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上帝都去IPO敲钟了,这届AI生意太魔幻了
今天,我们来聊一个非常朋克的AI生意。
大家都知道,现在是个公司都要蹭AI的热度。发短信的说自己是AI客服,做PPT的说自己是AI 办公。
但你敢信吗?在美国,连上帝都开始搞AI转型,甚至还在不久前完成了IPO。
而背后的推手,就是我们要聊的这家叫Gloo的公司。
Gloo号称“基督教科技平台”,给教会和非营利机构提供AI工具和数字内容,旗下产品Bible Chat堪称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宗教类应用程序。自推出以来仅一年时间,用户数量就已达到1000万,年收入达1500万美元。
在美国iOS免费榜上,Bible Chat甚至偶尔能把亚马逊和Facebook这种巨头踩在脚下。
11月19日上市至今,Gloo的股价涨了18.75%,目前市值7.47亿美元。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家“奇葩”的AI上市公司。
含“AI”量224次的疯狂
在美国,宗教从来就不是什么“用爱发电”的公益事业,它是妥妥的万亿级赛道。
给你们摆一组数据,吓死人:
2024年,美国宗教组织搞了2450亿美元的收入。而且,这几年年均复合增长率8.6%,直接吊打服务业平均水平。
更离谱的是渗透率。美国一共有1.95万个城镇、村庄,但却有41.5万个基督教组织。
这是什么概念?平均每个村头,蹲着20个教会等着拯救你。这密度,比上海的便利店还夸张,比蜜雪冰城还卷。
在这种红海市场里,Gloo最初只是个做做短信群发、搞搞外包的“教会版钉钉”。截至今年7月,Gloo平台上已经绑定了超过14万个教会和事工领袖。
当AI风口刮起来,Gloo突然开悟了,决定要搞“赛博宗教”。为了上市搞更多的钱,Gloo在招股书里干了一件“丧心病狂”的事:
全文一共提了224次“人工智能”(AI)。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英伟达或者是OpenAI的财报。
为了把这个故事讲圆,Gloo直接开启了“钞能力”模式,从2024年9月到2025年1月,接连收购了两家AI宗教公司,基本上是一个季度买一家的节奏。
它的策略非常简单粗暴:自己研发太慢,谁跑通了商业模式,我就买谁。
这里头最出名的就是,今年1月刚买的Faith Assistant(旗下产品叫Bible Chat)。
这玩意儿简直是宗教界的ChatGPT。在被收购前,这还是个创业公司产品,但数据猛得一塌糊涂:
根据今年2月的数据,Bible Chat自推出以来仅一年时间,用户数量就已达到1000万,年收入达1500万美元,不仅是欧洲所有类别中增长速度最快的移动应用程序,也是全球增长速度最快的宗教类应用程序。
在美国iOS免费榜上,Bible Chat甚至偶尔能把亚马逊和Facebook这种巨头踩在脚下。
这App是干嘛的呢?简单说,就是“AI牧师”。
▲Bible Chat
你半夜三点emo了,心里苦,想找人倾诉。以前你得把牧师从被窝里薅起来,现在不用了。你打开Bible Chat,它的底层是ChatGPT,但经过了“开光”(微调)。
它能陪你祈祷,带你读经,甚至能给你生成“个性化灵 修计划”。AI:“主说,不要忧虑明天。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这里为你附上《马太福音》的相关经文)读完可以打卡记录灵 修时刻~”
除了买现成的C端AI应用,Gloo还投资了一个叫Visitor Reach的平台。
这个更绝。它解决了教会最头疼的“拉新”问题。
它用AI投放广告,有人点进来感兴趣了,AI就直接伪装成牧师跟你聊天。用户可以选择语调:是“鼓励型”的暖男风,还是“信息密集型”的学霸风?AI都能自动生成“牧师风格”的回复。
当你以为自己在跟一位慈祥的牧师进行灵魂对话时,对面其实是一行正在疯狂跑数据的代码。
当然,Gloo不只会在外面疯狂“剁手”,自己也亲自上阵了。
比如,Gloo就自研了一个能引用信仰资源、支持多轮对话的AI助手,目前还在测试阶段。
外面的AI会产生幻觉,可能会把《圣 经》和《哈利波特》搞混。但Gloo用了RAG(检索增强生成技术)。
简单说就是:AI回答问题前,必须先去Gloo指定的“真理库”里查资料,查到了再说话。这叫“奉旨回答”,绝对不会出现神学上的错误。
更鸡贼的是,它支持“白标部署”。什么意思?就是把“半成品”的AI助手卖给各大教会或机构,他们贴上自己的Logo,这就成了每个教会的专属AI。
为了做好这个产品,他们还邀请了前英特尔CEO Pat Gelsinger出任了Gloo技术主管兼执行主席,主导虚拟助手与信仰对齐大模型开发。
就这样,Gloo从一个卖短信套餐的工具商,变成了一个“垄断信仰解释权”的AI平台。
收入增长,全靠“买买买”
看到这里,你可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宗教市场这么大,Gloo还要拼命去“蹭”AI?
