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半额奖金独归他,从背负历史伤痕的 "流浪者",到改写经济增长认知的莫基尔
2025年10月13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乔尔·莫基尔、菲利普·阿吉翁和彼得·豪伊特,以表彰他们“对创新驱动型经济增长的阐释”。
其中,莫基尔因“发现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持续增长的先决条件” 独得1100万瑞典克朗奖金的一半。
这位从荷兰莱顿走出的学者,从个人命运的坎坷起点出发,通过对经济史的深入探索,构建了一套关于知识、文化与经济增长的完整理论体系,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工业革命和现代经济增长起源的理解。
坎坷起点
从流浪民族到经济学高峰
乔尔·莫基尔于1946年7月26日出生于荷兰莱顿。他的母亲是纳粹大屠杀中幸存下来的荷兰犹太人,这一身份注定了莫基尔早期生命中无法回避的历史伤痕。
莫基尔一岁时,父亲因癌症去世,母亲带着年幼的他回到以色列海法,将他抚养长大。这种早期经历塑造了他对人类社会命运的深刻思考,也为他日后研究经济增长的深层动力埋下了伏笔。
莫基尔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攻读经济学和历史学,于1968年获得学士学位。这种经济学与历史学的双重背景,奠定了他后来跨学科研究的基础。
他随后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深造,于1974年获得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题为“低地国家工业增长与停滞,1800-1850”,这一早期研究已显现出他对技术变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兴趣。
完成学业后,莫基尔进入西北大学任教,至今仍担任该校经济学与历史学教授。近五十年的执教生涯中,他指导了五十余位博士研究生。
理论构建
知识经济与工业启蒙
莫基尔的研究聚焦于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工业革命恰好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而不是其他地方?
针对这一“大分流”问题,与以往学者从产权保护、生产要素成本或贸易扩张等角度解释不同,莫基尔提出了全新的理论框架。
他将知识置于经济增长的核心,强调工业革命绝非偶然的蒸汽机轰鸣,而是一场酝酿了几个世纪的“知识经济”的爆发。
莫基尔的关键贡献在于区分了两种知识类型:“命题性知识”(关于自然规律是什么的知识)和“指令性知识”(关于如何做事的知识),并论证了二者在近代欧洲的互动与积累为技术应用的狂飙突进准备了肥沃土壤。
他进一步提出“工业启蒙”概念,认为以弗兰西斯·培根为代表的启蒙运动思想家倡导的“培根计划”改变了人们对知识的态度。
培根计划强调认识自然规律对于改造自然的重要性,并提倡通过实验探寻规律。这不仅激励了人们投身科学研究,更大幅增强了知识的可及性。
文化视角
增长的文化与阻力
莫基尔另一重要贡献是提出“增长的文化”理论,基于该方面的研究撰写了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增长的文化:现代经济的起源》,该书主要是为了回答经济史中一个最引人入胜的问题:为什么工业革命以及随之而来的持续经济增长,偏偏发生在18世纪的欧洲,而不是世界其他地方?
为了回答这个根本性问题,莫基尔将研究视野投向了工业革命之前数百年的欧洲,深入探讨了文化、思想与制度之间的复杂互动。
通过对比欧洲与中国,他指出关键在于政治格局与思想市场的结构差异。当时欧洲在政治上支离破碎,这种分裂反而催生了充满竞争性的“思想市场”,思想家们可以相对自由地穿梭于各国,传播可能被视为“异端”的思想。
而同时期的中国,文化变革更多由作为统治阶级的精英所掌控和引导,知识创新的模式与欧洲的多元竞争颇为不同。这种比较分析,凸显了开放、竞争的思想环境对于持续创新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种追求进步的文化。18世纪欧洲文化价值观的转变推动了科学知识向技术的转化,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必要条件。
同时,他也指出技术进步并非线性过程,而是深刻的政治过程。既得利益者对损失的厌恶、社会大众对连锁反应和未知风险的担忧,都会成为技术进步的阻力。
当代意义
解读创新经济的密码
莫基尔的研究不仅解释了经济史上的重大转折,更为我们理解当下技术变革提供了框架。
在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新兴技术深刻重塑经济的时代,莫基尔的工作帮助我们认识到,前沿科技的突破根源在于长期知识积累,特别是基础科学的跨越式发展。
他的研究指向一个核心命题:一个社会的长期繁荣,关键在于其激发、吸收并适应技术创新的能力。
这要求我们建立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支持基础科学研究的创新生态系统,这正是莫基尔思想对当代的最大启示。
莫基尔曾警示:“作为历史学家,比盲从目的论更糟糕的是以欧洲为中心。” 这句警示体现了他对多元发展路径的深刻理解。
在技术进步日益加速的今天,莫基尔的研究提醒我们,持续繁荣的关键不仅在于技术创新本身,更在于培育滋养创新的文化土壤与知识体系。
【关联阅读】
作者:乔尔·莫基尔
出版时间:2020年1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在18世纪晚期,欧洲创新引发的工业革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分水岭。
为什么革命出现在了西方而非别处?
为什么它可以持续发展,造就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
在这部开创性的著作中,著名的经济史学家乔尔•莫基尔给出了答案:早期现代欧洲独具的一种增长的文化以及欧洲启蒙运动为科学进步和突破性的发明奠定了基础,而这正是引起这场爆发性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原因。这并非任何欧洲文化优越性的结果,而是身处历史舞台中心的人们的信仰、价值观以及偏好的彻底转变,即“文化”改变,驱使了创新方法的产生。
将经济学、科学技术史和文化进化学结合在一起,本书为我们解释了为何在工业革命前的两个世纪,“早期现代”欧洲为我们的现代经济奠定了基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人大社经济学”,36氪经授权发布。