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富豪押中风口,冲上430亿
“老登股”养元饮品突然迎来了春天。自9月24日开始,短短7个交易日,其股价涨幅高达62%。这与养元饮品投资的半导体企业可能要上市有关,尽管持股比例微小,仍难挡二级市场的炒作热情。
01
7天大涨60%
曾经,一句“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的广告,让六个核桃名声大噪。近几年,由于自身品牌老化、销量下滑,叠加饮料行业新品井喷,六个核桃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不过,运营着六个核桃的上市公司养元饮品,最近一段时间却大出风头。
自9月24日开始,养元饮品股价持续走高,到10月10日收盘,短短7个交易日,涨幅就高达62%,总市值冲上了434亿元。虽然最近有所回调,但是截至10月27日收盘,其股价涨幅仍超40%,每股报收29.95元,总市值为377亿元,上涨超百亿元。
养元饮品这一波股价大幅上涨来得很突然,被投资者戏称为,“老登股”迎来了春天。
做植物蛋白饮料的养元饮品为何突然大涨?这与一家国内重要的半导体企业有关。一个与之不相干但备受资本追捧的行业,竟然让六个核桃也“蹭”上了半导体概念的热度。
9月25日,有媒体报道称,长江存储科技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长江存储”)召开了股份公司成立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股份公司首届董事会成员。这意味着,其股份制改革完成,公司治理结构将全面升级。
天眼查显示,9月25日,长江存储已更名为长江存储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半导体行业炙手可热,作为其中的明星企业,长江存储旗下拥有长江存储、武汉新芯、长存资本、长存科服、宏茂微等多家企业,已逐步构建出“闪存制造、晶圆代工、封装测试、产业投资、园区运营、创新孵化”等业务板块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显示,长江存储上榜且位列第21名。
通常而言,股份制改革是企业寻求上市的前奏。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革后,IPO大概率就会被提上日程。因此,市场对长江存储也有IPO的预期,且充满期待。
那么,市场对长江存储的IPO期待,为什么会外溢到卖六个核桃的养元饮品身上呢?
这源于养元饮品的对外投资。4月,养元饮品发布公告称,其控股的芜湖闻名泉泓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泉泓投资”),已认购长江存储16亿元新增注册资本。交易完成后,泉泓投资持有长江存储0.99%的股份。
养元饮品称,该投资事项早在2023年11月董事会就已审议通过,但因涉及商业秘密,所以暂缓披露,直至2025年4月,暂缓披露原因已消除,才进行了披露。
股价连日大涨后,养元饮品于9月25日、26日连发交易风险提示:截至目前,泉泓投资持有长江存储0.98%的股份,比例较低,且该项投资尚未获得收益,未来投资收益存在不确定性。
10月15日,养元饮品又发布增资公告称,将使用自有资金向私募基金泉泓投资增资10亿元。增资完成后,泉泓投资的总规模将由30亿元增加至40亿元。养元饮品的认缴出资额也将从29.97亿元提升至39.97亿元,占比达到99.925%。
不过,养元饮品称,此次增资资金将用于私募基金对其他项目的投资,不会对已投资项目追加投入。
02
六个核桃不好卖了
股价的突然大涨,使得养元饮品意外出圈,赚足了存在感。然而,养元饮品之所以要跨界搞投资,还是因为公司的核心产品——六个核桃不好卖了。
2025年前三季度,养元饮品实现营业收入39.05亿元,同比下降7.64%;归母净利润为11.19亿元,同比下降8.95%,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5亿元。
可见,养元饮品的业绩增长急需新的驱动力。
投资,正是养元饮品找到的一条路。养元饮品称,上述投资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能够推动公司探索股权投资的商业运营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业绩水平。
从河北衡水走出来的六个核桃,曾经也风光过,但是,近些年面临着挑战。
养元饮品的前身叫河北元源保健饮品有限公司,1999年一度处于破产边缘,被转手到了衡水老白干,但是,衡水老白干并未扭转其颓势。直到一次国企改革时,一帮员工改变了这家公司的命运。
2005年,以姚奎章为代表的58名职工筹集309.49万元,接下了衡水老白干手里的“包袱”,也就是今天的养元饮品。这些员工出资金额不等,于是,这家公司由老白干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变成了姚奎章实际控制、员工所有的民营企业。
在招股说明书中,养元饮品披露过一份庞大的自然人股东名单——实际出资2%以上的基本是中层及以上管理者,出资2%以下的,有财务部会计、库管员、综合办内勤、业务员,还有司机、伙房厨师、花木工人、车间工人、司炉工……都成了股东。
出生于1965年的姚奎章,曾任老白干酒厂技术科技术员、生产科副科长、一分厂副厂长、集团生产处处长、集团董事,摇身一变,从“打工人”变成了老板。
