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诅咒:我为什么得向亲友们证明自己?

瞎说职场·2024年02月18日 12:36
春节的诅咒:我为什么得向亲友们证明自己?

不少年轻人在网上吐槽,不想回家过年。

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他们一年忙到头,对付了公司的KPI之后,回到老家时,往往会还要拆解来自亲友们的人生KPI。

如今的年轻人其实也懂得「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也想要「做好自己就行,不用关心他人的眼光」。

但真到了紧要关头,咱还是不愿意让别人看轻自己的。

一方面,我们不愿接受长辈亲友们强加的KPI;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

你会有这种心态吗?

首先说一下,我自己有过这种心态。

当然,我也认为,这种心态很正常。无论是「展现实力」,还是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现给亲友们,说到底,都是为了「寻求认可」。

1 寻求认可是常态

寻求认可(Approval-Seeking Behavior)是非常普遍且合理的行为。

当爸妈由衷为你的工作自豪,当亲友们认可甚至羡慕你的生活状态,当同事们赞同你的观点,当领导夸奖你工作做得出色,当粉丝给你送花,还想陪你去海边的时候,我们都会感觉到更开心、更舒适,也更自信。

我们不仅在过年时,希望从亲友那里获得;在工作时,我们同样也希望从领导、老板和同事那里获得认可。

举个例子,你服务于外企或者大厂,可能会发现公司会在内网或者企业微信里设计一套神奇的同事相互点赞,互发感谢卡的玩法,这就是认可&激励体系。

企业这么做,就是为了让每位员工都能感受到领导和同事的支持与认可,从而提升员工的满意度,自信心,以及对工作的投入度。

认可是一种积极的社交因素

作为人力资源从业者,我有过几次辅导中层管理者的经验,我最喜欢问的问题就是:你上次当众夸奖你的下属,是什么时候?

我充分理解员工需要得到认可。

但是过度寻求认可,会引发很多离谱的事情发生。我见过最离谱的是:

一个女生,跑来我这里吐槽她的男上司难以相处,性生活不和谐……

具体案例,我们下面详说。

先说什么是「过度寻求认可」。

2 寻求认可不等于讨好别人

话说回来,虽然想要获得他人的认可是正常且合理的行为,但如果你做一件事情,已经不再是因为自己喜欢,而是因为需要取悦他人,甚至到了「力不从心」「感到难受」的地步,那么你就需要重新思考,自己是不是太过了。

当你所做的一切都变成了讨好别人的伎俩时,不仅是会影响我们过年期间和亲友们的沟通,也会影响我们的工作生活。

我列几个典型行为,大家可以对号入座,做一个简单的自我测评:

别人仅仅是提出不同观点,而你却会感到对方是针对你个人;

遇到反对意见,太容易放弃自己之前的观点;

不太敢于对别人说不;

当领导或权威人士发言时,你会假装点头支持,但实际上未必认可;

不敢表达自己的失望和不满;

过度道歉,高频使用「对不起」「抱歉」「不好意思」「给你添麻烦了」;

创造机会吸引表扬,但对批评却非常抗拒

这些问题其实在职场环境下并不少见,坦率说,我自己也命中了好几条。

标成蓝色的这几条,就是我自己需要反复提醒自己的。

我甚至搞了一件卫衣,上面写着「别怂」两字,希望提醒自己敢于在权威面前表达不同观点,敢于在同事面前表达自己的不满。

(当然,最后我发现卫衣上的字是给别人看的,其实都是在鼓励别人在和我沟通时别怂)

如果这些特征,你都命中了,就可能就意味着「过度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这种职场人,往往会活得很累。

我们都知道,人一定要学会向内寻求真正的充实,不要过度在意他人的评价,我们不能忘记如何欣赏自己

然而道理懂得多,不代表日子能过得好。

我们都知道,在亲友面前展示实力,可能并没有啥实质价值,甚至还会给我们的正常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但人啊,特别喜欢「比较」和「不蒸馒头争口气」。

3 如何改善

1.认识到问题所在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认识到问题,找到问题根源。

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我们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什么时候,你最渴望他人的认可?

当你做出什么决策时,你更希望得到他人认可?比如:做出重大人生决定的时候吗?买房?结婚?投资?

你是否渴望别人认可你的外表和着装?

是工作中希望得到认可,还是学校里,家人身边迫切渴望得到认可?

