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美女,在线恋爱,我已出牌,你跟不跟?
10月18日,Steam上一款名为《完蛋!我被美女包围了!》(下称《完蛋》)的真人互动视频游戏上线。游戏上线就冲上了国区游戏热销榜,上线一周便取得了超6000条评论,据SteamDB显示游戏同时在线人数突破4万。
据这些数据推断游戏的销量或已超过5万份,并且该数据还在以每天1万的速度增长。如果以游戏首周打折后的37.8元计算,其营收预计已经超过200万元。
游戏讲的是负债百万一事无成的男主角突然之间被6位性格各异的美女包围的故事,可谓是目标非常明确地面向男性玩家。游戏的整个故事架构非常的网文,也非常的日式二次元,是那种一眼就看得出不会在现实中发生的脚本。
本作与传统的后宫动漫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游戏是全程真人出镜演出的互动剧。真人出镜对二次元来说是避之不及的雷区,但对二次元圈外的人群,尤其是短视频受众来说,也许是刚刚好。
美女游戏没有新鲜事
《完蛋》为何会火,已经有了很多讨论。
有人将其归功于短视频平台的病毒式传播,有人将其归功于直播平台大主播的下场直播。
这些当然是游戏出圈的原因。而回顾过往也不难发现,每次真人互动游戏出圈的路径都是很相似的,有规律可循——那就是游戏不会主打硬核玩家,而往往是向圈外打,收获外部热度后再引发玩家或媒体关注,然后带来销量。
游戏制作方intiny显然对这个规律是有所认知的。他们在产品介绍页就将自己打造成“一个宅男团队”“为了让玩家圆梦”,而他们的视频有意使用的黑黄配色也明显是想蹭一点那个方面的灰色流量。
最终,游戏向着制作组预期的方向开始传播,得到了短视频平台算法的推荐,也得到了知名主播出于猎奇的直播围观。流量也便如雪球一样滚起来了。
想要复制这个出圈套路,“真人出镜”这个元素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在主流短视频平台上,真人视频的推送权重是高于二次元或游戏视频内容的,这使得真人切片更有机会被传播。而真人出演恋爱剧情常会出现的“尬演”则会给直播间带来很好的围观效果,自然容易引发主播的主动试玩。
《完蛋》甚至在小红书上都有数条点赞数百的视频,评论区讨论的是小姐姐何种妆造更美。而其在微博的流量则主要来自于关注游戏中演员的粉丝。如果一款游戏没有真人出演,那么这些流量都是不可能存在的。这是只属于真人出镜的流量红利。
真人红利,游戏难吃到
在游戏圈这种真人红利其实一直存在。回顾历史有很多案例。比如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就一度流行将真人美女视频切片与麻将、柏青哥等棋牌弹珠游戏结合而制作游戏(详见我们此前的文章【点击跳转】)。
《金庸群侠传》主角的初始武功“野球拳”玩梗的出处就是日本的真人美女游戏。
而在国内,港台在上世纪末为对抗日本相关产业也推出过自己的真人美女游戏,往往是在真人麻将等游戏类型的基础上加入穿越、魔幻等调剂元素,相关的盗版碟片后来传入国内也一度在各县城畅销一时,具体内容就不便细说了。
相比于二次元这种带有强烈美术风格的画面形式,真人最大的优势就是没有门槛——无论是制作还是消费者都没有门槛:把美女往海报上一印就可以拿出去卖了。国内早年的美女挂历、美女扑克牌、美女VCD唱片都是这一思维下的产物。
封面上是四大天王,打开一放全是泳装美女
这种模式的流行与不同国家文化差异也无关,即使是二次元产业发达的日本,也依然有真人恋爱游戏的一席之地,比如在PSP上就有过与AKB48谈恋爱的相关游戏,某知名页游网站甚至推出过动作片从业者相关的卡牌页游。《如龙》系列的选拔比赛至今还在延续。
也许有人要说,既然真人美女红利一直存在,为什么如今这类游戏不但数量很少也完全不成气候了?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随着互联网发展,这种源于底层欲望的流量早就被众多商业模式争抢完了,没游戏什么事了。
在国内,秀场直播与美女短视频早就以更简单粗暴的商业模式完成了对欲望的圈地。在海外,相关的商业模式就更丰富多样了,大家看到《完蛋》视频里的黄黑配色图案就明白。
欲望被更直接地满足后,主打相关内容的游戏也就没有市场了。
就像在日本,风靡一时的真人棋牌类游戏如今几乎销声匿迹,因为玩家已经不需要这样的游戏来满足欲望了。在国内,情况也是一样,虽然隔三差五我们还是会看到一些打着“真人互动、在线恋爱”的相关游戏出现。比如2018年就出现过《恋爱模拟器》《和Kizami一起玩》等真人出镜的恋爱游戏。
老师为何还在用WIN7?