那些年,深谙快消品营销之道的养元饮品,通过洗脑式的广告“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及不断赞助《最强大脑》等节目,年营收一度高达90亿元。在2016年,很舍得砸钱营销的养元饮品,销售费用就超过了10亿元。
在姚奎章的带领下,养元饮品发展迅猛。在植物蛋白饮料行业,养元饮品的市场份额最大,在更细分的核桃乳行业,养元饮品更是绝对的龙头。
2018年2月,养元饮品上市。这意味着,曾经那帮凑钱收购的职工,用了13年,完成了从打工人到股东再到富豪的跳跃。同年,姚奎章以115亿元的财富登上了胡润百富榜。
不过,自IPO以来,养元饮品的业绩就开始在起伏中下滑,将最后的高光留在了上市当年。
2018年,养元饮品的营业总收入为81.4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8.37亿元。6年后的2024年,其营业总收入已降至60.58亿元,归母净利润下滑至17.22亿元。
2025年以来,不管是上半年还是前三季度,养元饮品的营收与净利润都在下滑。
在养元饮品的发展中,主要依赖于王牌产品——六个核桃。近些年,养元饮品的核桃乳产品,销量与收入都在下滑。从2018年到2024年,核桃乳的营收从80.21亿元下滑至53.73亿元,销量从85.68万吨下滑至56.53万吨。
可见,六个核桃确实不好卖了。
在6月举行的业绩说明会上,养元饮品总经理范召林在回答投资者“公司如何看待核心产品增长乏力的现状?未来是否计划通过跨界或收购新兴品牌突破增长瓶颈”的提问时,只用了“公司暂无相关计划”8个字回应。
03
不差钱,但缺爆款新品
作为曾经的爆款单品,六个核桃几乎撑起了整个养元饮品。
六个核桃确实很能赚钱。养元饮品的核桃乳产品,毛利率一直高达50%左右,2019年时为52.8%,近几年略有下降,2024年时也超过48.4%。其在招股书中披露过,六个核桃原料成本占比最大的,不是核桃乳,而是易拉罐——占比57%。
核桃乳带动了公司整体利润率。即使养元饮品在营销上不惜重金,但其销售净利率仍然很高,2019年时超36%,近几年略有下降,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约为28.5%。
虽然近些年业绩在下滑,但是,养元饮品一直“不差钱”。
在上市当年的2018年末,养元饮品的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达122.22亿元,占总资产的80%。也就是说,躺在账上的现金资产占总资产的八成,相当不差钱。
在投资长江存储之前的2022年末,养元饮品躺在账上的现金资产为90.29亿元,占总资产的60%。到2024年末,其货币资金加交易性金融资产超68亿元,占总资产的50%。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末,养元饮品的资产负债率还不到21%。
Wind数据显示,自上市以来,养元饮品已累计现金分红9次,分红金额高达164.62亿元,平均分红率超95%。
可见,养元饮品不差钱,实控人及大股东们更不差钱。
问题是,养元饮品不能一直靠六个核桃打天下。
养元饮品作为饮料企业,依赖单一品类长期被外界所质疑,养元饮品自己也在财报中一再提到其有“产品种类单一的风险”。
从2018年上市以来,核桃乳的营收占养元饮品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一直居高不下,2018年至2020年,占比一直超98%,从2021年开始的三年,略有下降,但是也超92%,2024年接近90%。
在整个饮料大赛道,像蜜雪集团、农夫山泉、东鹏饮料等,凭借各自的特点,都踩准了时代与市场的某个节点,且不断布局新品,崛起很快。更何况,在饮料行业,爆款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六个核桃本来所处的细分市场的规模就不大,又在一波波消费趋势中,没能推出新的爆款产品,因此,存在感逐渐减弱,尤其是在年轻人当中。养元饮品虽然也推出了其他植物饮料,但并未起势。六个核桃的河北“老乡”承德露露,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
为了找到新的增长点,同时减少对六个核桃的依赖,养元饮品选择当红牛的经销商。
核桃乳的营收占比之所以从2021年开始有所下降,是因为养元饮品2020年9月公告称,其孙公司成了红牛安奈吉的经销商,在长江以北地区全渠道独家经销该产品。
自中泰红牛“相斗”以来,泰国天丝在中国市场推出了多款红牛产品,如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与广州曜能量合作推出的红牛安奈吉饮料(已改名为红牛维生素牛磺酸饮料),来围剿中国红牛(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近几年,在养元饮品业务板块中,功能性饮料营收逐年增长,2024年为6.49亿元。不过,其占比尚小,而且,“两牛相斗”仍在持续,红牛维生素牛磺酸饮料市场份额较小,更不及上述其他两款红牛,且养元饮品的经销存在地域限制,并非公司可以长期依靠的业务。
这就可以解释养元饮品为什么要搞投资了。
搞投资自然无可厚非。但是,对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而言,更需要能撑起第二曲线的主营业务,就像东鹏饮料的补水啦,卫龙美味的魔芋爽,农夫山泉的东方树叶。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财经天下WEEKLY”,作者:张向阳,编辑:吴跃,36氪经授权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