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水平越低,越喜欢说这几句话

张丽俊Cherry·2025年11月19日 08:01
想做好领导,要先学会“好好说话。”

走上领导岗,你一定要“会说话”。

很多管理者,他随口说出的某些话,也许看起来“正确”,听上去也“理所应当”,但实际上却严重伤害了团队士气。

尤其是下面这7句话,是管理者最喜欢说,也是最容易破坏团队士气的话,你一定要注意。

01

“我不管过程,我只要结果。”

说这句话的管理者,听上去貌似很“结果导向”,实际上却是懒政失职逃避责任的表现

好的领导,当然很注重结果,但他不会只催结果,而是会盯过程、给资源、解难题、安抚人心。

“只要结果”这四个字,往往是水平低的领导喜欢说,他可以拿来当借口,以掩盖他不懂业务,不盯过程,不敢负责,不愿辅导,只会施压等一系列问题。

这样的领导,当团队遇到困难时,他不在;当员工需要帮助时,他还不在;当项目卡住时,他依然不在。

可是等到结果出来了,他突然出现了,好的结果,那么就归功于他。结果不好,就开始怪人、骂人、甩锅。

可是,你不管过程,哪来的结果?你越是只要结果,团队越是给不了你结果。

所以,当上领导后,这种甩手掌柜似的话,还是别说了。

02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干什么?”

这是一句很伤人心的话。

它不是在指出问题,而是在打击自信,不是批评,而是人格否定。

它会让员工产生无限的怀疑,让他从“这件事没做好”变成“我是不是不行”。

而一旦员工开始怀疑自己,他的创造力会急速下降。

人不是机器,很多人被一句话否定一次,就需要好几周才能恢复状态。如果被无底线地否定,动力就会彻底丧失。

有个经典的心理学效应说,你怎么评价一个人,给他贴什么标签,他就越来越像那个评价和标签。

也就是说,你说他不行,他就真的越来越不行。你说他能力差,他能力就越来越差。

优秀的领导,是懂得就事论事的,他会说:“这个环节没做好,我们怎么优化?”“问题出在哪?我们一起来分析。”

而不是一句:“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你还能干什么?”这不是在管人,而是在毁人。

03

“这事别人搞不定,还是得你来,能者多劳。”

这是团队里最有迷惑性的“糖衣毒药”,表面是夸人能干,实际结果则会让优秀员工忙死累死,还无限背锅

它通过精心设计的语言,把别人的任务甩给你,同时把组织的问题压在你头上,最终可能是把管理不力的责任转嫁给你。

而且,这句话最可怕的是,它会让团队内部严重失衡,优秀的人越来越累,平庸的人越来越躺平,最后连优秀的人也干不动了,整个组织就垮了。

我们可以赞美英雄,钦佩英雄,但是千万别让英雄变成了烈士。

好的领导,应当想方设法让普通员工变强,变成“能者”,同时让能者更优秀,而不是更累。

所以,你一定不能让“能者多劳”,变成了伤害好员工的毒药。

04

“按我说的做,别问为什么了。”

这是典型的一言堂领导。

事实上,越是不自信、越是没底气的领导,越害怕被质疑。他们不喜欢讨论,不愿听解释,更不愿别人提出不同意见。

在他看来,每一个不同意见,都像是在挑战他的权威。

所以他喜欢说“按我说的做,别问为什么。”实际上,这恰恰暴露出了这类领导的两个大问题:

第一个,不信任团队。

他不愿解释,是因为觉得员工理解不了。不愿听意见,是因为内心深处根本不信任他们的判断。他相信的只有自己。

第二,把团队变成了“工具人”。

他剥夺了团队思考的权利,员工只是按照指令完成任务,他们没有机会理解业务、优化流程、思考对策。

久而久之,团队就会变得像流水线,只会机械执行,没有智力贡献。

而你是不能指望一个不会思考的团队,还能创新、还会主动、还会替你担责任。

真正有水平的领导,从来不怕被问“为什么”,反而是害怕大家没问题。

下属愿意问“为什么”,说明他们在思考、在投入、在想怎么把事情做得好。

这样的队伍,才是正常的队伍,也才能把事做好。

05

“你看看别人,再看看你自己。”

这是最粗暴、最低水平的管理方式之一。

表面是在搞所谓的“激将法”,实际上是一种赤裸裸的羞辱式比较

它完全无视个体差异,忽略事情本身的具体难度。

别人能完成,是因为他们的背景不同、节奏不同、资源不同、任务不同。而这类领导只看到结果,把所有员工简单粗暴地放在同一个参照系里。

一句“你看看别人”,拉一个踩一个,会带来深深的挫败和抵触情绪,还会导致团队内部出现恶性竞争、互相提防,团队内耗越来越严重。

真正有水平的领导,是不会恶意评价员工好坏的,而是会想办法帮下属变好。

他更不会通过拉踩去羞辱人,而是通过支持、辅导的方式,让每个人都在自己的擅长的节奏里持续变好。

06

“我们一直就是这么做的。”

这是组织里最危险的一句话。

说这句话的管理者,本质上是对创新的拒绝、对未来的恐惧、对变化的抗拒。

它用过去堵住了未来的路,用习惯否定了一切可能性。

我现在回想起来,每一个从优秀到崩塌的企业,背后都躺着这句话。

诺基亚当年就是这么说的:“我们一直就是这么做的。”结果呢?说话的余温还在,市场已经换了天地。

这是典型的路径依赖,而当一个组织习惯了旧路径,就再也走不出新未来。

好的领导不会沉迷于过去经验,他一定会保持开放,看向未来。

所以,他更喜欢说的话是:“有没有更好的做法?”“我们试一试新方案。”“过去是过去,我们要看未来。”

“我们一直就是这么做的”,不是经验,而是枷锁。固守过去的人,是走不进未来的。

07

“都是按你说的做的,现在搞砸了吧?”

这是低水平领导最典型的“事后甩锅”话术。

在关键节点,他不愿拍板、不愿承担、不愿给方向。但等出了问题,却立刻把责任推给提出建议的人。

这是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它的杀伤力极强,会直接摧毁团队的心理安全感:从此没人敢主动建议,没人敢表达真实判断,所有人都开始选择最安全的策略——沉默、附和、躺平。

而一个不敢说真话、不敢提建议的团队,是做不出什么成绩的,而且还一直在累积风险,总有一天会爆发。

真正有水平的领导,他心里很清楚,意见是团队提的,但决策是自己拍的,结果也要由自己来承担。

这样员工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有动力和活力干好事。

最后总结一下,判断一个领导有没有水平,听他说话就知道了。领导水平越低,越是喜欢说一些情绪化、伤人辱人、甩锅推责的话,而越是有水平的领导,说话则越是有决断、有力量、有担当。想做好领导,要先学会“好好说话。”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作者:张丽俊,36氪经授权发布。

+1
1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知名组织创新专家、创业酵母创始人、《组织的力量》一书作者

下一篇

内蒙古土右旗蒙银村镇银行、昆都仑蒙银村镇银行等纷纷取消5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存款,部分民营银行的存款产品列表中也不再显示3年或5年期定存产品。

2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