找到源头是我们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我之前接过一个咨询案例,一个刚入职场2-3年的年轻人被老板怒批没有自信心,没有决策能力,想法一直在改变。

但经过沟通,我发现她的上司在管理中喜欢骂人,风格非常强横,一旦犯错就是一顿批,还当着整个团队。

所以在他团队里成长起来的应届生,大多是唯唯诺诺,不敢做决策……

我给她的建议是,换个团队。

在她现在的环境下,她很难得到应有的认可,所以她会没信心,会纠结于工作细节,会把对不起挂在嘴上,这是你团队氛围导致的。

2.庆祝每一个微小的胜利

很多时候,所谓不在意外界评价太难了,需要我们反复给自己洗脑。

有一种古早的自我激励方式是:

每天起床对自己说:

你真的很不错哦/很棒棒哦。

我在外企的时候,用另外一种方式。

我在之前分享过买饮料零食庆祝的时候,在电梯里遇到领导的情况:《如何看待职场新人「害怕犯错」的心理?》

这是我在Mercer学到的,也是我最喜欢使用的管理技巧:

抓住一切机会,庆祝每一个微小的胜利。

只要是我的项目有了突破,我都会买来饮料零食,在会议室里和项目上的同事们吃上一会儿。

有机会还要拉上其他同事和领导,一方面让他们觉得我们的项目很棒,要多多邀约客户参加;另一方面,让他们觉得我们很棒,值得学习。

一个2-3个月项目,我从头到尾起码能折腾出1-2次大饭局和4-5次庆祝活动……

我曾经有一位美国领导,看到我搞这一套非常支持,我就买点零食饮料过过瘾,她直接就给我们团队买大蛋糕,蜡烛都点上了……

所以,那段时间里,我们团队里无论是同事,还是实习生,都会干劲十足,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是真的优秀,啥事都能干成。

3.不要为了寻求认可而抱团

我见过一种很离谱的寻求认可……

我在外企的时候,部门里的一个同事,本身工作能力一般,但人很热心,所以活接得多,但干得并不咋地。

她经常被领导批评,也很不自信。

她的解决方案是抱团,始终要和其他同事聚在一起,吃饭在一起,下班一起走。

我当时也没太在意。

但同事聚在一起就难免有八卦,她也很乐于参与八卦。

后来有一回大概是被老板气到了,跑我这里来八卦老板的性生活不和谐,还言之凿凿:他这个样子,肯定的……

我头上两滴汗啊……

你一个女生,经常被男上司带到办公室里关着门骂,然后你气不过跑到另一个男同事这边,吐槽上司的性能力。

你知道这句话里有多少雷吗?

我都没法接……

我真诚希望大家能够适度享受独处的时间。

你独处过,让孤身一人时就没有那么强烈的不安,就可能意识到你其实很多事情是可以自己抉择的,不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

而抱团八卦,在职场上是大忌。

当你在我面前八卦他人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你在别人面前是不是也同样八卦我。

4. 该看病看病

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对自己来说有多重要?

如果你真的打心底,认为自己一点都不重要,别人的想法更重要。

那可能真的是心理疾病。

咱不用讳疾忌医,如今在职场的打工人,心理上或多或少有些挑战。

我有一位自媒体朋友和我说过一个自己的案例,他写了一段关于自己故事的文章投稿给了一个知名公众号,写得确实好,公众号很快就刷了10万+,但没过几个小时,对方把文章删除了……

他得到消息,瞬间止不住的颤抖;连站立都困难。

后面去医院看了才发现确实有轻度的躁郁症。

如果这个问题始终无法得到解决,并不是在我这里看几百字就能解决的,还是建议去医院就诊一下,找专家聊一聊。

写在最后

多说一句,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我们沉迷工作,不能自拔,往往是很难跳出自身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来评价自己的。

到了年底,回到家里,不妨做一次小型的社会现象观察者。

去听听亲友们的话里想要表达什么,去看看长辈的各种做法代表了他们怎么样的心态。

其实人人都是需要认可的,都会寻求认可。

如果我们能反向思维,跳脱出自己的身份,努力在这短短的节假日里,了解亲友们的内心想法,做一个提供认可的人。

感谢父母准备的丰盛晚餐;

认可亲友们稳定/有趣的工作;

支持亲友们在生活中的重大抉择;

夸夸亲友子女长得好看/成绩优秀/才艺出众;

点赞老家亲友们的的生活状态;

……

没准你会发现,这次春节会过得还挺开心的。

多多表扬身边的人,认可他们的成绩,点赞他们的生活状态,其实是一种性价比超高的生活沟通方式,又不用你花一分钱咯。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瞎说职场”(ID:HRInsight),作者:Sean Ye,36氪经授权发布。

+1
123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第一财经/南都周刊/领英职场专栏作家,知乎人力资源优秀回答者

下一篇

Sora的出现给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启示

2024-02-18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