原因其实很朴素,没钱。宗教的钱虽然多,但想真正从教会兜里把钱赚出来,难度堪比登天。
为啥?因为教会的钱本质上是“奉献”,是靠牧师刷脸、靠社区氛围求来的。外人想插手分一杯羹,门都没有!
这就导致Gloo在2024年之前的日子,混得那叫一个惨。它想做平台,想做SaaS,结果没人买单。
它的赚钱模式,说出来你都想笑,主要靠两招:
第一招,给耶 稣做公关。它接了一个叫“他拯救我们”(He Gets Us)的大项目。
这项目是个啥呢?就是几个有钱的大佬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耶 稣了,于是怒砸1亿美元,要把耶 稣包装成一个懂潮流、懂包容的“暖男”。
Gloo就负责在后面递递毛巾、搞搞技术支持。2023年,Gloo一共赚了2129万美金的收入,这一个项目就贡献了1333万。你说这叫科技公司?这明明是耶 稣的4A广告代理商。
第二招,左右到右手。有一些基金会给Gloo捐一笔钱,Gloo再把这钱发给那些小教会,前提是他们得用这钱来买Gloo的软件。
总的来看,24年以前,Gloo就是一个靠大佬施舍过日子的“软饭男”。
如果你以为故事到这就结束了,那你就太小看资本了。2024年,Gloo突然醒悟了:
既然我自己做不出好产品,那我为什么不直接买呢?
于是,Gloo开启了疯狂的“买买买”模式,直接把自己买成了一个“教会界的淘宝+钉钉”的缝合怪。
来看看它的购物车里都装了啥,除了AI宗教,还有这些:
Outreach(教会版淘宝):你要搞活动?横幅、海报、宣传单,我这都有。这是硬通货,买了就能变现。这家公司直接贡献了Gloo三分之一的收入。
Church Law & Tax(教会法务部):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但税务局的必须归税务局。这公司专门教教会怎么合规、怎么发工资、怎么避税。
Masterworks & Igniter(全域营销):前者负责搞募款策略,教你怎么让信徒掏钱;后者负责搞短视频素材,教你怎么在TikTok上刷屏。
Gloo不再是一个外包公司了,它正在拼凑一个“教会操作系统”,从拉新(营销)、到促活(AI互动)、到转化(募款)、再到后勤(物料、税务),它全包了。
这波操作猛如虎,结果还真让Gloo赢麻了。
截至2025年7月,Gloo还没过完一年,收入已经干到了2848万美元,同比增长168.7%。
甚至可以说,它半年的收入,比去年一年都要多。
总结
你看,商业的尽头,往往是玄学;而玄学的尽头,其实还是商业。
AI能不能替代人类还不知道,但它确实能把“上帝客服”这事承包了。
Gloo想做的事情,就是把那种原本靠“人情”、“魅力”和“社区氛围”维系的原始宗教模式,升级成了靠“数据”、“投放”和“SaaS”驱动的现代商业机器。
做了10多年宗教生意,Gloo终于参透了宗教生意的终极奥义:
与其教牧师怎么讲道,不如直接卖给牧师一把“镰刀”。
毕竟,信仰是免费的。但在AI时代,通往信仰的“带宽”可以是收费的。
这,就是赛博朋克时代的福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基观察Pro”,作者:硅基君,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