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发网民“攻占”社交平台,为何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生意?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老年人是“被照顾者”。他们不会用智能手机、不懂网购、对新潮商品毫无兴趣。
但现实无数银发族的生活常态是:沉迷拼多多,平均一个月150个小快递,沉迷刷各种保健品直播间。更有不少中老年博主自己开账号,分享穿搭、养生、旅游经验,甚至粉丝量都有几十万。
图片源自小红书、抖音
同时,数据也给出了答案:截至2024年9月,接触互联网的银发人群(50岁以上)月活跃用户达到3.29亿,月人均使用时长129小时。短视频、即时通讯、综合电商已经成为他们的日常标配。
图片源自QuestMobile
移动互联网对银发人群的波及广度和深度持续攀升,他们从被照顾者到消费主力,正在改写消费市场的游戏规则。
他们不仅是内容消费者,更是消费决策者。从直播带货到种草分享,从旅游攻略到健康养生,银发群体正在“占领”各大社交平台。
从社区门口的老年健康体验馆,到短视频平台上铺天盖地的养生直播;从专为中老年人设计的智能陪伴机器人,到打着“高回报理财”旗号的“养老项目”……
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把目光锁定在这个曾被忽视的银发群体?跟随「克劳锐」的视角,一起来看看。
有钱又有闲的消费新势力
还记得几年前,年轻人还在费尽心思教父母用微信、网购的场景吗?现在画风已经完全变了。
随着智能手机普及,老人们不仅学会了刷视频,还能自己拍摄分享购物体验。社交媒体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做出消费决策的重要渠道,短视频、直播让他们从“不敢买”到“会比价”。
跳广场舞的大姨们开始在抖音、快手分享日常,顺手就在直播间下单。退休的大爷们研究起了各平台的优惠规则,比价能力堪比专业买手。有网友说,“爸爸迷上网购了怎么办?败家的可不止我”。
图片源自小红书
这种转变不是偶然,他们的消费能力也远超想象,底气就来自稳定的收入支撑。退休后,相当一部分银发族有可观的退休金、房产的增值以及子女的支持等多重收入来源,这让他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从“养儿防老”到“为自己花钱”。
抖音上@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 以时尚人设吸引了1212万粉丝,她的橱窗里服饰、滋补品、生活用品等都有不错的销量,也印证了精神消费的巨大潜力。
图片源自抖音
“活力银发”群体在1000元以上线上消费占比也有明显提升。他们不是不舍得花钱,而是更懂得花钱。
其次,银发群体有着年轻人无法比拟的优势,他们退休后时间充裕。“退休后每天除了遛弯就是刷手机,购物直播比电视剧还上瘾。” 一位老人在抖音评论区的留言道出了银发群体的普遍状态。
数据显示,60.7%的银发族日均手机上网时长超3小时,网购、刷视频成为主要休闲方式。他们的时间完全可以用在研究产品、比较价格、等待优惠上。在参与直播互动时,还会因为直播间的互动氛围频繁消费下单。
小红书上#父母网购 话题下,数万条分享里既有自动挤牙膏器这类实用小物,也有“9.9 元包邮”的闲置饰品,反映出银发族的消费好奇心。
图片源自小红书
还有网友调侃,“我爸现在会用先用后付,会领优惠券,比我还懂省钱技巧。” 这种操作能力的提升,让银发族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消费,成为电商市场的活跃参与者。
这些特质,让老年人成了商家们眼中“低风险、高潜力”的理想人群。
社交平台如何“讨好”老年用户
过去,社交平台的内容多是围绕年轻人展开,美妆、穿搭、职场、恋爱、游戏……老年人要么被忽略,要么只是作为“被调侃的对象”出现在“爸妈迷惑行为”这类猎奇视频中。
但如今,风向变了。
越来越多专为老年人打造的内容,正成为平台流量的新宠。
在抖音,#中老年穿搭、#退休生活、#广场舞教学 等话题播放量都超过了百亿。
图片源自抖音
60岁的阿姨@徽子墨 一人一车环球旅行,通过分享“适合老年人的自驾游攻略”收获63.5万粉丝;快手上的乡村老中医刘炳堂看诊20年分文不收,只开方不卖药,虽家境贫寒但内心富足,被许多网友称为“恩人”;小红书上,“教爸妈用手机”“带父母旅行攻略”等内容不仅获赞无数,还多了一批“银发生活方式博主”。
图片源自抖音、快手
这些内容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它们真正回应了老年人的真实需求。如何用手机挂号、怎么识别诈骗短信、哪种钙片吸收好这些实用性强的内容,还有银发族退休后的孤独感、与子女沟通重新寻找自我价值的情感共鸣。
这些内容的制作参与门槛低,不需要复杂剪辑,一段广场舞、一桌家常菜、一次公园晨练,就能获得点赞和互动。
面对庞大的银发市场,短视频平台成为了银发用户的主阵地,短剧类app也是紧跟其后。有网友说“我妈现在追短剧比我还上头,每天催更,比年轻人还狂热。”
同时电商平台也在加速布局。拼多多、视频号等平台凭借价格优势和社交裂变玩法,牢牢抓住了银发用户的心。而以旧换新活动更是激发了他们的消费热情。
内容适老化改造也成为各平台的标配。抖音推出“长辈模式”,字体更大、操作更简;微信的“关怀模式”,一键拨打子女电话;淘宝则优化搜索推荐逻辑,优先展示价格实惠、评价真实的老年友好商品。
更关键的是,内容创作者结构也在变化。越来越多50后、60后亲自下场拍视频、开直播,他们不靠滤镜、不讲话术,用最朴实的语言分享经验,反而建立起更强的信任感。这种“同龄人影响同龄人”的模式,比品牌硬广有效得多。
可以说,平台的内容生态正在从年轻人主导走向全年龄段共情。而银发族,不再是内容的旁观者,而是生产者、消费者,甚至是潮流引领者。
在这样的变革下,银发族的钱包,成了流量池里最诱人的目标,让品牌商家们纷纷调转方向。
当老人会买了,问题也来了
在银发经济的热潮之下,有多少是真正理解老人需求的服务,又有多少是披着共情的外衣对老年人进行收割,甚至不惜设局行骗,已经成为了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
不少老年人因信息甄别能力弱,容易被误导。他们缺乏对虚假宣传的警惕性,轻信“包治百病”的保健品、“稳赚不赔”的理财课,甚至陷入诈骗陷阱。
图片源自小红书
再加上对平台规则不熟悉,许多老年人下单后不知道如何申请退款,或因怕麻烦选择放弃。而部分商家也利用这一点,设置复杂售后流程,变相剥夺消费者的权益,造成冲动消费频发,退货难维权难的局面。
最后是内容同质化与过度营销,反噬信任。当“养生”“孝心”被滥用为营销话术,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反而被淹没。不仅伤害用户体验,也会引发监管介入。
这时候平台就应当担负起监督的责任,强化内容审核机制,对夸大宣传、伪科学内容限流;优化支付流程,例如“先用后付” 需要二次确认的动作,设置单日消费功能等;设立“银发客服专线”,简化售后流程。
同时,作为子女应该主动参与父母的数字生活,帮助他们建立理性的消费观。
写在最后
银发经济不是“收割老年人”,而是尊重这一代人的消费需求和生活方式。
当更多的老年人走进社交平台,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消费增量,更是对内容生态、商业模式的重新定义。
未来,谁能真正理解银发群体的需求,谁就能赢得长期信任。毕竟,今天的父母,就是明天的我们。
你对银发族这个消费群体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我们一起讨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TopKlout克劳锐”(ID:TopKlout),作者:小羊,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