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友:为什么是乔布斯?
你一定被追问、也会扪心自问过一个问题:
我们公司创造的独一无二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太难了,以至于很多人直到创业失败也没想清楚这个问题。
实际上这个问题事关生死,它决定了你能不能避开巨头,在夹缝中求生存。
而且这还不够,要穿越经济周期,还需要具备另一种能力——升维。
混沌创办人李善友教授认为,企业家一定要找到困住你的隐含假设,通过找到要素以及要素背后的维度,依托原有成功企业的X轴,另立一个新的Y轴,实现破界创新。
只有找到了这个基因密码,你的企业才可能逆风翻盘,实现华丽转身。
而乔布斯正是具备这种思维的典型代表,每一个学习做创新产品的人都绕不过乔布斯。包括近期罗永浩访谈的两位嘉宾——李想和何小鹏,他们都曾以乔布斯为偶像。
上周六,善友教授为大家带来课程《价值升维》,重点讲解了乔布斯的创新方法,以下根据部分课程内容整理,混沌君把它分享给大家。
你是否活在别人建立的维度里?
我们创造的独一无二的价值是什么?
这是创业者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难题。因为只有解决了这个难题之后,你的企业才值得长期去运营。如果这个问题回答不出来,即使短期内可以赚到钱,也是昙花一现。
如何破解这个难题?答案是建模。
如何建模?
靠两个东西:一个是要素,一个是维度。要素就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分成的基本要素;维度,就是数学和物理学中讲的X轴、Y轴……
要素和维度有什么关系?要素就像一个质点,运行在维度之上,维度是要素运行背后的先验规定性。
人的思维如果停留在经验,只能看见要素,看不见维度。当我们的思维上升到逻辑时,就能看见维度,维度就是逻辑。看不见的维度决定看得见的要素,大多数人都相信眼见为实,而认知高一层的人相信逻辑。
我们做任何业务,背后都有一个看不见的规定性,当你提到更高、更快、更强的时候,那个维度就定了。
很多人是在别人定义的维度里卷,有什么意义呢?牛人可以重新定义这个维度,重新定义什么叫好。所以,你必须为自己的世界建模,如果不为自己的世界建模,你就只能活在别人建模的世界里。
换句话说,你必须找到你做事情的维度,如果找不到这个维度,你就活在别人为你建的维度里。你没有自由度,没有选择的空间。
要素与维度有什么区别?
要素和维度有什么区别?
要素和要素之间只能相加,维度和维度可以相乘。X轴和Y轴相乘,就是一个二维架构。之前我们讲组合创新,熊彼特叫“旧要素新组合”,实际上是小创新。小创新是要素相加,我们今天讲的是大创新,维度相乘。
任何一个要素都活在一个维度之上。一个要素加上另外一个要素,还是一维的。就像熊彼特说的,无论把多少辆马车连续相加,都无法获得辆火车。
如何实现升维?维度的相乘即升维,X轴乘Y轴就变成了二维。我们今天讲的升维的概念,绝对不是要素的相加,而是经由要素找到要素背后的维度。
要素A背后有个维度,要素B背后也有个维度。如果要素A和要素B两个、要素的维度不同,维度和维度相乘之后,就会有一个二维的模型出来。当你发现一个二维模型出来以后,原来两个相独立的,甚至有时候相对立的两个要素,就变成了一个模型的一体两面。
二元对立的一对矛盾,原来你只能做取舍。但升维以后,它们可以相互转换,根本不用做取舍。
很多人听着感觉很懂,但是一做事就乱七八糟,因为你连要素和维度都分不清。其实我们也不需要分清什么是要素,什么是维度,它们都是指向月亮的手指头而已。在一个子系统里是维度,在更大的系统里它就变成了要素。所以不用分太细,只要知道要素、维度很重要,这个箭头很重要就好了。
这是一张极其简洁、极其深刻、极其容易又极其难的一张图:
如何升维?
回到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如何在商业行为中升维?
