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孩,吃出一个IPO

投资界·2025年11月03日 16:45
金添动漫赴港IPO,年卖8亿IP零食。

你家孩子常吃的零食也要IPO了。

投资界-天天IPO获悉,近日广东金添动漫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金添动漫”)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商证券国际与中国银河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奇趣蛋上印着奥特曼,饼干袋里装着收藏卡,连软糖也是角色的形状……缔造这一切的是现年58岁的蔡建淳。彼时动漫风靡全国,他将IP与零食相结合打造出趣玩食品,孩子可以“边吃边玩”,如今一年卖出超8亿元。

眼下情绪消费火爆,潮玩经济席卷而来。自泡泡玛特创造市值神话后,大批潮玩品牌排队赴港IPO。

他把零食装进动漫里卖

在潮玩食品界,蔡建淳可以说是最早吃上螃蟹的人之一。

出生于1967年,早年蔡建淳只是经营着一家普通的饼干厂。转折点发生在2000年初,《蓝猫淘气三千问》风靡全国,相关授权产品供不应求,蔡建淳开始意识到动漫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

彼时,“IP变现”还是个没人听说过的新鲜词,但蔡建淳敏锐地发现,给零食披上动漫的外衣,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吸引力。2004年,他创立上海添乐卡通食品销售发展有限公司,开始探索IP趣玩食品生意。

所谓“IP趣玩食品”,通俗来说就是从包装、赠品等方面着手,将动漫元素融入到传统零食当中。比如一包奥特曼主题的软糖,里面附赠一张人物卡片或迷你手办,孩子可以边吃边玩。

这样的设计让零食升级为情感载体,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溢价能力——“消费者不单单因为零食好吃而购买,更多是出于对IP的喜爱,以及产品提供了一定的情绪价值”。

第一个合作的IP是哆啦A梦。2009年,公司正式拿下奥特曼授权,此后奥特曼系列成为公司的拳头产品。直到2011年4月,金添动漫正式成立。

这些IP效果立竿见影——蔡建淳曾公开回忆,此前单纯卖饼干,一吨只卖1.5万-2万元,现在一吨可以卖到三四万元,利润从3%-5%提升到30%以上。

2016年2月,金添动漫完成股改,并于半年后在新三板挂牌。期间引入投资机构东莞金澄与东莞金乐,并于2017年2月及2020年12月两次增资。

2021年1月,公司自愿从新三板除牌。对此董事会解释称,香港更适合推动公司业务发展——“作为中国与国际市场之间的门户,香港可令我们更方便地接触国际投资者及全球市场”。

IPO前,蔡建淳持有公司87.80%的股权,其余股份由东莞金乐、东莞金喜及东莞金澄持有。此外,蔡建淳为上述投资机构的普通合伙人,合计控制公司100%投票权。

卡通人物撑起一个IPO

定位于“IP趣玩食品商”,金添动漫主要以零食为热门IP的载体,产品涵盖糖果、饼干、膨化零食、巧克力、海苔零食等类别,共有超过600个活跃SKU。

举例言之,一包奥特曼果汁软糖,从外包装到软糖造型都融入了动漫元素,奇趣蛋里一半巧克力一半摆件,实现“沉浸式品牌体验”。

当前,金添动漫拥有26个授权IP,包括奥特曼、小马宝莉、蜡笔小新、喜羊羊与灰太狼、小猪佩奇、熊出没、迪士尼、哪吒之魔童闹海、蛋仔派对、猪猪侠等,几乎囊括了中外热门动画角色。

根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5.96亿元、6.64亿元、8.77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6.6%、32.6%、33.7%,净利润分别为3671万元、7522万元、1.3亿元。

其中,绝大部分收入来自IP趣玩食品的销售,近三年占总营收的比重分别达96.6%、97.6%、98.8%。从产品类别来看,糖果和饼干构成了业务支柱,合计贡献了约66.2%的收入。

