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3西安首店首发势头强劲,数量激增超2倍

赢商网·2025年10月31日 10:35
2025年1-9月,西安新开品质首店236家,举办首发活动136场。

随着市场的不断调整变化,首发经济已超越单纯的品牌引入,进入"首发+"生态体系的构建阶段。譬如西安,在其以首店入驻为基础、首发活动为引擎、离境退税为助力的动态体系中,每一个新品牌的入驻、每一场新活动的举办,都在为这座千年古都的商业现代化命题书写新的注脚。

据赢商大数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1-9月,西安全市共引入各类品牌首店236家,其中全国首店2家、区域首店117家、省份首店8家、城市首店109家;举办首发活动136场,其中全国首发13场、区域首发29场、城市首发94场。

数字背后,见证的不仅是规模的扩张,更是一场关于商业逻辑的深刻变革——从单纯的流量争夺,升级为构建可持续的"留量"生态。

本文,赢商网将以2025年第三季度的市场数据为切片,聚焦首店能级的提升、业态组合的创新、首发活动的赋能逻辑以及区域格局的演变,深入解读西安在构建“首发+”生态体系过程中的趋势、特点与未来走向。

01.

Q3首店经济解码

活力迸发,结构微调

据赢商大数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第三季度西安共引进品牌首店155家,环比上季度增长超2倍。其中全国首店1家、区域首店77家、省份首店7家、城市首店70家。在这一系列数据的背后,西安首店经济呈现出明确的发展特征,其背后是品牌策略、市场选择与城市商业能级之间的复杂博弈。

“区域渗透、城市深耕”成为主导路径:西安在当季度引入的品牌首店中,城市首店(70家)与区域首店(77家)合计占比高达95%,构成了绝对主体

这一结构清晰地表明,品牌方在本季度普遍采取了稳健乃至保守的拓店逻辑,更倾向于通过“区域首店”进行大区市场的试探,或通过“城市首店”进行本地化深耕,体现出品牌方对风险控制和区域深耕的优先考量。

国际品牌构成基本盘,但高能级引领性不足:本季度,国际品牌首店占比为12%,成功引入了如法国ANN ANDELMAN、日本MUJI城市旗舰店、德国BIRKENSTOCK等品牌,为西安市场的品牌矩阵提供了必要的国际化和多样性元素。

从整体能级看,本季度引入的国际品牌仍以已进入中国市场、在本土进行区域性拓展的品牌为主,缺乏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级品牌或真正的“中国首店”。这表明西安在吸引最高能级的国际品牌资源上,仍面临国内一线城市的激烈竞争,其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能级尚有提升空间。

整体来看,三季度西安新开品牌首店在规模上展现出强大的环比增长动能,但在结构上则透露出“务实”与“保守” 并存的信号

市场的繁荣主要由品牌的中低风险策略驱动,其在激发市场活力、丰富消费选择方面成效显著,但在引领时尚、定义潮流方面的高端拉动作用则相对有限。

未来,如何引导首店结构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与数量并重”转变,是提升西安商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博弈点。

02.

业态演进观察

从规模扩张到价值深挖

本季度,西安首店业态结构呈现关键性转变。

餐饮业态虽以78家(占比50.3%)稳住基本盘,但其份额环比下滑15%的现象,揭示了该赛道已从增量竞争进入存量博弈的精耕细作时代。激烈的“内卷”正倒逼品牌寻求差异化破局。

与之相对,零售业态以59家(占比38.1%)、份额大幅提升10.3% 的态势强势回归。这或许预示着,在经历体验消费热潮后,市场显现出向个性化实物消费回摆的迹象,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商品的持久价值与身份表达属性。

生活服务、儿童亲子等配套业态的稳步增长,虽总量不大,却是构建全时段、家庭型消费场域不可或缺的拼图,它们通过提升频次与粘性,为商业体注入持续的活力。

餐饮业态 : “功能满足”到“情绪供给”的价值升维

餐饮首店的竞争逻辑已发生根本性转变,其核心不再仅是饱腹,而是转变为社交货币、情绪慰藉与文化认同的载体。

休闲餐饮引领新风尚:烘焙甜品与新式茶饮的持续爆发(合计占餐饮37%),是“第三空间”生活与“感官经济”崛起的直接体现。品牌通过高颜值、强社交属性的产品,在追求坪效的同时,精准切中了年轻一代的日常精神消费需求。