坦率地说,几乎没有任何人是从零开始全新创造价值的,我们几乎都是在前人已经建立的某一个价值维度上增加了一个新的价值维度,也就是价值升维,这已经是世界级的贡献了。
在前人已经明确的一个价值基础X轴之上增加了一个Y轴,和原有的价值合成一个二维结构,这就是升维。不是对以往的全部否定和抛弃,而是找到另一个Y轴进行升级。
所以,如何找到自己的价值?你只需要找到两个关键点:第一,找到过去或者整个行业的先人明确的那个价值。第二,在它的基础之上增加一个新价值。需要注意的是,一次不要升太多,因为你能成功升维一次就很了不起了。
乔布斯的升维思考
乔布斯是天生的价值升维思考者。
第一个小例子是软件和硬件。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IBM的关键词是硬件,微软的关键词是软件。IBM提供硬件,微软给IBM提供软件,两个公司开展合作。而苹果公司在硬件上有一个维度,在软件上也有一个维度(苹果第一个将图形界面系统商业化),合起来就是苹果软硬一体化端到端解决方案,二维模型结构。
今天的英伟达也是软硬都有,所以AMD已经很难成为英伟达的竞争对手了,AMD也运行在英伟达的CUDA系统里。
1997年,乔布斯重返苹果之后的第一次发布会的第一页PPT,就是“苹果的所有战略可以概括为我们的使命:为顾客提供举足轻重的、有信服力的,且只有苹果才能提供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第二个小例子是PC。之前只有computer没有person,但是乔布斯提出:“我们整个公司,我们的整个哲学基础,都是建立在一个原则之上的。当一台计算机与一个人相遇时,会产生某些非常特殊且在历史上截然不同的事物。”
这里有两个要素,一个是人,一个是电脑。当一个人和一个电脑结合,它不仅属于你,它就是你——人物合一。
乔布斯是二维思考者,他在大家都拥有的computer基础上加上了person,于是就创新出了personal computer。其实他和盖茨同样做出了PC,但是盖茨认为前面那个P就是个形容词,而形容词是可以去掉的。只有乔布斯坚定地认为person是个独立的维度。
乔布斯认为,人是目的,技术是手段。但是,人们走着走着就会异化,会把我们的工具当做目的,而把人当做工了。于是,我们走着走就看不见人了,只会一门心思提高你的生产力。乔布斯重新把人性唤醒回来。
第三个小例子是关于科技与人文的。乔布斯投资了一家企业叫皮克斯,足足有十年时间,乔布斯希望皮克斯出售高品质的软件和电脑,但乏人问津。可当这些技术被制作成了一个美好的故事,很快就获得认可。就这样,乔布斯更深入地思考科技和人文的结合。1999年,乔布斯第一次正式地表达了:科技与人文的十字路口。并在之后2001年日本采访、多次发布会中,反复提到。只有技术是不能改变世界的,眼里要看见人。
乔布斯提出,“有很多人在创新,但创新并不是我事业最主要的与众不同之处。苹果之所以能与人们产生共鸣,是因为在我们的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大家普遍认为情绪价值就是刺激大众的多巴胺,而乔布斯认为真正的价值是心灵和心灵的共振,中间的产品只不过是载体。
过去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制造业供应链,我们的产品大多数是白牌,接下来一个大的趋势是加一个Y轴,让它变成品牌,品牌一定是打动人心的,一定是要看见人的,这是做品牌的根基。乔布斯强调,做品牌的关键词是交付之后要有touch,重要的不是产品的性能,是touch真用户,即触及用户的真需求。
总结一下,当人们在二维里面建模型,首先是为价值建模,一定要越过经验到逻辑,看到下边的东西,建模是在逻辑层,不是在经验层。
如何持续破界思考,实现业务升维?
大家都可以建模,并且人们又看不见逻辑,如何判断一个模型是否正确?实际上,没有任何一个模型永远是真理,只有暂时是正确的,其中判断的标准之一叫逻辑三洽。
第一是自洽,即这个模型自身是自洽的,模型和信息之间是自洽的。
第二是它洽,模型和其他模型之间,你不能证明它是错的,其他模型之间要保持一种它洽。
第三是续洽,如果出现了一些新的信息量,模型能继续来验证它。
实践的确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不是唯一,而是之一。一个理论和其他不能被证伪的其他理论之间也可以互相检验。所以,模型三恰是我们来看待自己这个模型是否有用的一个标准。
我们继续追问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人类的逻辑模型是如何进步的?
人类逻辑模型的变革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经之路,一般会经历三个步骤:
第一步、逻辑融洽或称逻辑自洽。
建立一个逻辑模型,把所能把握信息都整顿在其中。
第二步、逻辑失洽。
由于熵增,导致信息量增加,当旧模型不能整顿新出现的信息时,原有逻辑模型失洽。
第三步、逻辑变革。
建立新的逻辑模型,整顿新信息量,达成逻辑融洽。此时,原有逻辑模型崩溃。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混沌大学”(ID:hundun-university),作者:混沌学园,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