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化学系高才生的二次创业:用科研创新切入护肤赛道的「纯粹元素」
文|黄诗淇
编辑|廖尧
抗衰老,成为这个时代最普遍、最个体化的焦虑命题之一。2024年,中国抗衰护肤品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1500亿元——这是一个庞大而混沌的赛道。一方面,消费者需求在持续上升,轻医美项目复购率攀升、护肤科技类产品销量节节高;另一方面,产品质量参差、噱头横飞、风险并存。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里,护肤消费正变得越来越理性,也越来越挑剔。根据《抗衰护肤市场趋势报告》,超过六成消费者对护肤品功效的真实性表示担忧。他们不再满足于“白+透+紧”的想象图景,也不会轻易被一个“成分话术”说服。他们想要看到实效、听懂技术、感知变化。
“技术”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科技抗衰”也被认为是当下最有前景,也最具挑战的赛道之一,承载着消费者对科学抗衰方式的追求。
一瓶真正的科技抗老产品,应该具有这样的三重属性:第一,源自临床或实验室突破,有足够的科学研究支撑;第二,拥有明确的递送机制,解决“成分吸收”的关键环节;第三,能够融入用户日常,成为可持续使用的护肤解决方案。
在这一逻辑下,一家叫「纯粹元素」的中国品牌,正试图解答当下护肤科技发展的核心命题:如何让真正的科研成果进入消费者的生活。
从产品端来看,这款主打抗衰老功效的唤肤面霜,以SOD(超氧化物歧化酶)作为核心成分,运用革命性创新技术——纳米胶束透皮递送技术——将其包裹在改性壳聚糖中形成纳米微球穿透皮肤屏障,深入真皮层,进而高效消除自由基、减轻炎症,降低胶原蛋白的交联与分解。更重要的是,它的使用方式极其日常:像普通面霜一样涂抹,不需要医美设备,也不需要诊所专业介入。没有恢复期,也没有价格焦虑,只有稳定渐进的体验积累。
这正是科技抗老的“日用化”关键:真正走出实验室,真正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场景。
技术落地:科研成果的日用转化
如今,抗衰老市场已经进入科技驱动阶段,呈现出中端卖成分,高端讲科技的趋势,科技抗老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全球各大品牌正争相在细胞级抗老、靶点级突破上投入资源,从而在根源上探究皮肤衰老的内在和外在机制,突破现有抗衰护肤品的瓶颈。广东柏亚化妆品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施昌松表示:“抗衰还是要从肌肤衰老的根源出发,围绕科学,做基础研究与功效保障,才是化妆品科学发展的王道。”生物科技等技术的发展为皮肤衰老的机制机理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助力。抗衰老护肤研发不断向纵深发展正成为护肤品高端化的核心路径。
而「纯粹元素」所选择的靶点,就是自由基;其技术机制,就是纳米递送。
正如 Apple Watch 把心电图监测装进了手腕,Dyson 把航空涡轮装进了吸尘器:它们并不止步于科研成果,而是找到了通往生活的路径。今天,「纯粹元素」正在做相似的事:将实验室的最新技术,装进了一瓶可以每天使用的面霜中。
从根源讲抗衰,皮肤老化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自由基与两者都相关,特别是外源性老化。自由基是含有未配对电子的原子或分子,在体内具有极强的化学反应性。正常代谢、紫外线、环境污染等都会导致自由基的产生。自由基会攻击皮肤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引发脂质过氧化,影响细胞信号传递与物质运输。同时,它还会氧化蛋白质,让皮肤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交联、断裂,降低皮肤弹性与紧致度,出现皱纹松弛。此外,还会损伤DNA,影响细胞正常分裂和修复,加速皮肤老化。
