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承认谷歌威胁到OpenAI,即将推出新模型“Shallotpeat”
局势,变了。
随着谷歌Gemini 3 Pro、Nano Banana Pro掀起AI圈热潮,“昔日AI风向标”OpenAI正在受到冷落。
而这种转变,或许早在OpenAI CEO奥特曼的预料之中。
据The Information曝光的一份OpenAI内部备忘录显示,奥特曼上个月曾向自己人承认:
谷歌最近在AI方面的进展,可能会给我们公司带来一些暂时的经济阻力。
我们知道我们有一些工作要做,但我们正在快速追赶。
说这话时,据悉OpenAI研究员已经知晓谷歌开发了一款超越OpenAI的新模型(指Gemini 3)。
而奥特曼,一边用CEO话术安抚大家,一边间接承认——OpenAI确实开始落后谷歌了。
嗯?从引领到被谷歌超车,OpenAI正在发生什么……
以及巨无霸谷歌,又是如何用三年时间重塑自己的?
答案,或许还要从很久之前谢尔盖·布林参加的一次聚会上寻找,当时一位名叫“Dan”的OpenAI员工向他这位谷歌创始人发起灵魂拷问:
在计算机科学领域最伟大的变革时刻,你在做什么?
而谢尔盖·布林,正是从那时起决定从咖啡馆闲逛、读物理书转到潜心工作上。
所以,怎么不算OpenAI唤醒了谷歌这头沉睡的狮子呢(doge)?
OpenAI最近压力有亿点大
有一说一,谷歌最近确实给了OpenAI很大压力。
不论是Gemini 3 Pro,还是Nano Banana Pro,几乎都收获了一片掌声。
甚至Gemini 3 Pro还因进步太大,被一众网友调侃为——与上一代2.5 Pro之间差出一个GPT-5.1。
好家伙,OpenAI最新模型都成了谷歌模型的计量单位,不得不说情况确实有点严峻。
而面对这一情形,奥特曼也少见地出面为竞争对手谷歌送上祝福:
不过,从最新曝光的OpenAI备忘录来看,奥特曼可不像表面那样轻松。他早就为自家员工打下预防针:
我预计外面估计会有一阵子气氛会很糟。
因为他们已提前知晓,谷歌即将推出的Gemini 3将在自动化网站、产品设计相关任务,以及编程方面会特别出色——
而编程能力,恰恰是OpenAI这类公司目前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就是说,OpenAI相对于谷歌等竞争对手的技术领先优势已经缩小,甚至已经被超越。
而且不止于此,虽然在使用量和收入方面,ChatGPT仍大幅领先Gemini聊天机器人,但这一差距目前正持续缩小。
一方面,人们观察到OpenAI正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OpenAI是历史上增长最快的企业之一,从2022年几乎零收入增长到今年预计的130亿美元。但该公司也预计,为了追求达到人类水平的AI,未来几年将消耗超过1000亿美元,同时还需花费数千亿美元租赁服务器来实现这一目标,这意味着它很可能需要再筹集同等数额的额外资金。
而市值达3.6万亿美元的谷歌,据悉仅过去四个季度就产生了超过700亿美元的自由现金流。更富戏剧性的是:
尽管ChatGPT似乎准备蚕食谷歌搜索的市场,但谷歌的财务表现却有所改善,部分原因是其云业务蓬勃发展,该业务向包括OpenAI在内的大客户出租服务器。
换言之,在传统巨无霸谷歌面前,OpenAI基本不具备财务优势。并且,OpenAI每燃烧一美元经费追赶谷歌,都可能有一部分作为云服务费,流回了谷歌的口袋(手动狗头)。
面对以上多重压力,奥特曼在备忘录中多次试图稳住军心。
我们需要顶住短期的竞争压力,保持专注……我们已积蓄了足够的力量,能承受其他地方出现优秀模型。但让我们的大部分研究团队继续专注于真正实现超智能,是至关重要的。
不过,理想远大,现实骨感。他最终也不无感慨地写道:
我不想让这封邮件听起来太丧——我们作为公司做得非常好……我预计这种状况会持续下去。
我们必须同时做这么多困难的事情——最好的研究实验室、最好的AI基础设施公司、最好的AI平台/产品公司,这确实很糟糕,但这就是我们的命运。而且我不愿意与任何其他公司交换位置 :)
嗯~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奥特曼的无奈了。
