticketmaster在美国票务分销方面拥有实际垄断权,并影响了主办方,使其拒绝了乐队计划于当年夏天举行的低价巡演。Pearl Jam 的申诉引发了司法部对该公司及其可能存在的反竞争票务行为的调查。 

但经过一年的调查,司法部拒绝对 Ticketmaster 提起诉讼。 

“从第一天起,我们就正确地坚持认为Pearl Jam乐队有能力独立巡演,但乐队一直指责我们。”当时担任 Ticketmaster 高级副总裁的 Alan Citron于1995年4月通过《纽约时报》表示。他指出,经过一年的争论,Pearl Jam 为其粉丝争取到了“比报纸价格还低”的票务折扣,当时报纸的价格为 50 美分。 

Citron 指出,Pearl Jam 乐队后来选择与 Costa Mesa 的 ETM Entertainment Network 合作,这家初创公司“没有处理如此大型活动的经验,其自动化技术也未经验证。”他也指出,连乐队经理都担忧巡演可能出现“小问题”。 

“如果珍珠酱乐队与我们合作,”他写道,“他们的粉丝一年前就能以和现在基本相同的价格看到他们的演出,而整个行业也可以避免这场毫无意义的旷日持久的争斗。” 

1995 年 6 月 5 日,经历了一系列演出取消之后,Pearl Jam乐队取消了抵制活动。几天后,乐队主唱Eddie Vedder对芝加哥观众说:“我不愿意认为这是未来的潮流——大家要面对无法推翻的企业巨头。” 

珍珠酱乐队后来解释了其 Vitalogy 巡演失败的原因。由于没有 Ticketmaster 的支持,乐队成员不得不自己制定巡演的所有细节,因为他们要去一些偏僻的场地,而这些场地以前不常举办摇滚演出。 

“我们确实想强调没有Ticketmaster的巡演有多困难,我们也确实强调了这一点。我认为你会发现乐队会尽一切努力来演出,”乐队经理Kelly Curtis在当年6月表示。此前乐队取消了在南加州Del Mar的唯一一场演出。“如果这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参加一些 Ticketmaster 的演出,他们就会参加 Ticketmaster 的演出。” 

在Pearl Jam 叛逃五年后,ETM 宣布资金耗尽,并将其业务(包括圣地亚哥体育馆、洛杉矶道奇队部分席位以及其他几支球队和活动的门票销售)移交给 Ticketmaster。 

几年后,一位来自宾夕法尼亚州叫Taylor Swift的女孩,将与家人一起搬到纳什维尔,然后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音乐时代,剩下的就是历史了。 

与此同时,2023年4月,Pearl Jam 宣称其即将举行的巡演门票将“价格合理”,粉丝很难通过卖给第三方供应商获利。它还承诺“全包定价”,因此粉丝不会对结账时额外收费感到惊讶。 

有趣的是,该乐队计划通过 Ticketmaster 运营的“Verified Fan”出售这些不可转让的门票。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声讨票务平台的背后,其实是现场音乐在整个行业内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腰部和腰部以上的音乐人会通过巡回演出来宣传专辑。大家一般认为巡演会亏本,但能通过卖出更多专辑获得回报。与此同时,不太出名的音乐家反而可以依靠在小型场地的演出来赚取收入。 

随着实体专辑被流媒体取代,专辑销售收入下降,即便是最受欢迎的音乐人,也开始更多地依赖巡演来补充收入,粉丝们也愿意通过购票在经济上支持他们。但当票务平台成为绕不过去的中间环节,并且要从中分得收益的时候,粉丝和音乐人都觉得受到了不公平待遇。 

但票务平台也认为,高票价不是他们的错。他们觉得,服务费流向了演唱会场地等,外部竞争还“稳步侵蚀”了 Ticketmaster 的市场份额。 

在Taylor Swift巡演预售时,Ticketmaster在全球拥有 6500 名员工(而母公司 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 拥有 44000 名员工),控制着美国近 80% 的票务市场。它是 Live Nation 集团中最赚钱的部分,该集团的业务包括音乐会推广和赞助管理。美国司法部称,Live Nation 控制着北美 265 多个音乐会场馆,管理着 400 多名音乐艺术家。 

“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说,从技术上讲,Ticketmaster 如今的售票系统比 2010 年要好得多,”Live Nation Entertainment 总裁兼首席财务官Joe Berchtold在 2023 年 1 月举行的由Taylor Swift引发的参议院对 Ticketmaster 的听证会上表示,“它在大型预售中的表现是业内最好的,它拥有所有售票系统中最好的营销能力,并且在防止欺诈和将门票送到真正的粉丝手中方面遥遥领先。” 

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热门演出的服务费和转售可能会将门票价格推高很多,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高达数千美元。 

专家表示,反垄断诉讼可能旷日持久,会长达数年,乐迷们不应期待行业很快就会出现改变。 

Ticketmaster 已经占据主导地位太久了,很难想象没有它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但即使该公司从Live Na tion单独分离出来,它也可以在新东家的领导下以曾经的方式继续运营。 

《Ticket Masters: The Rise of the Concert Industry and How the Public Got Scalped》一书的作者 Dean Budnick 认为,司法部的投诉并没有提供多少实质性的解决方案,更像是对整个演唱会行业的控诉。 

“文件本身非常引人注目。”他说,“但即使里面的一切都属实,我也不清楚什么是正确的补救措施——政府在最后说的话有点含糊。”他认为,即便 Ticketmaster 和 Live Nation 剥离,但只要Ticketmaster的资本足够充足,它依然可以操控一切。 

一个更复杂的问题是,除了 Ticketmaster,还有谁有能力接管它所服务的一些大型场馆的售票业务?Ticketmaster 与如此多的体育场馆和大型竞技场签约的主要原因是,他们目前可以说是唯一一家真正有能力的售票公司。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新音乐产业观察”(ID:takoff),作者:益佰,36氪经授权发布。

+1
6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十年营销无人问,一杯手冲天下知。

2024-05-2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