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不敌现金资产?NIVF这家公司是时候重新估值了
当地时间10月29日,美联储启动自2024年9月以来的第5次降息。伴随这一进程,美股市场上的小盘股热度逐渐回归。
事实上,受降息预期推动,代表美股小盘股市场表现的罗素2000指数自今年4月以来便一路走高。
根据历史经验,美联储降息周期重启首先利好小盘股。受益于低利率环境,小盘公司往往可借更低的融资成本直接改善盈利能力;而受益于市场流动性改善和风险偏好提升,降息也有望刺激投资者逢低布局那些被忽视但基本面优质的小盘股。
此前自2022年起美股小盘股长期遭受压抑,当下的市场自然不乏这类盈利预期向好但估值尚未体现其价值的公司。
今年10月,美国投研机构Zacks首次覆盖第壹仁汇(证券简称“NIVF”),并为其开出15美元/股的估值。而在报告发布当时,第壹仁汇股价仅1.81美元。
那么,是哪些原因令机构判断与市场表现呈现这般差距?第壹仁汇又能否撑得起15美元/股的目标价?
市值低于现金资产,NIVF为何被低估?
当前美股市场呈现出显著的“大块头高估、小公司低估”格局。一边是苹果、微软、Alphabet等美股“七巨头”占尽风光,英伟达以5万亿美元市值刷新人类历史;一边是大量中小盘流动性不足,更有像第壹仁汇这样的个股,市值甚至低于公司现金资产。
目前第壹仁汇持有银行现金约130.82万美元,持有虚拟货币SOL价值约211.37万美元,此外为购置土地已支付订金约361.47万美元,合计持有现金资产约703.67万美元。
但截至当地时间11月3日,第壹仁汇市值仅约134万美元,远不及在手现金。
这显示,这只个股一定程度上被美股大环境“误伤”。
当然,市场的担忧不无依据。自2023年以来,第壹仁汇持续处于亏损状态,且结合其前期以医疗服务为主营的业务结构来看,美股市场中大多数同类型公司也仍未实现盈利。
而观察第壹仁汇自身,其实亏损规模已逐年收窄,并在近年陆续拓展多元化业务。如今年2月收购MicroSort实验室服务及相关知识产权,扩大医疗服务覆盖面;6月开始在阿联酋开展房地产开发业务;同时还布局区块链,并于近期受聘为最高至2亿美元的艺术品开展实物资产通证化代理。
就在本月3日,该公司新披露一项动态,拟以50亿美元的交易对价反向收购SAXA的矿业资产,具体包括后者位于美国亚利桑那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两座矿山。如果并购事项达成,第壹仁汇有望借此进入美国稀土和贵金属开采行业。
相比医疗服务行业,房地产与矿产开采是较有盈利确定性的行业。拓宽多元化版图有望为第壹仁汇的营收利润贡献新的增长极。尤其是在房地产业务的带动下,Zacks预测第壹仁汇或将在2026年实现扭亏,并在后续三年实现净利润显著增长。
Zacks针对第壹仁汇做出的盈利预测
实际上,若非收购等事项影响,第壹仁汇本有望在今年内实现盈利。
Zacks模型预测其本年度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将为-2.19美元。但需得指出,这并未计入两项低价收购收益——此前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一份估值报告显示,第壹仁汇在收购流式细胞术知识产权及相关资产后产生了1910万美元低价收购收益;今年2月收购MicroSort后亦产生352万美元的同类收益。
也正是这些收购事项,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公司股价。
以收购MicroSort为例,彼时第壹仁汇支付了75万美元现金,其余款项以等值的A类新股进行支付,客观上就会给当时的股价造成下行压力。
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是常见的融资行为,官方信息显示,第壹仁汇地产项目的部分资本支出以及收购SAXA矿业资产所需的50亿美元也将以该形式筹资。届时第壹仁汇将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向SAXA股东等发行5亿股股票作为对价支付,交易完成后或还将以每股5美元的价格再增发5000万股新股。
因此可以预见,待第壹仁汇针对上述事项再增发新股筹资时,其股价还会承受一时的技术性压力。
不过等到交易完成、50亿美元资产注入后,以计划发行的5.82亿股计算,新注入的资产净值预计可达8.6美元/股。
对比当下不足1美元的股价,第壹仁汇可算“显著的便宜”。
综合来看,第壹仁汇估值低迷,既有前期营收结构单一这样的基本面因素,也受限于因收购事项影响而呈现出的一时“账面亏损”,客观上亦受到增发新股的拖累。那么,在当前小盘股整体偏好有望转好的趋势下,除了“显著的便宜”之外,第壹仁汇未来的成长性是否有想象空间?