2020年还出现过名为《女神驾到》的游戏,同样以真人出镜为卖点。
这些游戏的发行商大多原来就是发行GALGAME等宅向游戏的。那时,国内即使是典型二次元游戏也会推真人内容,比如《三色绘恋》就推过真人COSPLAY写真。
可见,真人美女的“受众”一直存在,但一直处在一个小众的位置。像以上提到的游戏,不是已经下架就是评价很低,很多都已经是“黑历史”。
从这点上说,《完蛋》居然能以40元的价位保住了口碑,的确说明了游戏的品质相比此前有显著提升。游戏在形式上以更高成本的短剧代替了以前的写真图片,在内容上尽量讲好故事而非卖肉,请到的演员也更为专业,算是给喜好此类内容的玩家带来了不少惊喜。
当然,从游戏的角度看《完蛋》依然有很多问题,游戏无论是剧情容量还是结局多样性都不足(只提供了5小时左右的流程)。但从评论区可以看到,玩家对游戏内容表现出了很大的宽容。可见玩家也十分明白,这样的游戏几年也不见得会出一个,是个稀罕物,所以乐意为它贡献一份好评。
然而,《完蛋》一部作品的火爆并不会改变整个环境的现状。况且以游戏的拍摄成本投入,其如今所得到的热度距离回本也依然有距离。据此前数据,《隐形守护者》的研发成本估计在1600万,如果不是游戏后来推出移动端,仅靠PC端《隐形守护者》可能至今都无法回本。
而《完蛋》光是这个游戏名称和内容想拿到版号就有点难度了,官方对游戏是否能上移动端也只能表示“缓慢计划中”。虽然我们不知道游戏的具体营收,但从各评论区都可以看到,很多人都只是贡献了点赞的“云玩家”。
对于真人互动游戏,直播永远是一把双刃剑。它带来流量,但也会让游戏损失销量。更致命的是,《完蛋》不像《隐形守护者》那类作品,这种“美女后宫宅男做梦”类的游戏很难形成IP,即使有角色受到欢迎,受众也是去追星角色背后的演员,制作方很难将游戏IP化。
我出牌了,你跟不跟?
说到底,真人互动游戏,尤其是以美女宅男为定位的游戏,从各个方面来讲它的商业模式都是“一波流”式的。这也注定它很难成为一个单独的子品类。这样的产品无法让一个团队长久存活,所以它只能是其他媒介的一个补充,在偶尔出现时被关注与围观。
有的团队愿意搏一搏这样的机会,成功了便是单车变摩托。有的演员也愿意试一试这样的形式,毕竟影视行业如今也卷得厉害,若能借游戏的形式意外出圈也是收获。正如《完蛋》团队自己所说的,他们的拍摄本就在疫情期间。那时很多商业活动无法开展,不如做个“被美女包围”的圆梦游戏吧。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手游矩阵”(ID:shouyoujuzhen),作者:bias,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