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去鹅厂上班?

唐韧·2022年09月20日 13:23
关于产品的探讨

昨天我一个在鹅厂做产品的朋友找到我,开门见山跟我说想让我过去加入他们团队一起做点事情。

我有点懵,但内心的一个声音告诉我,我大概率是不会去的。

但好奇之下,我依旧跟他聊了很多。

读书、实践、聊人,我在每次和不同人的交流过程中,总能学到一些东西,当然也会跟你们分享。

我这个朋友入职鹅厂快 6 年了,一直做产品,目前是一个新业务的产品负责人。

说是新业务,其实也不算新,毕竟做了一年多了,目前增长势头还不错。

在整个集团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他们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支持,如今还获得了不少 HC。

我想,这就是集中资源打硬仗的最好体现吧。

因为涉及到敏感信息,具体的业务和部门我就不说了,这里主要跟你们聊两点在和他沟通过程中得到的体会。

第一,高阶 PM 的体系化思维和全局意识是一种核心竞争力,这种能力形成来源于知识积累、视角训练以及反复实践。

在和他的沟通中我发现一个特点,他从来不跟我介绍他们产品多么好用,也不聊他们产品数据如何漂亮。

相反,他更多是在和我阐述对于产品背后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理解。

举个例子。

他在介绍具体业务时,会从细分用户、价值主张、渠道、成本、营收等方面展开讲。

在这个结构下,你能很快对于一个具体业务构建起全面的认知,而且能很快理解他们的优势所在。

这种体系化思维倒是让我想起了一个经典的业务分析工具,BMC,也就是商业模式画布。

这些天,我正好在跟星球内价值个体成长计划的同学上这部分的课程,也建议 PM 去学习了解下这个工具。

我也问了他,我说你刚刚讲的这个体系是不是借用了 BMC 的结构来分析的。他说是,因为他们内部也会用这样的工具。

此外,他们在策划一款产品时会更多的从外部视角来看,而不是内部视角的自嗨。

这么做有一个好处,能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说白了,就是如何去洞察产品自身的差异化价值。

后来,我问了下他们产品有没有算过 LTV 和 CAC,然后他又耐心地跟我介绍了他们在过去一年里做的数据统计和验证。

我之前有分享过 LTV 和 CAC 的计算方法以及过程,作为一个预估值,这两个指标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LTV 做产品的同学应该都听过,就是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用来衡量某一段时间内用户对产品的价值贡献。

CAC 是用户获取成本,指的是成功获取一个用户所花费的资源。

LTV 和 CAC 的比值能很好地反映出一款产品的健康状态,同时也是判断一款产品是否具备足够强生命力的指标。

按照业内标准,如果 LTV/CAC 大于 3,那这款产品的健康指数就是很高的。简单说,这款产品的赚钱能力要超过它的运营支出。

如果 LTV/CAC 小于 1,那铁定是个亏本买卖。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大于 1 而小于 3,那问题点就在于产品转化率或者获客成本控制得不是很好,或是其他可能的业务和产品问题。

当他用上面这套逻辑来和我介绍业务和产品时,我是有被说服的,而且基本没有反驳的空间。

有客观事实、有数据支撑、有产品愿景,这让我一个从没了解过他们产品的人能在很短时间内建立对于他们所做事情的价值判断。

这种能力,对于一个高阶 PM 来说是必备的。

所以,能知道这些,源于他的知识积累;能理解这些,源于他的多元视角;能运用这些,源于他的反复实践。

第二,高阶 PM 的行业深度、专业技能、思维方法构建了他们的职业护城河,这是用时间和经验建立起来的优势。

经常有做产品的读者问我,如何才能建立自己的职业优势?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好比问我如何把长城修起来,当然我也很难落实到每一个细节去回答。

不过,在我接触过的高阶 PM 中,总结下来他们都具备三个明显的特征,分别是行业深度、专业技能、思维方法。

行业深度,是垂直于某一个行业领域的纵深经验。

就拿我这个朋友来说,过去几年一直扎根于同一个领域方向,对于行业规则、业务逻辑、产品、运营、市场等都有深入学习和了解。

专业技能,是完成工作并拿到结果的前提,包括一些工具和方法,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个案例也属于专业技能类。

在面对不同问题时,我们需要掌握不同的工具方法,你的武器库越丰富,解决问题的效率就越高。

比如,对于从事咨询顾问的人来说,他们的武器库就是工具方法和案例。几个常用工具方法,涉及多领域的成功案例,在他们面对新问题时,总能找到现成的工具和可参考的案例。

毕竟,大多数的问题其实都是类似的。

做产品也同样,一些常用工具方法加上长期积累下来的成功案例,在面对新问题时就能很快找到解决切入点。

思维方法就不用多说了,这是认知、知识、三观决定的。

以上三点,都来源于长期的深耕与沉淀,职业优势和门槛都是时间带来的回报。

和他聊到最后,他依然问了我一句,要不要来鹅厂上班?

我说,世界很大,我想多看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唐韧”(ID:RyanTang007),作者:唐韧,36氪经授权发布。

+1
25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公众号「唐韧」主理人,《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

提及的项目

查看项目库

下一篇

9月8日,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在江苏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22年)》。

2022-09-20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