理解自由基的机理之后,抗老的思路也就更为清晰:寻找能够清除自由基、恢复皮肤抗氧能力的工具。SOD,即超氧化物歧化酶,是医学界公认的抗氧化“第一守卫”。它能够高效清除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多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在体内扮演着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的关键角色。SOD在医学、化妆品、牙膏及食品中都有广泛应用,作为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具有显著的抗氧化和抗衰老作用。
不过,由于其分子量大以及极度不稳定,SOD无法直接被传统护肤品利用。这是因为人体皮肤由表皮、真皮与皮下组织构成。最外层角质层厚约10-20微米,是由已死亡的角质形成细胞组成的物理屏障。它能有效阻挡500道尔顿以上的大分子物质进入体内。传统护肤成分尤其是SOD等大分子酶类因此难以深入更深的真皮层发挥作用。
也就是说,成分再好,如果无法被皮肤吸收,也是徒劳。这也正是如今护肤行业中最关键的“技术瓶颈”之一:屏障难题。传统护肤品的主要缺点之一在于皮肤的屏障会阻止生物活性物质有效地渗透到身体中。角质层严重限制了它们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
「纯粹元素」从这个技术难题入手,试图将原本只能在实验室中发挥效果的酶,转化为消费者可以稳定、安全、每日使用的护肤技术,通过研发纳米胶束透皮递送技术,解决了传统护肤品中“大分子酶无法穿透真皮层”的行业难题。不同于以往的抗氧化剂一次消除一个自由基,「纯粹元素」能够把平时无法进入真皮的水溶性酶改性递送到真皮,消除几亿个自由基。
纳米透皮递送技术正是当前医药研发中的前沿方向。在最新研究中,同济大学、复旦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研究团队相继开发出多种纳米递送方案,在肿瘤靶向治疗、黑色素瘤抑制、肽类药物渗透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通过对纳米胶束表面的修饰,科研人员可以精确控制药物在目标组织中的释放位置、时间与速率,达到更高效且更安全的治疗效果。这一技术路径,也被视为未来智能靶向药物体系的雏形。
「纯粹元素」,则是将其从论文实验搬入消费品应用的先行者之一,将这套最初来自医学靶向输送系统的技术用于护肤面霜中。
纳米胶束是一种纳米级别的胶体粒子,其尺寸通常在1 - 100纳米范围内。它具有独特的结构,由亲水性外壳和疏水性内核组成。纳米粒子在护肤品中的应用能够提高护肤品的透皮吸收性能、改善药物的稳定性、增强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度,或者实现特定的释放特性。首先,纳米粒子的小尺寸使得它们能够更容易地渗透皮肤的角质层,增强护肤品中的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其次,有些护肤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在特定条件下不稳定,纳米粒子可以提供一层保护,减缓其降解过程,改善药物稳定性。同时,纳米透皮给药系统可以通过调整纳米粒子的特性,实现对药物的精准递送,提高药物在目标组织或细胞中的浓度。最后,纳米粒子的应用还可以改善护肤品的质感,使其更易于涂抹、更为均匀地分布在皮肤表面,提高用户体验。对比起传统医美往皮肤注射玻尿酸和胶原蛋白,「纯粹元素」所达到的效果则能够保护每天生成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不受破坏。
信任建立:从科研路径走向用户感知
「纯粹元素」尝试构建的,更是一种可持续的信任传导机制——一种让用户在每次使用中都能慢慢建立信心的方式。消费者对护肤品牌的信任,从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尤其是在科技护肤日渐成为市场主流的当下,信任的建立更是贯穿产品从实验室走到消费者手中的每一个环节。真正能走得远的品牌,不是营销先行者,而是信任的长期建设者。
那么,消费者究竟在信任什么?首先是技术的真实可感——是否看得见研发成果、是否用得出实际功效;其次是品牌的长期投入,而非短期热度——是否真正理解皮肤,是否潜心钻研技术。「纯粹元素」正是希望以此为基础,从科研起步,构筑属于科技护肤品牌的长期信任护城河。
