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层吃肉、底层喝不上汤:AI正在创造一个更分化的美国
过去一年,美国股市在人工智能热潮的推动下持续走高。即便期间出现短暂波动,标普500指数仍上涨16%。某评级机构的首席经济学家估算,在这一轮上涨中,美国上市股票的整体市值增加了约8万亿美元。
然而,新增财富的分布极为不均。数据显示,这并不是一场“全民牛市”,而是一场由极少数富裕家庭独享的财富“盛宴”。
AI牛市:财富只输送给了少数人
根据一位纽约大学教授的测算,美国最富有的20%家庭掌握了全部股票的93%。进一步放大来看,位于金字塔顶端的1%家庭独自持有约25.6万亿美元的股票和基金资产,占全美总量的一半左右。美联储的统计还显示,这部分家庭的平均净资产逼近3700万美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底部50%家庭合计仅持有1%的股票财富,几乎被排除在股市上涨带来的收益之外。
该大学教授因此直言:“股票持有仍然高度集中在富裕家庭,而贫困家庭几乎没有参与空间。”如果说财富不均一直是美国经济结构的固有特征,那么在AI牛市推动下,这一差距正被进一步拉大——速度更快、幅度更深、影响更广。
AI是加速器,不是根源
人工智能并不是造成美国财富差距的根源,但它确实加深了原本存在的结构裂缝。自2022年底新一代大模型问世以来,科技巨头股价持续走高,成为推动标普500指数上涨的核心力量。
某投行市场策略负责人指出,过去三年标普500的回报中约75%来自AI相关公司——AI不只是技术突破,更成为市场上涨的主要引擎。
问题在于,谁真正从中受益?答案仍然是富人。
由于股票资产高度集中在最富裕家庭,AI牛市自然成为顶层家庭的“财富加速器”,而底层家庭持股比例极低,中产又以房地产为核心资产,与科技股相关性有限,因此难以从这轮上涨中获得实质性收益。换言之,AI 牛市不仅没有缩小不平等,反而进一步放大了差距。
更深层的影响正在政治领域显现。上述首席经济学家指出,财富高度集中正在削弱美国的政策共识:在税收、科技监管、社会福利等关键议题上,富人与穷人的立场愈发对立,甚至连“政府能否正常运行”都难以达成一致。
同时,财富集中改变了美国的消费结构。
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顶层财富家庭的支出,而普通家庭对整体消费的贡献持续下降。美国经济正从“广泛参与驱动”转向“顶层驱动”——一旦最富裕群体减少消费或资产回落,经济将面临更大的波动风险。这种越来越依赖高净值群体的增长模式,被研究者称为“二元化消费结构”。
总体来看,AI牛市带来的不仅是技术创新推动下的繁荣,更是对财富分配、政治稳定与消费模式的深度重塑。真正值得警惕的,不是AI股能涨多久,而是它正在以怎样的方式改变美国社会的结构平衡。
股票参与率为何如此悬殊?
造成美国不同财富阶层在股票参与率上的巨大差异,根本原因并不在“投资偏好”,而在于资产结构、制度支持与风险承受能力的系统性分化。顶层与底层家庭在进入股市之前,起点便已不同。
首先,资产结构决定了能否进入股市。
纽约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最底层20%家庭中,仅约20%持有过股票,持有超过1万美元股票的更只有5%;而富裕家庭几乎人人持有大量股权资产,持仓规模远超中位数。
对低收入群体来说,关键问题不是“要不要投资”,而是根本没有“可投资资金”。正如一位理财专家所说:“当家庭背负高利率债务或在攒首付时,很难考虑投资股票。”
其次,美国退休金体系进一步放大了差距。
中高收入群体通过401(k)(美国雇主赞助的退休储蓄计划)、IRA(个人退休账户)和公司年金等制度自动配置股票,在整个职业周期中累积长期复利。
而低收入就业群体工作不稳定、福利缺失,往往没有雇主提供的退休账户,也难以持续向个人退休金缴费,从制度上被排除在股票积累机制之外。
再次,风险承受能力的差异让两类家庭的投资路径完全不同。
富裕家庭能承受短期波动、进行长期配置,并借助专业顾问实现跨资产分散。
而低收入家庭却被信用卡债务、房租、医疗和教育开支压得喘不过气,无法承受任何短期下跌,更不可能用可支配收入进行长期投资。
总体来看,这种差异并非偶然,而是财富结构、制度覆盖与风险能力三方面长期积累的结果。富人拥有资产、拥有系统,也拥有承受风险的能力。穷人则承担负债、缺乏支持,也无法应对市场波动。
