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助力弯道超车,「中派科技」宽景PET-CT如何开启超清时代?
文丨杨乐禅
编辑丨江倩君
数字化时代下的医学影像行业,从最初的X射线技术、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逐渐迭代到更细分的赛道,正发展出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等更精准、更高效、更智能的高端医疗影像设备。
相比起普通CT、MRI等影像检查,由探测功能信息的PET和解剖结构的CT结合的PET-CT,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能以1+1>2的效果赋能于临床。因此,它的出现被称为“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的《2018年中国核医学发展现状普查结果》数据显示,2018年国内PET-CT设备总数仅为298台,中国百万人口PET-CT保有量仅为0.21台,如若按照每百万人2台计算,则需要2600-3000台PET-CT,市场规模在千亿级别,市场潜力巨大。
从传统到数字化的PET-CT,如何弯道超车?
由于受限于技术、市场等因素,国产影像设备起初的发展并不如意,市场被国外的头部企业如「西门子」、「飞利浦」等所垄断,形成马太效应。但以「东软」、「联影」为首的一批中国企业,近年来不断探索国产医疗影像设备的“无人区”,实现了“中国智造”于国外市场的“破冰”。
需求的扩张推动了PET-CT赛道的发展,不少后起之秀纷纷涌现,中派科技(深圳)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派科技」)就是其中之一。在数字化PET-CT赛道上,「中派科技」于2016年公司成立前已开始研究,现在已形成了TOF(time of light)核心技术、数字化康普顿探测器以及宽景PET-CT设计三者的技术组合。
探查更加微小的病灶,提供更高清的图像,是PET数字化带来的优势。「中派科技」通过算法和硬件结合,解决了设备成本高、结果不准确以及影像诊断专家稀缺的痛点。
如何同时降低示踪剂成本和单次扫描时间做到降本提效?「中派科技」董事贾玉斌解释说:“原本需要花1500元以上购置放射性药物,现在我们的技术可以把药物剂量降低10%,即只需要花200-300元的量级就可以完成扫描,同时设备周转率提高也使每天扫描的人数增加了一倍。”对于应用场景广泛的检测市场来说,宽景PET-CT解决方案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行业内设备成本高的问题,在医院、检测机构等市场上具备优势。
在灵敏度和清晰成像方面,TOF技术的应用则是重头戏。TOF技术及系统的时间分辨率是赛道“玩家”们追求的关键技术指标,其优化可以在临床上大程度提高系统灵敏度,更精准定位小病灶,实现清晰成像。
据了解,「西门子」目前的TOF技术位于全球第一梯队,分辨率做到了接近200皮秒,而国内平均水平是300-400皮秒,「中派科技」的时间分辨率则做到了250皮秒,设备灵敏度比起传统的提高了3倍。“攻克数字化PET-CT的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中派科技」董事如是说。
中派科技的PET/CT系统(图源:中派科技)
新基建下AI助力,开启PET-CT超清时代
PET-CT的设备使用需要通过CT和PET两种扫描,并将两种图像进行高精度的融合,最终形成功能和结构的高清融合图像为临床准确诊断提供依据。因此PET-CT具有多方面的产业应用场景:一是能对肿瘤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脑功能疾病如阿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等进行早期诊断和评估;二是可以应用于疗效跟踪,比如化疗的疗效评估;三是能够用在还处于蓝海的小动物影像市场,通过对小动物活体成像,为新药的研发提供临床前影像试验支撑。
借着医疗新基建的东风,PET-CT在基层医院的渗透率会越来越高。但是,更高的要求也随之而来,数字化PET-CT要如何搭载新基建更好满足需求的增加?
追求图像的清晰,是医学影像市场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给临床提供更有信度的诊断依据。而人工智能作为新基建的重要一环,其应用无疑是数字化PET-CT更好发挥临床价值的关键。
传统的图像处理方法与微小病灶的成像很难做到同步,AI能突破高清成像的极限,实现更好的影像诊断作用,这也是它在医学影像行业尤其是PET-CT中的重要效用。
对于传统的影像设备来说,从扫描病灶到图像处理,极度依赖医生对病人的指导和操作机器。AI的优势在于能够避免重复劳动,通过大量的已有影像数据和临床诊断信息实现数据智能,从而在影像诊断方面如影像检查、图像处理和分析、综合诊断、随访建议等更好地提高图像的采集效率和医生工作效率。
目前,AI在CT上比如在肺结节检测、新冠肺炎检测等方面的落地进展较好,但是在PET-CT的辅助诊断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随着各种癌症和精神类疾病的初步筛查和分级诊断的市场越来越大,「中派科技」的PET-CT已开始布局AI赛道,“AI需要与设备端结合,有设备的支撑才会有数据的支撑,才能更好实现AI在医学影像行业的落地,打造一个更高清的图像世界。”
做前沿的PET技术开发公司
近日,在南山科技创新的年度盛事——创新南山2020“创业之星”大赛生物医药行业决赛中,「中派科技」荣获成长企业组一等奖。
「中派科技」成立于2016年,总部位于深圳,在上海、武汉设有研发基地,公司致力于在分子影像领域提供高性能、低成本、全数字的系统级解决方案,做前沿的PET技术开发公司。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在内的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
目前,「中派科技」已成功研发了包括人体医检和体检TOF-PET/CT系统、高分辨率连续晶体环小动物PET系统、及全穿戴脑部PET系统等在内的等一系列高端正电子发射成像系统,在数字化PET-CT的各细分赛道上全面开花。现阶段大部分产品都处于正在进入市场的过程,其中小动物方面的产品预计明年年底会进入市场销售,以小动物为主的小探测孔径市场未来是重点发力的方向。
融资方面,「中派科技」目前正在进行Pre-A轮融资,资金用于MVP版本产品的临床推广和注册。计划明年下半年「中派科技」将启动A轮融资,将用于对后续新型PET-CT的研发投入。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原创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氪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
小氪微信ID:gd36kr001 微信公众号ID:gd36kr 官方微博:@36氪广东 抖音:湾区会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