而且更不妙的是,就在Gemini 3 Pro正式发布后,面对外界期待,OpenAI紧接着做出的一些举动,却因不痛不痒而被网友嘲为“没活硬整”(上周他们为ChatGPT更新了一个群聊功能)。
一时间,舆论的风向悄然转变。OpenAI谷歌攻守之势,已然逆转。
回看谷歌AI弯道超车之路
那么,谷歌AI究竟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先看看Gemini 3 Pro这次是如何完成“反杀”的吧。
据OpenAI备忘录显示,背后关键在于模型预训练。
谷歌在预训练方面的成功尤其让许多AI研究员感到意外,因为OpenAI有时在预训练中很难挤出更多进步,谷歌也曾为此挣扎过一段时间。
这些挑战此前促使OpenAI把更多精力放在一种更新的AI模型类型上,即推理模型,这种模型使用更多算力来产生更好的答案。
而且在OpenAI今年夏天推出GPT-5模型之前,其员工发现:
在预训练阶段对模型所做的调整,在模型规模较小时有效,但随着模型规模扩大,这些调整便失效了。
这让OpenAI意识到,必须解决预训练问题才能在该领域追上谷歌。
据悉,OpenAI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推出一款代号为“Shallotpeat”的新模型,而这款模型正是为了修复其在预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错误。
由此可见,谷歌在预训练等关键技术领域超越OpenAI,无疑为其实现形势逆转打下了坚实根基。
而从更广阔的视野来看,这场超车揭示了一个更为根本的行业趋势:
AI竞赛的重心正从“单一模型突破”转向“全栈体系对抗”。
与需要大量租用算力的OpenAI不同,谷歌掌握着AI竞争中最完整的全栈优势:
底层基础设施方面。谷歌拥有从自研TPU芯片到Google Cloud云服务的完整技术栈,不仅在成本和控制力上占优,还通过向OpenAI等竞争对手出租算力,形成了一道“你烧钱,我赚钱”的独特商业模式。
而且谷歌内部已经清楚,“公司必须每六个月将其服务能力翻一番,才能满足对AI服务的需求”。
产品与分发渠道方面。谷歌坐拥全球超过20亿用户的Android系统、谷歌搜索及Workspace办公套件。
这意味着它可以快速将自己的AI融入到一些核心服务中(如Search、YouTube、Android等),直接触达海量用户,这是任何初创公司都无法企及的、近乎无限的分发优势。
基于这套“模型+基础设施+产品生态”三位一体体系,谷歌的能力增速也形成了正反馈闭环:
模型越强 → 更好地赋能搜索、安卓、办公套件;
产品越好用 → 用户增长更快、数据更丰富;
数据越丰富 → 预训练更高效、模型进一步提升。
这个良性循环推动谷歌以“平台级”的维度参与AI竞争——不再依赖单一模型的突破,而是通过全栈优势构建一个自我强化的生态系统。
反过来,OpenAI将要面临的,也不再只是一个技术追赶上来的对手,而是一个在资金、数据、算力、渠道和工程能力上占据优势的科技巨无霸。
只能说,好戏,才刚刚开始。
参考链接:
[1]https://x.com/theinformation/status/1991910752022675602?s=20
[2]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google-openai-gemini-chatgpt-ai-search-future-web-2025-11
[3]https://x.com/Yuchenj_UW/status/1991766682923332107
[4]https://x.com/kimmonismus/status/1992347744070214045?s=20
[5]https://x.com/FluentInFinance/status/1992331286078185927?s=20[6]https://garymarcus.substack.com/p/hot-take-on-googles-gemini-3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量子位”,作者:关注前沿科技,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