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买的游戏股,还会涨吗?
最近,中国游戏股迎来了一次久违的普遍增长。
腾讯、网易、世纪互通等龙头股增幅显著,比年初增长了64%、72%和303%;其他如巨人网络、完美世界、恺英网络、吉比特、心动等游戏公司,也都实现了股价翻倍。
从葡萄君此前文章的热度及留言中,也能看出大家对游戏股这波涨势的关注:
在乐观之余,我们也不免思考:为什么中国游戏股在今年迎来了普遍上涨?这种增长势头可持续吗?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中国游戏行业的增长点在哪?
从基础的逻辑来讲,股价的增长空间,离不开资本市场的两大利好共识。
其一是基本盘的持续盈利能力。
基本盘的好转,首先来自于整体环境的回暖。
在政策层面,最近几年全国多地接连推出了游戏产业扶持政策。比如上海近两年推出了超8份扶持政策,深圳最新推出了单项奖金超1000万元的游戏利好政策;
同时,游戏版号审批也趋于稳定,效率和数量不断攀升,使不少厂商能更早规划产品研发和发行节奏,少了许多后顾之忧,比如米哈游重磅新作《崩坏:因缘精灵》便在首曝同期获得了版号。
更重要的,是社会大众对游戏的认知在向好发展。很多人逐渐认可游戏行业在AI、XR等技术领域的前沿性,也看到了游戏在人才教育、社会公益、文化自信方面的价值——尤其是《黑神话:悟空》,其作为「首部国产3A大作」,在过去的一年来狠狠地提振了民族自信。
上述积极因素,共同构建了基本面的支撑,给资本市场带来的信心;而财报数据,则进一步验证了游戏股盈利能力的恢复。
2025上半年,可以说是行业近年来「整体表现最好的财报季」:超八成公司实现盈利、TOP 64上市公司营收利润总和达到近5年新高、B站亏损7年终于盈利、世纪华通市值翻3倍突破1400亿(目前已经突破1500亿了)……
其二,是资本市场对游戏行业未来增长空间的看好。
资本市场的前瞻性,意味着投资者不会只为厂商们的过去成绩买单。在我看来,游戏股股价快速增长的深层原因,在于市场看到了中国游戏公司更大的可能性——尤其是全球市场带来的广阔空间。
当「天花板」被抬高,市场的估值逻辑也随之改变,投资者愿意为这份未来的潜力给予更高的定价。
中国游戏行业的未来
一些人会认为,游戏股的增长及公司的业绩增长,或许来自零和博弈,是固定市场的竞争和内卷,缺乏持续性和发展潜力。
但实际上,今年很多游戏股的上涨,来自它们对新市场、新业务、新技术的持续探索——就连头部大厂也在不断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首先是一些可见的行业发展空间:
1. 射击品类的增长。
腾讯游戏的收入增长,一部分就来自对射击赛道的持续探索。旗下最新爆款《三角洲行动》在全球范围的成功,不仅验证了他们的决策合理性,让搜打撤成了新一代的现象级玩法,还助推了射击品类的发展。游戏早在今年8月也已登录主机,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随着腾网米等大厂射击新品的加入,这个赛道的天花板或许会更高;
2. 小游戏市场的增长。
仅用了四五年,该市场的规模就已经超过了400亿元。不但三七互娱、大梦龙途、四三九九、点点互动等厂商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像《王者荣耀》《梦幻西游》这样的头部产品也都有了小游戏版本。Unity中国CEO张俊波甚至预测,小游戏未来可能发展到千亿乃至万亿规模,并有可能重塑现有手游产业的格局;
3. 单机市场的升温。
随着《黑神话:悟空》的成功,中国单机市场也迎来一波新品潮,拿大厂来说,腾讯投资了灵游坊的《影之刃零》、网元圣唐的《古剑》,网易也有历史题材单机游戏《归唐》……可以说,单机市场不仅仅是国产游戏参与全球竞争的新赛道,也是打响游戏品牌价值,提升社会认知程度和口碑的一大窗口。
4. 原有品类的差异化迭代。
世纪华通、吉比特、巨人网络、心动等游戏股,也先后通在SLG+、休闲放置、社交等赛道上寻找差异化的增长点,给予了资本市场更长期的信心。
在品类和平台外,目前国内厂商最重要的增长空间,还是全球市场。
可以说,在中国游戏股普遍走高的一年多的时间里,也是国产厂商全球化进程最凶猛的时段。
第一,国产出海的规模要比想象中更大。
