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定高了?(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如何正确定价?

一心向上ESOP·2023年08月01日 14:36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去年8月,天赐材料发布了《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因为6元/股的授予价格备受关注。

之所以会如此,一是6元/股的授予价格仅仅为草案公告前1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52.4元/股的11.45%,二是这个价格也大大低于《2021年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75.38元/股。

同一家公司,同一批激励对象,两个相差不到1年的激励计划,为何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差距如此巨大?

过高的授予价格

根据草案公告,天赐材料之所以选择6元/股的自主定价,一方面是因为不想激励对象支付过高的激励对价,缓解员工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希望方案可以更好地匹配员工整体的收入水平,在保障计划的可实施性时,可以进一步激发员工积极性,推动公司的长远发展。

至于两次授予价格接近70元/股的价差,官方给出的解释是要把两期限制性股票合起来看,这样员工的持股成本就会在一个比较理想的激励效果区间。

换言之,2021年的股权激励定价过高了。

另外,根据天赐材料的股价走势,2021年激励方案发布时,公司股价正处高位,方案授予价格也较高。但是等到2022年,公司股价节节败退,甚至低于授予价格,这对激励对象显然已经无法起到激励作用。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确定股权激励的价格,是股权激励方案成功与否的关键步骤。

价格过高,员工可能会因为资金压力过大,或者获利空间不高而放弃激励。

价格过低,员工又有可能因为得来的太过容易而不珍惜,同样影响激励效果。

而且价格过低甚至无偿激励,还可能会导致公司承担较高的“股份支付”费用,从而影响公司的利润水平,影响公司IPO。

所以,合理定价才能够带动企业与员工双赢。

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定价

相较于非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定价明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换言之,留给企业灵活操作的空间并不大。

根据《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在授予激励对象限制性股票时,应当确定授予价格或授予价格的确定方法。授予价格不得低于股票票面金额,且原则上不得低于下列价格较高者:

(一)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1 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的 50%;

(二)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20 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或者 120 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之一的50%。

同时,法规还特别强调 “上市公司采用其他方法确定限制性股票授予价格的,应当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对定价依据及定价方式作出说明”。

根据一心向上的观察,一般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定价突破5折限制的,来源多为回购股,比如前文提到的天赐材料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选择的就是回购的方式。

图源:《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

而在期权方面,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则规定,上市公司在授予激励对象股票期权时,应当确定行权价格或者行权价格的确定方法。行权价格不得低于股票票面金额,且原则上不得低于下列价格较高者:

(一)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1 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

(二)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公布前20 个交易日、60个交易日或者 120 个交易日的公司股票交易均价之一。

上市公司采用其他方法确定行权价格的,应当在股权激励计划中对定价依据及定价方式作出说明。

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定价

非上市公司在制定股权激励价格时,由于并没有像上市公司那样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也没有相应的市场股价可依准,所以非上市公司在确定期权或限制性股票的授予价格时相对较难,而这也是激励对象容易与企业产生股权纠纷的环节。

目前,市场上有以下几种比较常用的非上市公司定价方式:

(1)参考企业注册资本

如果注册资本与净资产相差不大,企业可以选择注册资本作为参考标准确定股权价格。

(2)参考企业净资产

如果注册资本与净资产相差较大,企业可以对每股净资产进行评估,根据每股净资产值来确定股权激励的授予/行权价格。

一般科技创新、知识创新类的企业因为没有大规模的固定资产,公司价值多以专利、技术创新等形式存在,所以在确定股权激励的价格时,企业的净资产评估可能会受到影响。

但是,如果这类企业不需要重点关注股份支付费用,比如创业初期或者IPO报告期外,那么也可以选择参考企业净资产来定价,以便降低激励对象的持股成本,提升激励效力。

(3)参考公司估值

根据公司估值来定价是当前市场比较常用的方式之一,因为对公司进行估值时一般都会需要专业机构介入,所以出具的结果能相对反映公司现阶段的真实市场价值,比较客观且具有参考性。

(4)参考行业市场价格

这种方法是指圈定与公司情况相似的上市公司或企业龙头,参照其净资产、净利润等财务数据来推算公司的股权激励价格。

(5)协商、约定

如果公司愿意尊重激励对象的想法及意愿,也可以通过与激励对象协商沟通的方式确定授予或行权价格。

(6)关于无偿赠送

虽然没有现行的法律法规禁止非上市公司无偿向激励对象授予股权,但是就目前的实操反馈来看,无偿赠送有利有弊:

#利

(a)激励对象无需付出成本即可获得股权,意味着激励对象无需承担任何现金压力;

(b)可以让激励对象具有更强的被认同感和自豪感,可以对其有更好的激励效果;

#弊

(a)因为没有付出相应成本,所以可能造成激励对象不珍惜,无法达到较好的激励效果;

(b)无法使激励对公司产生正确、准确的评估或预判,进而影响激励效果;

(c)公司无偿向授予激励对象股权,可能会导致公司的股份支付费用过高,进而影响公司的利润水平。

非上市公司的回购定价

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除了授予价格,回购价格的确定也十分重要,毕竟这两者的差值将直接影响公司的成本及激励对象的收益。

目前市场比较通用的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回购价格确定方式有3种,分别为:

#成本定价法 :定价方式为本金+利息,是最常见的股份回购定价方式。即按照离职员工此前支付的成本价,外加一定水平的年利息来确定,一般5%-10%左右的年利率较为常见。

#估值折扣法 :按照市场估值来确定回购价格,在公司最近一次融资价格的基础上打个折扣,折扣水平也是根据公司实际估值情况所决定。该方式主要针对高管群体而定,部分现金流充足的企业,每年会按照估值来修订股份回购价格。

#净资产定价 :传统的非上市企业,在授予股权时常会按照净资产定价,回购时也按净资产进行定价。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更匹配的方式。

结语

虽然目前非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法规建设还不够完善,但是对于很多中小型企业而言, 股权激励的介入时间往往越早越高,这里一方面有成本因素,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前规避很多法规约束 。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一心向上ESOP”(ID:TigerESOP),作者:聚焦股权激励的,36氪经授权发布。

+1
1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