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焦虑营销,它一年收割30亿
■如何拿捏中产父母的焦虑
■如何把童鞋做成奢侈品生意
■过度的广告轰炸是一把双刃剑
你是否也被那句“稳稳第一步,高光每一步”的魔性广告语洗脑过?
这句广告词已然成为城市生活中无法逃避的背景音,精准锁定了焦虑的父母,同时也推动了一场消费热潮。在人口红利消失、消费趋于理性的当下,它让中产父母们甘愿为一双价值上千元的童鞋买单。
2023年,泰兰尼斯推出稳稳鞋,起步价529元,后续又迭代出Pro、Max等多个版本,其中,“稳稳鞋MAX冬季童靴”折后价1499元,比萨洛蒙的爆款成人鞋XT-Quest(1398元)还贵。
2024年,泰兰尼斯年销量超600万双,GMV破30亿,同比增长超50%;今年双十一,泰兰尼斯干掉了NIKE KIDS、安踏儿童等一线大牌,登顶童鞋销量榜首。
泰兰尼斯,已经成为一个现象级品牌。
仅凭铺天盖地的广告,就能让中产父母心甘情愿地为一双寿命仅几个月的童鞋,支付堪比奢侈品的溢价?已经有不少消费者开始质疑,买泰兰尼斯就是在为它的广告付费。
01 焦虑轰炸,母婴的钱真好赚?
“人生第一件奢侈品不是泰兰尼斯稳稳鞋,而是家人的爱”“泰兰尼斯 泰兰尼斯……献给公主和王子”
从2023年开始,中国的一二线城市正在经历一场针对宝妈的感官围剿。从小区电梯到办公楼电梯,从电视到电影院,从地铁站到高铁站……泰兰尼斯的广告以一种高饱和度的方式,强行占据了消费者的视听神经。
很难说这是不是一种焦虑轰炸。它不断在耳边重复暗示:如果你爱孩子,如果你想让孩子走得稳,如果你把孩子视作公主王子,你就绕不开这双鞋。
这场轰炸的核心产品是一款学步鞋。
2023年,泰兰尼斯推出“稳稳鞋”,但想了很多名字,比如‘稳步’、‘稳行’,但总觉得差点意思。
最终,分众传媒创始人江南春将名字改为叠词——“稳稳鞋”,泰兰尼斯团队瞬间觉得有记忆点,既展示了产品最硬核的能力,也更贴近用户的实际需求。
“稳步”是功能描述,家长听了无感;“稳稳”则是情绪承诺,它精准击中了新手父母在孩子学步期最大的隐性焦虑,即怕摔、怕不稳、怕输在起跑线。
借助这一极具辨识度的名字,泰兰尼斯成功引爆这一款产品,并带火了泰兰尼斯整个品牌。更重要的是,它还抢占“人生第一双功能鞋”的心智,以此作为流量漏斗的顶端,带动全年龄段产品的销售。
在稳稳鞋之后,泰兰尼斯去年又推出稳跑鞋,并将营销重点从稳稳鞋转向稳跑鞋,在机场、高铁、电梯、电影院等渠道进行大规模饱和式广告投放,以提升品牌在儿童跑鞋市场的认知度。
在这种铺天盖地的轰炸背后,是理工科出身的丁飞对“品牌营销需要大共识”的推崇。
他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他非常清楚,办公楼里有孩子的女性可能只有20%,电梯广告触达的有效用户可能只有小个位数,其它线下广告的情况也类似。
但即便如此,他仍坚决地选择了投线下广告。核心原因是丁飞对品牌营销的认知:“做品牌的核心,是达到大共识。”
所谓大共识,即获得更大范围的公众认知。一个看到广告的人,哪怕当下不是购买者,未来也可能成为购买者。而高端童鞋,更需要这种共识。
据多家媒体报道,“稳稳鞋”推出不到一年,单品GMV突破1亿元,成为品牌首个爆款产品。而且,带动了整个品牌的起飞,2024年,泰兰尼斯卖出600万双,营收超30亿元、同比暴涨50%。
02 用做奢侈品的逻辑做童鞋
泰兰尼斯的增长建立在核心消费群体下滑的基础上。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中国出生率已从2019年的10.48‰下降至2024年的6.77‰。我国0-3岁儿童数量从2016年的5090万人降至2024年的2820万人,降幅达44%。
按常理来说,泰兰尼斯稳稳鞋消费市场其实是在下滑的,然而,泰兰尼斯却在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实现了逆势增长。
背后被忽略的真相是:人口数量虽然下降,但童鞋的高端需求其实在持续增长。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从2019年-2023年,每个家庭养育孩子的可投入成本从30733元增长到39218元。一个明显的事实是,在出生人口下降的背景下,国内家庭越来越追求高品质生育和精细化育儿。
泰兰尼斯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趋势,它不再是卖鞋,而是把童鞋当作“情绪价值 + 身份象征”的奢侈品在卖。