图源:项目官方

地域特色菜系成为新蓝海:云贵菜、湘菜等小众风味(如云野薄荷、来山)的集中涌现,取代了部分传统大菜系的风头。这反映了消费者从“吃口味”向“吃文化”的深层迁移,对地道风味的探寻成为餐饮体验的新价值锚点。

品类边界日益模糊:“快餐正餐化”与“正餐快餐化”趋势并行。如“阿元来了”等品牌,通过提升出品品质和塑造独特品类认知,成功打破了固有的餐饮界限,以“品质快餐”的新定位满足了消费者对效率与体验的双重期待。

零售业态 : “交易空间”到“策展舞台”的角色蜕变

零售逻辑正经历从“卖货”到“推荐一种生活方式”的深刻演变,个性化与策展能力成为破局关键。

服饰集合店诠释“策展式消费”:尽管女装品类数量领先,但服饰集合店(9家)的蓬勃发展更具风向标意义。URBAN REVIVO等品牌通过营造多元、快速迭代的“编辑式”购物空间,更好地满足了年轻人追求个性搭配与探索乐趣的消费心理,代表了零售效率与体验的进化方向。

时尚生活品类瞄准“圈层兴趣”:IP主题店(如GuGuGuGu)通过情感叙事创造消费共鸣与品牌溢价。潮流数码与礼品玩具(如影石insta360、THE GUNDAM BASE)的兴起,则是对Z世代圈层文化与兴趣爱好消费的精准狙击,标志着零售正从满足普遍需求转向服务特定群体的热爱。

图源:项目官方

设计师品牌回应“个性觉醒”:LUKA DILONG、MEIYANG美洋等设计师及小众品牌的入驻,直接回应了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表达与身份认同需求。避免撞衫、穿出独特性的渴望,正在为细分市场带来全新的增长机遇。

总体而言,本季度西安商业业态的演进清晰地指向了“价值深挖”这一核心方向。餐饮与零售两大主力业态的转型升级,共同推动市场从粗放式的规模扩张,转向对用户需求的精细化运营与价值创造。

这一转变要求商业体与品牌方必须具备更强的用户洞察、内容创造和生态构建能力,方能在日益精细化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

03.

空间布局逻辑

单极引领下的梯度扩散与差异化共

2025年三季度西安新开品牌首店的空间分布呈现出清晰的层级化特征,既有高度集中的“单极”引领,也展现出各区域基于自身禀赋的差异化生存策略,共同勾勒出城市商业多中心演进的轮廓。

■ 单极引领:雁塔区构筑首店经济“绝对高地”

雁塔区以83家首店、占比54% 的绝对优势,确立了其作为西安商业核心区的地位。这一现象的形成源于多重优势的叠加效应,比如赛格、小寨·原力场、MOMOPARK等标杆项目构成了强大的商业引力场,为首店落地提供了首选物理空间。同时,高校青年、年轻家庭与旅游人群在此交汇,形成了兼具活力与规模的消费基本盘。

■ 梯度协同:第二梯队的特色化发展路径

曲江新区(24家)与碑林区(17家)作为第二梯队,展现出与核心区错位发展的清晰路径

曲江新区——品质化与体验感的塑造者。依托深厚的文旅资源,该区域首店质量显著偏高,区域首店占比超80%。其引入品牌明显偏向具有设计感、国际化与强体验属性的类型,完美契合了区域整体的文旅调性与高品质客群需求。

碑林区——高频刚需的本地化服务者。以中贸广场等项目为代表,该区域更侧重于引入服务于周边居民与上班族的城市首店,主打高性价比与高频次消费,形成了与核心商圈互补的“城市生活枢纽”定位。

■ 外围渗透:商业资源启动全域覆盖

尽管数量有限,但长安区、西咸新区等外围区域均实现了首店从0到1的突破。这标志着西安的商业资源已开始突破传统核心商圈,向更广阔的城市空间渗透,为未来多中心商业格局的形成埋下伏笔。

