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IM加速发展,万利通信用稳健连接方案支持企业走向全球

36氪产业创新·2025年11月27日 16:09
eSIM技术的完成全熟,让其成为解决多元特定场景的刚需技术。

在Apple推出eSIM-only机型后,eSIM技术随之一同进入公众视野。这是一项被称为嵌入式SIM卡或者电子化SIM卡的技术,它将传统SIM卡的功能通过电子化形式直接嵌入设备芯片中,无需物理卡槽,用户可通过远程配置实现运营商网络的切换和管理。

事实上,随着政策放开与技术突围,eSIM商用进程不断提速,在消费终端与IoT设备中,eSIM渗透率持续攀升 。

根据GSMA Intelligence预测,至2025年底,全球预计将有约10亿eSIM智能手机连接,2030年将增长至69亿。eSIM 将在 2025 年后进入全球规模化应用阶段,覆盖从消费电子到工业 IoT 的全场景。而据Jupiter Research测算,到2026年,全球使用eSIM技术的物联网连接数量将从2023年的2200万增长至1.95亿。

eSIM改变市场的关键,主要基于该技术的三个关键能力:远程配置、全球连接和可扩展性以及增强的安全性。

不过,即便eSIM技术为“万物互联”铺平了道路,但在面对全球不同的商业、技术和监管环境,运营相关业务时,实现“万物互联”依旧具有挑战性,这不仅是技术接入问题,还是⼀场关于合规、策略与可持续性的系统工程。

改变全球连接:SGP.32标准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eSIM技术早已超越 “去掉实体卡” 的表层变革,更是一项数字基础设施重构关键技术。从智能穿戴设备的多运营商切换,到工业传感器的全球部署,再到车载系统的无缝联网……eSIM技术为物联网(IoT)、消费电子等领域的终端创新开辟了广阔赛道,成为“万物互联” 的核心支撑。

然而,在SGP.32标准诞生之前,虽然eSIM技术已存在十数年之久,但是基于蜂窝网络的物联网设备开发者长期面临着只能在两种并不完美的配置方案中艰难选择的困境:要么采用硬编码的M2M(机器对机器)集成,要么采用用户界面引导的消费级激活流程。

两种方案分别是SGP.02标准与SGP.22标准,前者为M2M通信设计,设备必须与目标运营商进行繁琐的技术和商业集成;后者则专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电子产品设计,核心特点是通过设备内的本地配置助手,允许用户通过界面手动触发运营商配置文件的切换,无需与运营商进行技术集成。

两种方案的核心矛盾在于:SGP.02标准过于依赖运营商集成,灵活性不足;SGP.22标准则过度依赖用户交互,但因物联网设备往往是“无头设备”,该标准应用到物联网领域时便显得格格不入。

直到SGP.32标准的出现,GSMA通过架构革新,重新定义eSIM完整的生命周期管理流程。其中,核心突破体现在三个方面:1、采用服务端推送模式,无需用户交互即可实现配置文件的远程更新;2、取消了对 SMS 激活的依赖,提升了激活效率并降低了对网络的要求;3、引入物联网配置助手组件,既满足了高性能设备的灵活管理需求,也适配了低功耗设备的资源约束。

简而言之,SGP.32标准集成了SGP.02标准与SGP.22标准的优势,既可以在消费端的产品使用,也可以在IoT终端当中使用。

这一标准不仅破解了“万物互联”的核心痛点,更催生了新的商业模式:例如企业可采用“单卡全球通”的单一SKU策略,通过设备出厂预装,销往目的地再切换当地运营商。可以让企业选择更便宜或信号更强的网络,保证终端通信策略最优,实现运营成本有效控制、连接稳定性保证以及全球覆盖等目标。

万利通信:具备全球覆盖能力与本地合规经验的连接伙伴

eSIM技术的完成全熟,让其成为解决多元特定场景的刚需技术。

比如消费场景下日常通信体验的重构:智能手机多号管理、智能穿戴独立联网、移动终端全时在线;IoT场景下激活“万物互联”:满足车联网智能联网、OTA升级、远程诊断、V2X需求,工业互联满足远程/恶劣环境部署、海量设备管理等。

虽然eSIM为设备的多连接能力提供了技术基础,但于企业而言,面对全球不同国家和区域的纷繁复杂的通信协议、运营商限制、网络安全标准以及监管要求,依然会存在诸如多国部署导致连接管理碎片化、合规风险增加,漫游策略受限、成本控制与可视化难度上升等多方面的问题。

因此,同时具备全球覆盖能力与本地合规经验的连接伙伴,将会成为满足企业全球连接策略的高效方案之一。

Wireless Logic(万利通信为Wireless Logic在中国部署本地化的主体)便是这样一个连接伙伴。这家成立了25年的“虚拟运营商”行业龙头企业,业务版图覆盖190多个国家及地区,覆盖全球750+网络。

在eSIM技术方面,Wireless Logic拥有成熟的技术经验。目前,其已构建起完整的SGP.32标准架构,并且使用所有三种RSP标准(SGP.02、SGP.22 和 SGP.32)来协调虚拟 eSIM 配置文件的采购、部署和管理,从而消除了上述不同技术之间的局限性,经验与技术行业领先。

在独立研究机构Transforma Insights发布的最新报告中,Wireless Logic再次被评为全球领先的物联网连接服务提供商之一。该报告指出,Wireless Logic在创新能力、网络覆盖、客户体验等多个维度均表现突出,持续引领全球loT连接行业的发展。

Wireless Logic的全球增长也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近日,私募股权公司Montagu宣布为Wireless Logic筹集20亿欧元(约23亿美元)的延续基金(Continuation Vehicle)。此次延续基金的设立,将为Wireless Logic下一阶段全球扩张提供动力。除了Montagu,Wireless Logic背后还有泛太平洋、泛大西洋、TPG和CVC等全球知名私募基金的支持,助力Wireless Logic进行全球资源部署。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稳定连接高度依赖全球运营商资源积累以及相关基础设施资源布局,以此保证连接的速度与稳定性。

资料显示,在英国总部外,Wireless Logic于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法国、美国、意大利、德国、荷兰等二十多个国家设有子公司或办事处。同时,其在全球拥有近二十个PGW,这能企业在全球不同国家/地区的通信保持毫秒级的低连接延迟,实现几乎与本地运营商持平的水平;同时还能实现数据本地处理,更好的符合不同国家区域的合规连接的要求。

此外,网络安全性也是Wireless Logic重视的一环。其通过自建核心网并配有安全部门,设计相关安全软件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助力企业在数据安全重视的国家/地区实现高效部署。

通过全球连接生态与强大的平台支撑,Wireless Logic可为企业提供:多网络访问与智能切换-助力设备在各区域保持稳定连接;本地化合规连接方案-永久漫游风险,满足各地监管要求;统一管理平台-集中监控SIM状态、数据用量与成本;端到端安全连接-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

自202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Wireless Logic已经与中国科技企业,在通信/智能驾驶/手机终端/安防等诸多领域的达成全球连接的技术合作,为中国科技企业的全球物联提供高效方案。

而凭借安全、合规、灵活的连接服务,Wireless Logic为企业打造真正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全球化IoT连接,让企业在法规日益复杂、连接场景持续扩展的背景下,实现全球化的智能布局。

+1
2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下一篇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