作为一个深耕实验室十余年的品牌,「纯粹元素」始终将技术打磨放在第一位。在多数新消费品牌热衷“打爆款”“抢节点”的语境下,「纯粹元素」并不追求营销的包装。在访谈中,他反复提到一个词:“厚积薄发”。正是前段研发、试验、迭代的慢积累,才保证了技术路径的纯粹性。「纯粹元素」进入市场的时机,等的是技术成熟,而不是营销节点。产品上市背后,是由斯坦福博士带领旗下研究院的100多位博士,历经10年潜心钻研的纳米胶束透皮递送技术。通过运用此技术,用改性壳聚糖纳米微球将SOD稳定包裹并输送至真皮层,实现了抗氧成分的深层递送与持久活性释放。
“理工科视角”贯穿了「纯粹元素」的整个产品研发路径,也源自王胜地个人的学术背景和创业经历。他出身于北京大学化学系,曾赴康奈尔大学访学,在科研系统中一路成长。第一次创业,他选择做“爸爸的选择”纸尿裤,一款强调高标准、严准入的婴儿护理产品。也尝试过口罩、丁腈手套、化工厂的创业。接触到抗衰老领域,则是源于疫情期间的一次契机。当时王胜地研究肿瘤靶向给药的北大化学系同学,同其研究了十多年的纳米递送技术,提议王胜地可以把酶递送到真皮,该方法具有很好的抗炎效果。
起初,王胜地想做一个晒伤后修复的药膏。成品在去年研制出来后,却意外发现了另外三个效果。第一,抗皱,去细纹,缩小毛孔能把法令纹,抬头纹变浅,川字纹变浅;第二,能提亮肤色,美白淡斑;第三,可以消除炎症,青春痘,红血丝,都有比较好的效果。这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让团队十分激动,再次研究其中的机理,发现了抗衰这一潜力无限的赛道。对比起之前设想的晒伤修复,如今的三个效果,则基本上可以覆盖30岁以上的皮肤开始老化的人群和十几岁到20多岁的青春痘人群。
但是,事情不是一帆风顺,「纯粹元素」很快面临了两个问题:第一,起效太慢,需要十五天,很多消费者没有那么多耐心;第二,无法量产。今年四月份,「纯粹元素」终于解决了量产的问题,优化了合成路线,终于实现万瓶量产。今年五月底,起效太慢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通过提高酶的纯度和表达能力,把纳米微球效果提升了十来倍。这一问题的解决并不像听起来那么简单,因为效果的提升并不能简单地提高酶的浓度,浓度太高会引起过敏反应。做一个简单的类比,我们可以向皮肤运进去100个特种兵,而不能简单增加到1000个民兵,因为后勤负担重会引发过敏反应。因此,通过提高酶的纯度和表达能力,产品的起效时间可以加快至三四天。
这也正是为何“现在”是「纯粹元素」正式进入市场的时间点:“不是说刚好选这个时间点投放市场,而是这个时间点技术真的成熟了。”「纯粹元素」完成纳米胶束递送技术的关键突破,实现量产与稳定输出,这才决定正式推向市场。
值得一提的是,婴儿级纸尿裤属于高分子材料领域,对吸水性和过敏性控制要求极高,也正是这一产品经验,为王胜地在抗衰老产品领域打下了理解皮肤屏障、成分穿透、功效安全的知识基础。在这个行业中,他积累了两项重要经验:一是对皮肤科学的高度敏感,尤其是婴儿皮肤对于成分安全的严苛要求;二是与消费者的深度沟通能力。因为面霜的用法和用量都会影响到最终的使用效果,因此需要走心地同客户的交流沟通,告诉客户怎么好好使用产品,培养出一批种子用户。
这也是“科技护肤”真正的起点:不是从“产品概念”出发,而是从“科研原理”出发。如今,随着消费者审美的成熟与科学素养的提升,真正拥有“科研含量”的品牌正在悄然聚拢用户的信任。消费心态日趋理性——不是哪个品牌讲得最动听,而是谁能真的交出结果。一个好的科技品牌,不是靠噱头卖货,而是靠技术说话。
同时,抗衰老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品牌科研高度的研发领域之一,抗衰老产品也是最能做出溢价的品类之一。对比国际高端品牌动辄几百上千元的定价,「纯粹元素」在定价上选择了“技术亲民化”的路线,把科研成果以更低成本送到用户手里。王胜地表示,这款抗衰老面霜价格约200元,但其所搭载的科技水平却能媲美美容院效果,让真正好的技术,能被大多数人用到。
36氪广东——在广东观察世界,在湾区链接全球。
36氪广东作为广东地区领先的新商业媒体,以大湾区为核心,为各位创业者、投资人以及科技、财经、新经济领域从业者提供最前沿的深度商业报道,搭建最畅通的产业对接通道,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如果你希望得到36氪广东的报道,或转载相关文章,请将你的需求和BP发送至指定邮箱:guangdong@36kr.com。如果你希望转载公众号文章,或进入社群(备注:社群),请联系小编微信。我们将在24小时内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