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商汤背书的特斯联三冲港股:AI业务暴增191%,“陡峭曲线”能延续吗?

港股研究社·2025年11月28日 19:47
近半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热潮再起。
我要联系

近半年来,人工智能领域热潮再起。Google发布可实时交互的3D环境生成模型Genie 3,OpenAI正式推出GPT-5,引发行业对AI技术边界的新一轮讨论。

在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一个共识早已清晰可见:人工智能与物联网(AIoT)的融合是推动产业智能化的核心引擎。

此时,“AIoT第一股”的候选项自然是受不了市场的重点关注。

11月25日,特斯联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斯联”)更新招股书,继续推进港交所主板上市进程。这也是该公司继2024年9月、2025年4月后的第三次递表。

若成功上市,其或成为国内“公域AIoT第一股”。据招股书披露,此次募资将主要用于TacOS系统开发、绿色智算体建设及市场扩展。

作为中国公域AIoT领域的早期入局者,特斯联的财务表现与战略转型,成为观察AIoT产业落地的样本之一。

AI数智化主业再加速,暴增191%

特斯联的成立时间,不早不晚,正逢物联网+升级期。

资料显示,特斯联创办于2015年,是中国公域AIoT行业的参与者,致力于以科技推动产业升级及空间智能化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核心业务为凭借AIoT操作系统TacOS,向企业、公共管理者及其他公域参与者提供可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并整合软件、硬件及相关服务的全栈AIoT产品。

具体来说,TacOS是一个五层模块化的独立产品架构,通过连接海量的异构AIoT设备和智算硬件实现轻松接入和集中管理,其中的五层架构分别为智算物联网、全域数字化、通用智能体、全场景应用及开发者平台。

历经十年的技术深耕和市场沉浮,至今特斯联已是中国公域操作系统型AIoT产品提供商TOP5中一员(以2024年相关收入计,数据来自招股书)。

优异的市场地位自然也意味着不俗的业绩数据。

特斯联的营收轨迹呈现出显著的“陡峭曲线”。根据招股书,2022年至2024年,其收入从7.38亿元跃升至18.4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达58%;2025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速进一步攀升至77%。

继续再加速增长的主因,依赖于AI产业数智化业务的爆发。今年上半年该业务收入达5.77亿元,同比激增191%,贡献了总收入的超九成;AI产业数智化业务客户数量达171个,同比增加81个。

这绝非偶然,而是公司业务重心的主动倾斜,也直接反映了公司对AI算力基础设施需求的精准捕捉。例如为隆鑫通用等客户部署的绿色智算体项目,通过提升资源利用率与缩短开发周期展现了技术落地价值。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智能化、智慧生活等业务收入明显被收缩。

这种集中化直接强化了公司增长动能。

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上半年,特斯联客户数量超900个,其中新增客户124名,其产品已被广泛应用于全球172个城市;在手订单26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较2024年末增长316%至6.57亿元,为后续业务拓展与技术研发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撑。

增收不增利,特斯联的暂时性主动牺牲

这份再加速背后,利润却成为了“暂时性牺牲品”。过去三年,当其收入实现高增长之时,盈利能力却再大幅波动。报告期内,其毛利率从2023年31%的高点回落至2024年的15.3%,较2022年的10.1%仍有提升,2025年上半年小幅回升至22.7%。

同期分别录得净亏损23.87亿元、8.03亿元、21亿元及5.74亿元。

这种波动与特斯联的竞争策略密切相关:一方面,为抢占优质客户的标志性项目,公司采取“定价换市场”方式,短期内压缩了毛利率和利润空间;另一方面,持续研发投入及股份支付等非现金开支,加剧了净亏损规模居高不下。

2022-2024年其研发开支累计超10亿元,对应研发投入比虽然随着收入的增长再下滑,从44.6%降至20.4%,但投入体量始终维持在年投3亿级水平上。2025年上半年已投入1.62亿元。

