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车市观察:MPV大爆发,30万以上占主流,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2022年接近尾声,回望征途千山远,翘首前路万木春,中国汽车市场在全球范围内起到领航作用,这其中包括了产品的持续创新,品牌的不断向上,以及行业格局的重塑。我们通过媒体视角,观察总结2022年中国车市六大发展动向。
在产品篇,我们将针对MPV大爆发、中国品牌持续捅破价格天花板、外资企业电动车式微三方面进行讨论。
在事件篇,我们将总结2022引发社会关注的热点事件;通过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持续走高,看各车企战略布局;以及中国品牌出海发展,重塑中国汽车整体形象三方面深入解读。
2022年什么车型最火?要我说不是SUV,不是性能超跑,而是MPV!虽然它的体量不大,也没有办法做到主流地位,但车企们都盯上了这一细分市场,各级别产品犹如井喷式的涌现出来。
01 新势力带流量,MPV市场引关注
2022可以算是MPV大爆发的元年,尤其诸多新势力布局该领域,让它的关注度一度走高。
4月29日:上汽大通MAXUS G90正式上市,售价21.99-32.99万元,定位中大型MPV,分为六座版和七座版两种座椅布局,搭载2.0T轻混动力。内部配备三联屏,拥有7个高清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6 TOPS的TI智能辅助驾驶芯片,可实现 L2+高阶智能驾驶辅助。
5月7日:岚图梦想家正式上市,售价36.99-63.99万元,定位为中大型MPV,提供四座和七座两种座椅布局,并拥有纯电动和增程式混动两种动力形式。搭载5G车载娱乐及办公系统、四音区语音交互、L2级驾驶辅助,自动泊车、远程遥控泊车等功能。
6月15日:五菱佳辰正式上市,售价6.88-9.98万元,定位家用7座MPV,提供1.5L/1.5T发动机可选,搭载了LingOS车机,提升智能交互体验。
8月23日:腾势D9正式上市,售价32.98-66万元,提供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两种动力形式。内部配备航空座椅、丹拿音响、后排娱乐屏,支持L2级别的智能辅助驾驶系统,拥有5G互联、多屏共享、远距离迎宾、定制专属座舱、OTA升级等功能。
9月21日:红旗HQ9正式上市,售价35.88-53.88万元,定位为豪华中大型MPV,采用2+2+3的7座布局。动力方面使用2.0T发动机,未来还将推出PHEV版本车型。支持语音控制、远程控制、自动泊车系统、SACC高级巡航系统等。
11月1日:极氪009正式上市,售价49.9-58.8万元,采用纯电动力,CLTC工况下续航里程最高822km。标配2颗7nm制程工艺MobileyeEyeQ5H高性能芯片、7颗800万像素高清摄像头、4颗200万像素环视摄像头等,支持NZP自主领航辅助驾驶,包括自主上下高速匝道,跟车巡航,车道变化。
11月3日:别克世纪正式上市,售价从52.99-68.99万元,拥有四座私享版、四座逸世版和六座蕴世版三款车型,搭载2.0T可变缸涡轮增压发动机。四座私享版引入豪华智慧幕墙系统,集成了32吋可升降智能屏,配置2枚高通骁龙8155车载旗舰芯片。
11月8日:传祺M8宗师版正式上市,售价26.98-34.28万,提供燃油和双擎油电混动动力可选。搭载ADiGO SPACE智能座舱,基于8155平台+GOS2.0的生态方案打造,拥有多达20个智驾传感器,标配L2级智驾辅助功能。
02 “魔改面包车”成过去,产品需求多元化
从这些上市车型来看,你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如今的MPV已经不是魔改的“低端拉货面包”,它们大部分售价超过25万,甚至最高到50万以上,高端产品开始占据主流。
这其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我国人均GDP的高速增长。2021年,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的背景下,共有145个地级以上城市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人口合计达7.3亿,占全国总人口的52%,首次超过人口总量半数。
从历史来看,每一次经济形势的转变都会催生新的物质需求,产品的种类也会变的更加细化。MPV虽然不像轿车、SUV那样具有主导地位,但作为一个大的品类,它的市场潜力没有被深入挖掘,存在着多元化发展方向和增长空间。
曾经中国MPV市场非常单调,10多万元的低端产品是村口包工头专用,拉人拉货两不误,就像自家转磨的小驴子,粗活累活都能干。
