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被机构评级, 买入或持有可信吗?

账号已注销·2022年09月19日 07:57
分析师自我保护的愿望是给出这些含糊不清评级的动机之一。

股票评级可能会令投资者感到困惑,分析师会把买入、强烈建议买入、卖出、跑输大盘、中性或其他标签贴在股票上,但投资者应该意识到,实际上对于一只股票来说,只有买或不买。 

以3M公司为例。该公司股价较2018年创下的历史高点下跌了约50%,原因不难理解:3M预估其2023年的收入将与2018年大致相同,在过去10年里,销售额的增幅并不强劲,仅为2%。该公司还面临着难以量化的重大法律责任。如今,许多投资者并不渴望拥有这只股票。 

这从华尔街分析师给予3M的评级就能看出来。只有一名分析师给予这家总部位于明尼苏达州的制造商“买入”的评级,七名分析师给它的评级是“卖出”。但还有一大群分析师(13名分析师)将该股评级定为“持有”,或“与大盘一致”、“中性”等同类评级标签。投资者不应想当然地理解为这些分析师真的认为3M股票值得持有,或者相信该股表现将与标准普尔500指数持平。研究公司The Edge Group的创始人吉姆•奥斯曼(Jim Osman)说,事实上,这些评级标签只是更温和的卖出指令。 

奥斯曼指出:“卖出建议并不会带来真正的生意,如果实际结果与建议相反,分析师也不想自己看起来很愚蠢。持有是一种中间立场,对投资者来说毫无用处,但对分析师来说却是安全的。” 

分析师自我保护的愿望是给出这些含糊不清评级的动机之一。研究主管可能会在给出卖出评级后,收到被“冒犯”的公司打来的电话,表达自己对于被贴上卖出标签的不满,但如果评级是“持有”就不太会收到这样的抱怨。 

商业问题、声誉问题和其他非股票因素都可能会影响评级,因此当看到一个“持有”评级时可能更令人担忧,因为这个评级的意思实际上是让你不要持有。但奥斯曼说,这其中并没有什么“诡异”的地方,大多数券商的研报是为“成熟的投资者”写的,也就是那些靠阅读这些研报赚钱的人。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关心一只股票的评级是买入还是卖出,而是对分析师的行业知识感兴趣,或者是和他们自己的想法有共鸣。奥斯曼表示:“我们与250多家机构客户打交道,规模从小到大,他们中没有多少人关注估值或评级。” 

那么我们应该关心股票评级吗?是的。学术研究考察了华尔街研究的长期影响,许多研究发现,获得买入评级股票的平均表现优于大盘。这表明,总体而言,分析师能够在他们密切关注的公司中找出更好的公司。 

但请记住:不要把所有的评级都当成字面意思来理解。 

文| 《巴伦周刊》撰稿人阿尔·鲁特(Al Root)

编辑 | 吴雨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巴伦周刊”(ID:barronschina),作者:阿尔·鲁特,36氪经授权发布。

+1
1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做全球投资,看百年巴伦。《财经》引入《巴伦周刊》独家版权

提及的项目

查看项目库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