回头来看,金添动漫整合了经销商网络、零售直销和电商平台,近三年直销收入占比从3.5%增至33.1%,主要是与量贩零食店及名创优品、美宜佳等零售店合作,覆盖超市、IP主题快闪店、电商旗舰店、自动贩卖机等消费场景。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按收入计算,公司是国内最大的IP趣玩食品企业,市场份额为7.6%;在IP食品市场中,仅次于百事食品、玛氏、亿滋三家跨国企业,市场份额为2.5%。

牵手IP,金添动漫的确比零食同行更加“吸金”——2024年公司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达到33.7%和14.8%,同期三只松鼠和良品铺子毛利率分别仅为24.3%、26.1%,净利率更是不足5%,即使面对定位更高端的盐津铺子也略占上风。

不过,IP合作是一把双刃剑。由于与授权方的合作通常为非独家形式,竞争方的涌入会造成定价压力。此外,协议期限通常仅有1-3年,若到期后授权方不再续约或提高费用,公司将面临收入下滑的风险。

尤其是当前金添动漫业务较为依赖头部IP,2025年上半年,来自前五大授权IP(奥特曼、小马宝莉、蜡笔小新、喜羊羊与灰太狼和小猪佩奇)的收入为3.80亿元,占同期总收入的85.7%,其中最大授权IP奥特曼贡献了近一半的收入。

根据财报披露,2025年上半年,公司IP版权费达到2001.6万元,同比增长21.9%,占销售成本的比例从2022年的4.8%升至6.9%。三年半时间里,金添动漫花在买IP上的费用已超过1亿元。

今年最火生意

“卖情怀”早已不是个例。更高的附加价值,吸引零食厂商纷纷尝试与IP联名,从奥利奥推出蛋仔派对版本到卫龙跨界《魔道祖师》,大家都想从中分一杯羹。

“万物皆可潮玩”,眼下情绪经济浪潮席卷而来。

最耀眼的当属泡泡玛特。2020年登陆港股,泡泡玛特曾经历了一段漫长的低谷时期,股价一度跌至不足10港元。如今伴随Labubu成为新晋顶流,股价也一骑绝尘,自2024年以来飙涨超20倍,最新市值超3000亿港元。

近日,泡泡玛特发布2025年三季度业绩预告,整体收益同比增长超245%,海外市场增速更是达到惊人的365%,远超市场预期。此前王宁在半年报的财报会上表示,预计全年营收将不低于300亿元。

另一边,潮玩品牌正扎堆奔赴港股。今年9月,名创优品旗下的TOP TOY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此前公司刚刚完成一笔战略融资,由淡马锡领投,投后估值约100亿港元。

定位为潮流玩具集合店,TOP TOY在深圳、重庆、西安等城市铺开门店,并从去年开始走出国门。今年二季度TOP TOY营收同比大增87.0%,达到4亿元,成为名创优品新的增长点。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今年1月,有“中国版乐高”之称的布鲁可在港股上市,开盘大涨超80%,以超6000倍的认购倍数超越2024年港股新股“冻资王”;背靠70个IP的集换式卡牌商卡游,于4月递交招股书,去年营收超百亿元;第三大国内IP玩具品牌、52TOYS冲击上市,估值约20亿元。

回望潮玩历史,走过2018年的高峰,曾经批量涌入的VC/PE资金,如今也到了寻求退出的窗口。恰逢今年以来新消费火热,估值普遍水涨船高,上市成为最理想的回报通道。

放眼望去,“佛系”的卡皮巴拉、丑萌的Labubu,这些玩偶完美地踩中了当代年轻人的情感需求。某种程度上,这也是中国消费浮沉变迁的一抹缩影。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天天IPO”,作者:余梦莹,36氪经授权发布。

+1
3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投资界:清科控股旗下创业与投资资讯平台

下一篇

到底是中产没钱了,还是我没钱了?

6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