而这也注定了,在这轮由AI推动的股票财富增长中,谁能真正受益,早已不是一个“投资选择”问题,而是结构性特权的延续。
“被动上涨”与“参与不足”
尽管AI牛市让股票财富进一步向顶层家庭集中,但过去几年的房地产上涨,使中产阶级在财富积累上获得了一定“相对收益”。
据美联储数据显示,财富位于第50–90百分位的家庭合计持有约23万亿美元的房地产资产,房价走高使他们的家庭净值明显提升。对中产而言,房地产既是主要资产,也是他们分享本轮资产上涨的重要渠道。同时,房贷杠杆进一步放大了收益。
然而,这一改善并未改变整体财富结构。房地产流动性低、增长模式稳定但缺乏复利效应,也无法让中产参与AI龙头公司的爆发式上涨。因此,他们虽“搭上顺风车”,但实际财富增长仍远不及持有大量股票的顶层家庭,差距并未缩小。
底层家庭的股票参与率虽有所上升,但仍非常有限。一位税收政策研究员指出,这种提升主要来自零佣金交易应用、小额碎股投资与互联网理财内容的普及,门槛降低而非收入提高。然而,这类参与金额小、周期短、带有投机性,对长期财富积累几乎没有实质贡献。
也就是说,无论是中产依靠房地产获得有限增益,还是底层因技术便利性提高而被动进入股市,都不足以打破美国财富高度集中的结构性格局。顶层家庭通过大规模股票持仓持续吸收AI牛市带来的主要红利。
财富差距因此继续扩大,而非收敛。
AI牛市的隐忧
尽管AI推动美国股市不断创新高,但这场由科技巨头驱动的牛市也隐藏着明显的结构性风险。一家财富研究机构的经济学家指出,当前市场对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依赖过强,一旦行业情绪反转,股市脆弱性将迅速暴露。他直言:“如果AI需求退潮,我们怀疑非科技公司是否能撑住市场。”
这正体现了美国股市的核心特征——“狭窄市场”(Narrow Market)结构。市场上涨主要由少数科技巨头贡献,而大多数行业表现乏力,使风险高度集中。其后果包括:
市场波动被放大:当涨幅集中于少数标的时,一家公司的利空即可牵动整个指数。
行业分化加剧:非科技行业无法同步增长,估值差距进一步扩大。
财富更加集中:科技巨头上涨主要惠及持有大量科技股的高净值群体。
这种结构性集中不仅是资本市场的问题,也正在推动美国宏观政策环境的变化。随着财富不断向顶层聚集,长期存在的税收与财富再分配矛盾再次被推到台前。
未来几年,美国可能重新讨论或推进以下议题:资本利得税改革、财富税重新进入政治议程、更严格的大型科技监管,以及针对退休与社保体系的结构性改革,以应对财富与机会不均带来的社会压力。
这些趋势的背后,是一个愈发无法回避的事实:不平等已经成为美国 政治经济的主线矛盾。
当市场上涨主要由少数公司驱动,而大部分家庭无法分享增长成果时,政治压力、社会分裂与政策反弹几乎不可避免。AI牛市固然强劲,但其背后也在孕育新的周期——更脆弱的市场、更激烈的政策争论,以及更难弥合的财富鸿沟。
AI牛市下,需要关注的是什么?
AI牛市正在重塑美国的财富版图。它不仅推高股价,更重新定义了财富的积累方式、分配结构,以及谁能够参与这场增长。
回望过去三年,AI驱动的市场繁荣带来了三大结构性后果:财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顶层集中;社会分化显著加深;而市场本身的结构风险也在同步累积。这些影响的深度和持续性,远超股市涨幅本身。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真正需要思考的问题,已经不再是耳熟能详的那句——“AI股票还能涨多久?”
更关键的是,这场由AI推动的财富创造,究竟由谁在分享?当前的结构性不平等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资本与机会是否会继续向少数人手中集中?这样的社会与市场结构,能否维持长期稳定?
AI牛市固然代表着一场技术革命带来的财富红利,但同时也是对制度、公平与社会韧性的深度考验。这些,才是未来十年美国经济与社会必须正面迎接的核心挑战。
家办新智点认为,美国未来的关键,不仅在于科技本身还能走多远,更在于整个社会是否拥有足够的承载能力,来面对并管理这场“新的不平等结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家办新智点”(ID:foinsight),作者:Foinsight,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