通过高频线下轰炸 + 明确的高价锚定 + 大单品图腾化,把安全、科技包装成可售卖的高级感,从而把目标消费者转化为愿意付溢价的精致育儿族。
这个逻辑等同于把童鞋奢侈化,即用奢侈品牌的传播手段来塑造品牌档位,再用一两个图腾级大单品钩住大众认知。稳稳鞋正是这个图腾。
泰兰尼斯推出定价高达 1499元 的“稳稳鞋MAX冬季童靴”。这个价格是什么概念?它甚至超越了成人高端户外品牌萨洛蒙和耐克的高端线。 而且萨洛蒙一双能穿3-5年,泰兰尼斯一双稳稳鞋因为脚长得快,平均寿命只有3-5个月。
这正是泰兰尼斯的逻辑: 这些千元级的超级单品,在品牌战略中扮演的角色并非销量主力,而是“图腾”与“钩子”。
它将拉高品牌档次。当消费者看到1499元的鞋时,品牌的高端形象瞬间立住,并制造性价比幻觉: 在1499元的衬托下,消费者再看店内主推的300-400元基础款时,会产生一种极具性价比的错觉,从而降低决策门槛。
为了支撑价格,泰兰尼斯线下门店选址大多在高端商场。
截至2024年,其全国门店近1000家,覆盖360座城市,选址大多在北京SKP、香港海港城等国内一线商业综合体,这些商场集中了Gucci、Prada、Louis Vuitton等国际奢侈品牌,泰兰尼斯通过与奢侈品牌为邻,快速建立专业、高端的消费者认知。
在奢侈品环绕的环境中,消费者对千元左右的童鞋价格更容易产生合理感知,借助奢侈品牌的场景传递“高价=优质”的心理暗示。
这就是泰兰尼斯的独特之处,用奢侈品的定价策略,收割想要给孩子最好的焦虑父母。
03 爆红之后,能长红吗
泰兰尼斯的爆红,本质上是吃到了教育消费者的第一波红利。
在它大规模投放之前,中国高端童鞋市场存在一个巨大的心智空白: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大牌虽然优秀,但在“0-3岁学步功能鞋”这个细分赛道上,并没有建立起绝对的专业壁垒;而诸如Mikihouse等日系高端专业品牌,则因购买渠道困难,难以实现大规模渗透。
泰兰尼斯用钞能力填补了这一空白。
它创立了一套“六分阶专业童鞋体系”,将儿童成长划分为柔抱、爬站、学步、幼儿园、小学、青少年6个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专属鞋款设计,并通过饱和式攻击率先向中国家长灌输了“分阶穿鞋”、“学步鞋”“防滑鞋”等理念。
因此,泰兰尼斯不仅是卖鞋,更是在定义标准。它利用巨大的媒体声量,将自己的体系变成了行业规范,从而顺理成章地成为了该品类的标准制定者,完成了对第一波教育红利的收割。
这一点与江南春的营销理念不谋而合。江南春说,“与其争夺第一,不如创造第一。”
关于如何创造新品类,江南春认为,要反巨头,并在反巨头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独特性;要深入细分场景,寻找一个极致细分化的人群,深入他们的使用场景,有利于发现独特性,甚至开创一个独立的品类。
但是,这种理念能否站得住脚?
已经有专家指出学步鞋其实是一种育儿焦虑。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骨科负责人唐欣接受媒体访谈时表示,相对于产品本身的性能,现有儿童机能鞋的概念性更强,商家所突出的功能性宣传缺乏医学上的论证。
“事实上,并无研究证实这类鞋子能帮助孩子更快掌握步行能力,也没有哪款产品做过对比试验,得出通过学步鞋能减少摔跤次数或者防止摔跤的结论。”
截至今年11月,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与泰兰尼斯相关的投诉共有653条,包括鞋子开胶、不够防滑等质量投诉。有消费者就吐槽说:“一点也不防滑,导致孩子摔倒”。
对于泰兰尼斯来说,过度的广告轰炸也是一把双刃剑。
它固然带来了极高的品牌辨识度,却也带来了路人缘的透支。当一个品牌在消费者生活中的出现频率变成“骚扰”时,社交媒体上对泰兰尼斯广告无孔不入的吐槽声量渐起。
在社交媒体平台,已经出现不少关于泰兰尼斯的负面讨论,“心思全放在营销上了,宝妈们溢价买的是质量吗?”不想为广告买单”。“买泰兰尼斯=为他的广告付费”
显然, 消费者已经开始质疑,花费高溢价买到的,究竟是品质,还是铺天盖地的广告费?
免责声明: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榜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市值榜”(ID:shizhibang2021),作者:相青,编辑:赵元,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