在此之外,领先的商业项目其招商逻辑已发生根本转变,它们不再仅仅是品牌的集合地,而是通过精准的“内容编辑”,转型为生活方式的策展与输出方。

头部玩家的“首店目的地”心智构建:赛格国际购物中心在本季度以引入42家首店的业绩,展现了“超级MALL”的统治级能量。其策略核心在于 “全品类、海量级”的饱和式攻击,尤其在季度末一次性引入超20家首店,成功营造了强烈的事件效应,在消费者心中牢固确立了“首店首选地”的认知。

第二梯队的差异化内容策展:其他重点项目则避开了与头部的正面竞争,转而通过精准的内容定位实现破局。 

比如以西安大悦城、老城根Gpark为代表,其招商高度聚焦于青年文化与潮流领域,通过引入大量服饰集合店、IP主题店与设计师品牌,构建起对年轻客群极具吸引力的潮流内容生态。 

西安万象城与西安SKP招商策略则侧重于国际品牌与高端女装等品类,致力于强化其作为城市时尚标杆的品牌形象。

图源:项目官方

纵观该季度西安新开品牌首店的空间布局与项目策略,西安商业正从简单的“点位竞争”迈向复杂的“生态竞争”。未来的胜负手,将取决于各方能否基于对特定客群的深度理解,构建起一个定位清晰、内容独特且能自我演进的商业生态系统。

04.

首发活动赋能分析

从“引流工具”到“品牌资产”的认知升维

2025年三季度,西安共举办各类首发活动114场。其中全国首发17场、区域首发25场、城市首发72场;从首发类别看,展览展销类61场、演出演艺类42场、赛事竞技类4场、庆典嘉年华类4场、新品发布会3场。

在活动能级上,城市首发(72场,占比63%)占据绝对主导。这一结构表明,活动策略重在深耕本地市场、塑造城市级话题与消费热点,致力于在西安本土消费者心中建立深刻的项目认知与情感连接。

另从活动类型来看,体验式、沉浸式、社交式活动成为主流

展览展销类(61场,54%)稳居顶流:其持续成功得益于两大优势,一是高互动性与天然的“打卡”传播属性,能快速在社交平台形成声量;二是主题的极致灵活性,可从IP联名(如熊出没、小马宝莉)、艺术鉴赏(如梵高展)或文化叙事(如李白诗歌展)等多维度切入,精准吸引并打动不同圈层的客群。

演出演艺类(42场,37%)构建场域氛围:此类活动分化明显。大型演唱会(如周深、王心凌专场)引流效应显著,但多依托城市级专业场馆。而更具渗透力的是在购物中心或中小型场馆举办的戏剧、脱口秀、音乐会,它们持续滋养着城市的文艺气质,并有效提升了客群的黏性与质感。

赛事与发布会(共7场)精准触达社群:尽管数量不多,但此类活动凭借其高度的主题聚焦性,在触达篮球、科技等特定兴趣社群方面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实现用户精准深耕的利器。

概括来说,在当前商业环境下,首发活动已完成了从辅助营销工具到核心战略资产的价值跃迁

其与商业运营的耦合正呈现出系统化、战略化的新特征:一方面通过“内容+商品”的立体攻势为首店落地赋能,以展览、快闪等形式放大品牌入市声量另一方面则通过持续的内容创新弥补零售业态体验短板,将游逛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

展望未来,西安商业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首店数量或活动频次的比拼,而是升级为整个商业生态的协同效能。那些能够将首店的吸引力、首发的感染力、政策的转化力有机整合,并融入在地文化特色的商业项目,将在新一轮的行业洗牌中赢得先机。

而值得关注的是,西安市正在加速推进离境退税特色街区布局,依托钟楼·大南门和小寨·大雁塔两个国际级消费集聚区,在赛格、SKP、王府井百货等核心商业体设立离境退税点。

这一政策与首发经济的结合,正在形成吸引国际消费的“组合拳”。同时也表明,未来的商业竞争不仅是项目与项目之间的竞争,更是商业集群与政策环境、消费生态协同效应的竞争。当首店、首发、退税三大要素形成良性互动时,西安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将获得最坚实的市场支撑。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赢商网”,作者:赢商网,36氪经授权发布。

+1
4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提交评论0/1000
特邀作者

这里有你需要的商业地产资讯、知识、经验和资源

下一篇

业绩中规中矩,指引提振信心。

6小时前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