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摩擦,正在重写消费者的决策路径
在说服用户的道路上,我们总是习惯“加码”:更多的广告、更强的功能、更诱人的折扣。但正如洛兰·诺格伦与戴维·申塔尔在所著的《人性阻力》这本书中阐述的核心观点-真正阻碍人们行动的,从来不是推动力不足,而是阻力太大。其中最被忽视的一种阻力,叫做“情感摩擦”。它不是理性的算计,而是情绪的防御。
《人性阻力》
作者:[美]洛兰·诺格伦、戴维·申塔尔
译者:马俊斌 张瑞新
出版社: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当一个人面对新选择时,他的内心会自动评估风险:这会不会让我后悔?别人会怎么看我?我是不是被“套路”了?这种微妙的不安全感,就像无形的墙,把人挡在决策之外。《人性阻力》这本书中用大量的实战案例告诉我们,情绪价值是消费决策中最隐秘却最强大的力量,克服”情感摩擦“能为我们带来多么不可思议的新机会。真正能打动人的品牌,不再靠功能差异取胜,而是以情绪连接筑起护城河。
用户为什么“雇佣”产品
为了更好地理解情感摩擦,我们首先需要从情感价值说起。人们“雇用”产品和服务来获得 3 种基本价值:
功能价值(例如,它会帮你节省时间)、
社会价值(例如,它会让你给他人留下深刻印象)
情感价值(例如,它会给你带来快乐)。
这 3 个方面的价值存在于每一个购买或尝试新事物的决定中。
2020 年春天,各级学校纷纷将其教学活动转移到线上。像 Zoom 这样的视频会议技术,满足这些新需求。然而,这项新技术的功能价值只是问题解决方案的一部分。接下来,让学生和教师适应“线上授课”才更为复杂且更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从老师的层面,他会考虑:
功能价值:与传统的面对面学习方式相比,学生在网上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吗?
社会价值:它的应用如何影响教师在学生和同事眼中的形象?人们会觉得不愿线上教学的教师与时代脱节吗?
情感价值:在使用这项新技术时,教师是否自信?教师是否因此处于一个有利于个人成功或可能导致挫败的情境?
人们意识到产品价值是多方面的。如果情感可以成为人们接受新想法的理由,那么它同样也可以成为人们拒绝改变的理由。
案例一
蛋糕粉推广:情感价值的误判与救赎
如今美国有6000万家庭使用蛋糕粉烘焙,但1929年这款功能卓越的产品首次上市时却遭遇冷遇。口感测试证明其品质出众,价格也更具优势,问题根源并非产品本身,而是烘焙行为承载的情感意义——在当时的家庭文化中,烘焙是表达爱意的重要方式,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直接等同于关心的深度。蛋糕粉“只需加水”的便捷性,反而被解读为“偷工减料”,让家庭主妇担心被贴上“不用心”的标签。
直到心理学家欧内斯特·迪希特介入调研才发现关键症结:蛋糕粉剥夺了烘焙者的“创造成就感”。他提出的解决方案极为精妙—移除配方中的鸡蛋粉,让烘焙者自行添加鸡蛋。这一微小调整既保留了产品的便捷性,又通过“适度付出”让使用者重新获得情感认同。调整后蛋糕粉销量激增,至今多数配方仍延续这一设计,印证了情感摩擦对创新落地的决定性影响。
案例二
情感摩擦的双重面孔:阻碍与机遇
情感摩擦本质是创新引发的非预期负面情绪,它既会成为创新的“拦路虎”,也会成为改变的“突破口”。Tinder在在线约会领域的崛起便是后者的典型案例。在Tinder出现前,Match.com等平台要求用户填写详尽私密档案后盲目联系,频繁遭遇“明确拒绝”或“无回应”的情感挫败,成为用户流失的核心原因。
Tinder的革新并非技术突破,而是精准解决了情感痛点:其“双向右滑才匹配”的机制,让用户在发起接触前就确认对方的兴趣,从根源上消除了被拒绝的焦虑。这一设计直击传统平台的情感摩擦,使其迅速成为行业主导者,证明发现并化解情感阻力能创造颠覆性价值。
案例三
情感摩擦的破解:从观察到共情
绿荫树庇护所的案例展现了发现情感摩擦的关键方法:观察完整用户旅程。这家为受虐妇女提供帮助的机构,长期因“禁止携带宠物”的规定流失大量求助者。董事会成员斯泰茜·阿隆索发现,许多女性在庇护所门口犹豫后转身离开,甚至将宠物拴在电线杆上冒险留在施暴环境中。深入了解后她才明白,对受虐女性而言,宠物是“无条件爱的提供者”,抛下宠物的情感痛苦远超对施暴者的恐惧。
2007年,阿隆索在庇护所内创建诺亚动物之家,为求助者的宠物提供寄宿服务。这一调整彻底消除了情感障碍,不仅让更多女性获得帮助,更推动全美10%的家暴庇护所(2020年数据)引入类似模式。其成功核心在于:通过追踪用户行为而非单纯倾听诉求,捕捉到了未被言说的情感需求。