腾讯《三角洲行动》、米哈游《崩坏:星穹铁道》《绝区零》、库洛《鸣潮》、叠纸《恋与深空》《无限暖暖》……过去一年里,很多国产爆款都选择了公测即全球同步,并没有将海外市场作为「出海」对象,而是直接将全球市场作为产品和业务增长的全新基本盘——未来全球同步发行,或许会成为更多产品的标配,甚至会随着行业基建下放到中小团队。
第二,一些专注出海的厂商也接连实现新突破。
其中世纪华通(点点互动)用近10年的SLG+出海赛道的积累,验证出了《无尽冬日》《奔奔王国》等爆款产品——该公司的股价翻倍,或许也跟其在海外市场的成功有关。
《无尽冬日》《奔奔王国》包揽8月出海收入榜TOP 2
而从近年来层出不穷的出海黑马(柠檬微趣、江娱互动、麦吉太文、震游科技)来看,专注出海细分赛道,对大部分厂商包括中小团队来说,仍有很大的挖掘空间——比如要不是点点互动在TGS上的布设相当惹眼,葡萄君还很难直观感受到其在日本市场有多火。
点点互动直接把广告打在TGS展馆最近的电车站里
第三,中国与全球厂商的协作愈发紧密。
比如作为国产厂商老大哥的腾讯,其业绩增长和产品成功,基本都有全球合作的影子(2025Q2国际市场游戏收入增长35%):由其投资和发行的《NIKKE》《无畏契约》《流放之路2》《沙丘:觉醒》……前段时间的TGS和科隆展上,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腾讯在全球市场的「人脉」和发展路径有多广。
这种双向 交流、 协作不仅拓宽了中国厂商的全球布局,也加速了游戏产业的全球化进程。
腾讯旗下国际游戏业务品牌LI利用中国市场的运营经验,助力瑞典投资公司Sharkmob的「搜打撤」游戏《Exoborne》打通其他市场
也就是说,总结这些现象,并不只是夸赞中国游戏在海外有多猛,而是游戏全球化,已经成了大部分想更进一步的游戏厂商的必经之路,中国厂商也基本形成了有体系的全球化生态——国产游戏的未来增长空间,一定是在更广阔的全球市场,而非陷入国内的零和博弈。
目前中国游戏的出海仍集中在欧美日韩等市场,
其他市场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及增长潜力
Source:Meet Intelligence
最后,中国游戏厂商也在从新科技、新消费的浪潮当中挖掘增长点。
比如腾讯、网易、字节跳动、米哈游等大厂在AI领域的投入开始显现成效。腾讯IEG研发的AI全链路创作工具VISVISE,可以在不改变工作流的前提下,进入多个研发环节提效。目前该工具不仅用于《和平精英》《三角洲行动》《地下城与勇士》等头部游戏,还帮助了完美世界、青瓷游戏、儒意景秀等厂商。
VISVISE官方公众号展示的部分合作产品
米哈游也在前段时间公布了AI投入的应用成果,包括利用AI自动化修改配置、搭建了AI Agent平台Echo、AI辅助3D美术创作、AI助手调动游戏功能等,这些技术正在逐步改变游戏研发的方式。
再比如游戏相关的线下「谷子经济」(周边商品)也展现出了巨大潜力。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谷子经济」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689亿元,预计2029年将超过3000亿元。
今年618期间,叠纸、米哈游、鹰角网络《明日方舟》、腾讯《光与夜之恋》、网易《世界之外》、B站《碧蓝航线》等天猫店铺,也登上了多个潮玩成交榜TOP 20;游戏科学,还在9月底在杭州开设了首家「黑神话BLACKMYTH」零售店,占地上千平米……据一位投资人的统计,不少游戏IP衍生品的年流水都超过了20亿。
结语
总的来说,今年游戏股的表现,其实不只是简单的业绩好转。更重要的是,中国游戏行业让大家看到了不止一条发展路径——尤其是海外市场正迎来一个更普遍、更迅猛的增长阶段,产品全球化与协作生态不断强化,逐步成为行业竞争的全新基本盘。行业不再是单纯的零和博弈,前景也因此显得更加开阔。
这种「未来可期」的可能性,或许才是投资者真正有信心、敢于持续投入的底气。
当然,行情好的时候,看什么都是千好百好,上述分析也只是葡萄君的一家之言,不构成投资建议——所以回到最初的话题:你们会怎么理解当下游戏股的状态?认为还会持续上涨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游戏葡萄”(ID:youxiputao),作者:秋秋,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