20万级别产品也就GL8,主要承担商务接待,如果想家用,一般用户会选择隔壁奥德赛。再往高了就是丰田埃尔法,这种消费群体基本非富即贵,一般老百姓只能选择观望。
如今随着用户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对车的认知也更全面,MPV不再只是“拉活”的商用车,其功能性和舒适性被更多人认可。
不少厂家也凭借智能化、新能源化转型,借力向上冲击,丰富了30-50万价格区间的产品,并且展现出了不错的产品实力。
同时各方政策利好也让车企嗅到到了MPV市场可能存在的商机。其中扩大机动车免检范围,将7至9座非营运小微型客车(面包车除外),纳入6年免检范围,超过6年不满10年的,则由每年检验1次调整为每两年检验1次。这一举动,让当时大约1.7亿多私家车主享受到政策福利。
除此之外2021年的三胎政策也加速多元需求,MPV的多座位,灵活空间成为不可忽视的优点,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三孩政策对车市是重大利好,是结构性增长的机会。
03 现实不如想象,布局MPV市场更像赌
虽然车企加码MPV市场,看起来红红火火热闹非凡,但其实从目前车市表现来看,它并未迎来爆发增长期,我认为这更像是一种长期布局,在赌未来前景,因为这一细分市场的不确定性还是很大的。
根据乘联会数据显示,MPV市场仅在2016年迎来高光时刻,其全年累计销量高达246.7万辆,同比增幅高达25.8%;但随后的2017年,MPV销售207.07万辆,同比下降17.05%,而且主要以宝骏730这类低端商用车为主。
2018年到2020年累计销量则分别下滑17.4%、18.2%、20.8%,MPV市场是各细分领域“最稳定的”,只不过是一直稳着下滑。
2021年MPV市场全年累计销量达到107.9万辆,同比下降1.0%,市场渗透率为5.0%。不过往好的方面看,其中新能源MPV销量3.5万辆,同比增长了137.5%,纯电MPV共销售2.9万辆,同比增长184.7%。
可能正是由于新能源MPV的逆势增长,表现超出预期,让一众新势力决定“赌一把”。
毕竟MPV的产品少,谁都没有绝对的话语权,不管新势力还是传统品牌,都需要接受消费者的重新检验,虽然MPV市场的盘子小,但以长远的眼光看,早布局早占坑,绝对更有利。
除此之外,中低端MPV的萎缩态势已经呈现出来,MPV正在向大型化、高端化方向发展。自主品牌希望通过高端产品,树立品牌向上形象,最终的目的则是提升整体溢价能力。
2022年1-10月MPV累计销售77万辆,其中五菱宏光、别克GL8、赛那和传祺M8占据前四位置,但五菱宏光累计销量同比下滑34.3%,市场份额从去年的21.8%下降至17.9%。
04 提前布局,抢占先机
虽然说MPV市场前景一片光明为时过早,但是不是现在布局没有必要呢?当然不是,目前诸多国际品牌已经推出了电动MPV!
2022年大众ID.Buzz国内首发亮相,该车致敬了1950年大众经典的面包车T1车型,基于大众MEB纯电平台打造。
目前大众ID.Buzz在欧洲市场售价在6万欧元左右,约合人民币41万元。据外媒报道,在欧洲市场ID.Buzz还没开卖就收获了不少意向订单,未来会将年产量逐步调整到13万辆,也有望进入中国市场。
梅赛德斯-奔驰则在欧洲发布了全新纯电动MPV车型EQT,约合人民币36.3万元。该车实际上是T级MPV的油改电版本,使用EQ风格设计,搭载前置单电机。
小鹏MPV谍照也在近日曝光,新车将基于全新H平台打造,与其他车型一样采用智能化设计方案,搭载小鹏汽车800V高压快充技术,从而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200公里的成绩,纯电续航有望突破800公里。
这些车企的举动都在说明MPV市场虽然存在不确定性,但不可不争,谁落在后面谁就只能被动接受已有的市场格局,不再具有主导权。
同时由于MPV车型的特性以及使用场景,非常适合进行电动化转型。比如电动MPV要比燃油车更安静,由于不需要排气、传动结构,三电系统也趋于集成化,所以空间利用率更高。如今中国车企扎堆推出MPV,就是一种放眼全局的做法,希望抢在外资品牌前,牢牢把握住这一细分市场的话语权。
虽然近两年公共卫生事件延缓了家用MPV的发展脚步,但随着政策开放,经济恢复,我相信未来MPV销量将迎来增长。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通过高端MPV的打造,让全球消费者看到中国品牌的技术实力,以及创新思维,最终持续不断的推动国内汽车产业向上突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有驾”(ID:youjiabaidu),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