企业场景中,情感摩擦同样容易被忽视。在“采购界的达沃斯”活动中,戴维发现首席采购官们对“供应商首轮报最优价”的建议反应激烈。深入沟通后才得知,采购部门的核心情感需求是“证明自身价值”,谈判中的“成本挖掘”过程,是向高层展示贡献的关键。若跳过这一环节,采购部门会陷入“自身多余”的焦虑,这种情感需求远超过“省时高效”的功能价值。创新永远要和人性站在一起。
3个方法找到“情感摩擦”
深入人心,消除负面情绪
情感摩擦是一种无意识的消极感情,会抑制新想法或创新。即使是最有前景的想法,也会在无意中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为了确定一个新想法的情感摩擦程度,请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 在多大程度上,受众会对提出的创新感到被威胁或焦虑?人们对一个新想法的恐惧或焦虑程度越高,情感摩擦就会越强烈。
2. 你的创新是否有可能破坏人们更广泛的需求?正如蛋糕粉的例子所体现的,功能价值的增加可能会不经意间威胁到重要的情感价值和社会价值。
为了解决情感摩擦,我们首先需要确定其来源。这可能很棘手, 因为大多数人倾向于把他们负面情绪的根源隐藏起来。本书给出检测情感摩擦的 3 种方法:多问“为什么”,调整心态精准观察,引入受众视角。这些方法将帮助你发现、诊断和消除阻碍新想法的情感摩擦。
多问“为什么”
1、人们为什么要接受你的创新?你的想法创造了哪些功能、社会和情感价值?要记住,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要能体现价值的3个维度。识别你的创新所满足的更广泛的需求,有助于你发现对它不利的情感摩擦。
2、你关注的是情感摩擦的症状还是其根本病因的“治疗”?倘若把创新看作创新者和受众之间的谈判,当受众抵制或断然拒绝一个新想法时,“不”就是他们的立场,也是他们的主张。但“不”只是情感摩擦的一个症状,并不能告诉我们任何他们抵制变革的原因。要找到拒绝的真正原因,必须了解产生情感摩擦的根本病因。包含开放式问题、探究式问题和启发性问题的“为什么”访谈法是发现人们拒绝变革的真正原因的一种方法。
3、你到底是做什么的?很多组织将他们所从事的业务与他们所推广的产品、服务和理念相混淆。虽然五金商店卖的就是五金用品,咨询公司卖的就是咨询服务,但在客户心目中,这些产品只是他们实现更大目标的手段。“进步”导向对于识别情感摩擦至关重要,因为把创新放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之下,也正是在这种更 广阔的背景下,强大的心理摩擦力才得以存在。
调整心态精准观察
1. 观察别人的行为如何增强你对他们情感摩擦的理解? 人们常常会说一套做一套,我们很难仅仅依靠谈话找到真正的情感摩擦点。而在自然环境中观察他人,可以帮你深入了解受众潜在的需求和关切,预测这些情感摩擦。
2. 你对受众的背景有多了解?行为不会凭空发生,它发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情感和物理环境中。在自然环 境中观察人们的行为,可以让你深入了解他们的需求, 了解为了实现需求,他们愿意(或不愿意)做出哪些选择。
3. 你的受众提出了什么解决方案?正如我们在“支付与分期”的例子中所看到的,人们经常自创一些小技巧或方法来解决他们的情感摩擦,民族志学可以帮助你发现它们。通过分析和改进,这些变通方法将成为设计更优雅的解决方案,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引入受众视角
1. 是否有机会把你的受众带入创新的过程?让你所服务的人积极参与到创新的过程中来,可以使你更好地理解那些抵制你创新的人的核心痛点和焦虑。
2. 你能雇用你的客户吗?为了确保你的组织具备真正的同理心,不断创新,可以考虑让你的服务对象成为你团队中的全职成员。
----------
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往往不是理性推理的强弱,而是情绪与心理的阻力。当品牌让人感到被理解、被信任、被尊重时,情感摩擦自然会减弱;而当用户感到被操控、被冒犯或被忽视,再强的说服力也会在防御中失效。但正如《人性阻力》所揭示的那样,情感摩擦只是人类决策中四种心理摩擦之一。
除了情感摩擦外,书中还深入阐述了:努力摩擦、反应摩擦、身份摩擦。这些摩擦共同构成人类行为改变中最真实的心理阻力。它帮助我们理解消费者的情绪、心理和行为逻辑,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人性”这一营销的核心变量。无论你是品牌主、营销策划、产品经理,还是希望让理念更容易被理解的创作者,都能为你提供一个更温和、更人性的思考框架,学会移除阻力,而不是施加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