中东高端地产,利润增长引擎
一个确定的答案是,当前第壹仁汇已经手握一幅稀缺地块。
作为布局房地产业务的第一站,2025年6月第壹仁汇在拉斯海玛酋长国最大城市兼首府拉斯海玛购入一宗土地。该地块位于拉斯海玛海滩区,紧邻阿尔马里安岛。该岛上在建的永利度假村预计将在2027年初开业,届时将成阿联酋地区唯一的“拉斯维加斯”。
按照规划,第壹仁汇将与阿联酋知名开发商BNW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LLC合作,在该地块开发一组面积超过52.5万平方英尺的高端住宅综合体。合作本土开发商、定位高端住宅、紧邻度假村,这几乎锁定了该项目未来的客源和销售。
Zacks为拉斯海玛地产项目未来销售、营收转化所作的假设
据管理层介绍,目前这一项目已进入关键落地阶段,拿地4个多月后,项目初步设计方案已基本完成,即将启动开发流程,预计可在2026年上半年启动预售。
而根据Zacks的测算,该项目总销售额将超过4.5亿美元,净利润约2亿美元。基于最初约2400万美元的投资成本,第壹仁汇将享有约1/3的投资净收益。
体现在财务数据上,受益于地产业务贡献,Zacks预计第壹仁汇于2026年-2028年净利润将分别达到1860万美元、7410万美元、1.39亿美元。
若基于1170万已发行流通股份计算,Zacks预测其每股收益将在2026年-2028年分别达到1.59美元、6.35美元、11.87美元。这显著高于其当前不足1美元的股价。
管理层透露,拉斯海玛项目仅是第壹仁汇涉足房地产的第一站,未来其考虑将地产板块发展为公司支柱性业务之一。
从拉斯海玛一地的市场环境来看,当地具备地产增长潜力。
就房源供需结构而言,自2025年起市场供应量开始落后于市场需求,房地产资产价值与租金回报率持续上升;当地在2005年-2023年间人口增长将近一倍,为承接市场需求奠定了基础;同时阿联酋黄金签证计划为投资房地产的外国人提供长期居留权,10年期可续签签证允许个人在当地居住、工作及学习,利好国际投资客。
此外,据数据统计,每年约有3万名中国移民迁居阿联酋。
不过,第壹仁汇在地产投资节奏上维持谨慎,并聚焦高端产品定位,明确将高端住宅、滨海度假物业与文旅地产作为重点方向。
另一方面,在销售端,拉斯海玛项目将采取混合式发售机制,兼顾传统线下销售与房地产通证化。后者有望协助投资方高效实现现金回流,更重要的是,第壹仁汇还将其作为探索实体资产通证化(简称“RWA”)的重要试点。
管理层坦言,首个项目若成功落地并产生良好回报,公司会在阿联酋乃至整个中东地区复制“开发+通证化”模式,形成可扩展、可复制的增长引擎。
这也引出了其先前布局的又一业务——数字资产管理。
万亿美元RWA市场的先行者
借助RWA把部分物业所有权进行数字化分割,不仅能提升资产流动性,更能将地产开发模式从传统资金密集型升级为“开发+数字金融”的生态平台,未来想象空间广阔。
总价值高、流动性差但产权清晰、价格可量化,这是房地产成为RWA理想标的的主要特性。不过显然之于第壹仁汇,地产项目只是其探索数字资产管理的起点。
左:方希予女士,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营销官;右:萧永丰先生,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今年6月,其计划投入3000万美元布局Solana生态的数字资产质押业务,截至目前收益率表现稳健,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其在加密资产领域的执行能力与风控体系。
而不久前,其又与世界华人博物馆的合作,担任其艺术品通证化的全球独家代理,首批通证化艺术品估值为200万美元,未来在初始推广成功的基础上将进一步扩展至其他艺术品资产,总价值最高可达2亿美元。
具体来看,第壹仁汇在整个通证化过程中全面负责各核心环节,包括资产筛选与尽职调查、联合权威机构进行独立估值与真伪鉴定、设计通证化结构与合规发行方案、对接全球交易平台与流动性提供商、市场营销与国际投资者关系管理。
最终其将从通证化资产的总价值中收取15%作为服务费用——这为其贡献了新的收入来源。
根据德勤《2023艺术与金融报告》,2022年全球超高净值个人持有的艺术品及相关收藏品财富规模已达2.174万亿美元,预计到2026年将攀升至2.861万亿美元。
放眼整个RWA市场,波士顿咨询预测到2030年规模将突破10万亿美元。
这意味着,代理艺术品RWA不仅是为短期的业绩增色,更是为未来万亿美元市场的机会积累先发优势。
一如当前部分科技公司因其定价缺乏公允价值而对艺术品RWA态度谨慎,但第壹仁汇在探索中抢先构建了多层次的风险控制与价值验证体系。如引入国际知名艺术顾问、艺术史专家、文化遗产认证组织等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确保估值基于历史成交数据、稀缺性分析与学术研究;与世界华人博物馆等机构合作,借助品牌公信力与学术资源,增强资产可信度等。
这既为普通投资者参与高价值资产投资提供了机会,也为RWA定价体系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参考。
实际上,香港基因,泰国总部,美股上市,业务遍及亚太及中东多地的第壹仁汇布局RWA业务自带天然优势:美国合规进程走在世界前列,香港坐拥亚太金融中心的区位优势,这为公司的安全性、可信度增加了背书;同时多地区开展业务则恰好匹配区块链交易旨在抹除全球物理隔阂的特性。
第壹仁汇管理层即提到,如今阿联酋等中东多地区用户都“喜欢玩虚拟货币”,当地市场对于链上交易态度开放且接受度高。
而其早期经营医疗、地产业务所做的积累,也使其在探索数字资产管理业务早期更易获得当地客户支持。
从万亿蓝海回归当下,尽管上述价值尚未被公司业绩兑现,但对于能够看清业务布局逻辑和盈利拐点的投资者而言,第壹仁汇的价值重估或正由当下开启。当市场的目光从炙手可热的科技巨头移开,转向这些具备清晰成长路径的小盘股时,第壹仁汇“便宜”的窗口期可能就不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