特斯联在招股书中坦言,未来可能继续录得亏损,需通过规模化订单与成本管控实现平衡;但未来仍计划投入大量资源开发TacOS与绿色智算体,并招募和激励研发人才。

值得乐观的是,虽然公司为了长期市场着想无奈选择了“定价换市场”方式,但规模化效应已在财报中体现了实效。

2025年上半年,其三费费率同比大幅下降46.5个百分点,现金储备同步增长,显示运营效率优化迹象。

放大到行业视角,AIoT企业其实普遍面临“投入前置”挑战,特斯联并不例外,但想要进一步提升优势,就看它能否在扩张中维持毛利率回升趋势,顺利将技术优势转化为可持续盈利模型了。

掘金7440亿大市场,京东商汤背书的特斯联如何乘势?

特斯联的业务重心调整显然是符合产业长期大趋势的。人工智能驱动的这一轮全球产业大变革、生活方式历史性大变迁浪潮中,中国公域AIoT赛道正驶入高速增长期,这早已是行业共识。

灼识咨询报告显示,该细分市场预计从2023年的4080亿元增至2028年的744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2.8%,略高于AIoT市场整体市场11.1%的增速,是数字经济产业中增长最快的黄金赛道之一。

这种增长动能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政策驱动,数字经济已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智慧城市、产业数字化等项目持续落地;二是技术融合,AI与IoT的深度融合正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价值空间。

然而,市场的高增长也伴随着日趋复杂的竞争:运营商领跑,云厂商、垂直方案商多方割据,即电信运营商凭借网络优势开展全场景布局,云服务商依托“云+AI”能力构建生态,行业解决方案商则在垂直领域深度耕耘。技术路线上,市场则呈现“技术通用化与场景深度化”并行的特征。

特斯联以“公域操作系统型AIoT产品提供商”定位差异化竞争。这种定位的核心在于TacOS操作系统——一个五层模块化的AIoT操作系统,通过连接海量异构设备实现集中管理。截至6月底,特斯联产品已被全球172个城市的逾900个客户部署,包括上海徐汇区AIoT智能社区、隆鑫通用绿色智算体等标杆项目。

而TacOS系统的技术壁垒则体现在其全栈能力上。系统包含智算物联网、全域数字化、通用智能体、全场景应用及开发者平台五层架构,能够为产业、城市、人居和能源四大领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在算力端,该公司推出T-Nexus系列智算服务器、T-Infer系列多模态一体机等硬件产品,以及混合推理引擎HICE等软件平台;在智能体端,自研HALI系统通过类人感知、多智能体协同等能力实现机器与物理空间的交互。

这种“软硬一体”的布局与行业趋势相符,AIoT平台正从“连接驱动”向“智能驱动”演进,大模型与IoT的双向赋能成为关键。

从行业演进视角看,AIoT发展已历经三个阶段:连接驱动、数据驱动与智能驱动。当前,行业正进入以“模型+系统”融合为特征的智能驱动阶段。特斯联的战略调整与此契合:公司从AIoT 1.0时代的万物互联,逐步演进至AIoT 4.0时代的“大模型+TacOS”融合。按照特斯联今年发布的新战略:以AIoT技术为基底,推动AIoT算力、AIoT智能体两大核心业务发展。这种前瞻性布局符合行业走向,即未来AIoT平台将深度嵌入行业应用,支撑多智能体协同与复杂系统自治。

在AIoT行业从“百模大战”向“智能体经济”演进的过程中,特斯联未来最主要的核心机会在于把握物理世界数据价值重估的趋势。

市场竞争的另一重关键在于生态构建。特斯联的股东阵容堪称豪华,包括光大控股、IDG资本、京东科技、商汤科技等知名机构。这种“产业+资本”的组合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带来业务协同机会。

例如,京东的零售场景、商汤的AI技术都可能与特斯联的AIoT平台产生化学反应。同时,公司近期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体现了其在核心技术方面的国家认可,有助于提升市场信誉。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港股研究社”(ID:ganggushe),作者:港股研究社,36氪经授权发布。

+1
7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报道的项目

特斯联
我要联系
城市级智能物联网服务提供商

下一篇

困在“智驾元年”。

1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